随着2024年财报的发布,赛力斯(601127.SH)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阶段。尽管实现了扭亏为盈的辉煌业绩,但四季度的业绩放缓暗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本文将深入分析赛力斯的财务数据,以及其面临的内外部挑战。
一、扭亏为盈的辉煌成就
1. 财报亮点
赛力斯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财报,全年营业收入达到了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了59.46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这标志着自与华为合作以来,赛力斯从前几年的累计亏损中成功逆转,迎来了新的盈利模式。
2. 问界品牌的成功
问界品牌的热销,尤其是问界M9的成功,为赛力斯的反弹奠定了基础。2024年,问界品牌全年销量达到了38.91万辆,占赛力斯总销量的91%。其中,问界M9的高售价和热销表现推动了整体毛利率攀升至26.15%,领先诸多竞争对手。
二、四季度的业绩放缓
1. 销量和利润的下降
尽管前三季度表现强劲,但赛力斯在四季度面临了销量环比下降的问题。根据销量数据显示,四季度营收为385.49亿元,环比下降7.29%;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20.93%,仅为19.08亿元。这一现象引发了对赛力斯未来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
2. 年初的销量挑战
2025年初,赛力斯销量遭遇“开门黑”,2月销量同比下降39.43%,1-2月累计销量下降42.88%。这与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的52%增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赛力斯在竞争加剧中的劣势。
三、内外部竞争的加剧
1. 合作伙伴的变化
随着华为鸿蒙智行“五界”的成形,赛力斯在内部的稀缺性正在被稀释,竞争资源的紧张度加剧。HI模式的扩展使得其他合作车企的竞争优势也逐渐提升,这无疑对赛力斯形成了压力。
2. 外部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不仅是价格战,智能驾驶的竞争也愈加白热化。小米、理想等品牌的重磅新车在2025年同样将对赛力斯构成冲击,赛力斯必须加快自身的产品迭代,以应对竞争。
四、展望2025年的发展
赛力斯在2025年提出了更为宏伟的目标,计划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百万辆的目标。这要求问界品牌在销量和产品线上的持续创新。新车型的推出,如问界M8,以及对现有车型的改进,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
1. 增强产品竞争力
问界M9和M7的后续产品改进,以及新车型的上市,将直接影响到赛力斯的市场表现。提前焕新的产品规划显示出赛力斯对未来市场的敏锐把握。
2. 关注数据跟踪
虽然问界M9和M8的市场表现初显潜力,但赛力斯仍需持续关注新车上市后的销量数据,以确保业绩能稳步上升。2025年,将是赛力斯能否继续保持盈利的重要一年。
结论
赛力斯在2024年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显著的挑战。扭亏为盈的背后,是问界品牌的成功与激烈市场竞争的交织。2025年将是赛力斯合作与创新的一年,唯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赛力斯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凝聚瞬息之美劳斯莱斯高级定制孤品杰作幻影“春日花见”翩然问世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特殊涂层,可以实现极快的充电速度,并且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下也不会降低充电范围。这款电动汽车电池在零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仅需短短10分钟就能完成充电,这一突破性进展无疑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这一奇迹的实现,得益于研究人员精心开发的一种特殊涂层技术。这种涂层不......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2025年3月份的投诉数据。
凝聚瞬息之美劳斯莱斯高级定制孤品杰作幻影“春日花见”翩然问世
小米汽车又上热搜了。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进程加快,多家公司透露新动态。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消费者对于车辆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哈弗二代枭龙MAX,以其不足20万元的售价,凭借DHT四驱和高阶智能汽车技术,成为新一代中型SUV中的一匹黑马。在关注消费者使用场景与需求的同时,这款车型的推出将为年轻家庭、都市白领和冒险爱好者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用车无忧,换车更值钱:一汽丰田为用户打造全周期价值保障
把B级轿跑打成“A级价”!MG全国限时“一口价”10.99万元起
1-3月,红旗品牌销量突破10.91万辆,同比增长8.8%。
超充、快充等技术能否替代换电,又能否做到与加油同速度呢?
逆势而扬,一汽丰田3月销售新车7万台,同比增长22.3%
中汽测评发布年度之星车型:问界、极狐等品牌登榜
比亚迪比大众丰田销量还多?
比亚迪五大子品牌APP将要合并,对于品牌而言是利还是弊?
比亚迪3月销量断层领跑,秦L EV上市首月销量破万
中国市场对欧洲车企重要性的凸显,或将增加中国在“反补贴调查”中谈判的筹码。
数据显示,比亚迪3月销量达377420辆,同比增长24.8%。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量超百万,达1000804辆,同比增长59.8%,在中国市场保持断层式领先,同时也为全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月销售季收官,比亚迪再次交上完美答卷。 数据显示,比亚迪3月销量达377420辆,同比增长24.8%。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量超百万,达1000804辆,同比增长59.8%,在中国市场保持断层式领先,同时也为全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米SU7事故背后最大的危机,是不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