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对汽车的传统认知中,似乎性能车很少跟舒适沾边。
于车企而言,这只是基于产品调性与硬件的自然选择,尽管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是“既要又要还要的”。那么,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答案是肯定的,最直接的就是砸钱,只要舍得下本,就没有办不了的事儿,比如把主动悬架、空气弹簧之类的装备一股脑都装上,可造车终究是一门生意,车企总不能赔钱赚吆喝的,在一辆十万级家用车身上,想砸钱也不现实。
事实上,除了砸钱,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做到鱼与熊掌兼得,那就是在研发调校环节多下功夫,在操控性能与驾乘舒适之间无限趋近物理冲突中的那个平衡点。这是一种“笨办法”,但对于真正有实力和底蕴的车企而言,却切实可行,比如北京现代,在即将推出的首款纯电平台SUV OE(内部代号)身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雪地绕桩50km/h啥水平?
说到绕桩,多数人都不陌生,在抓地力良好的干燥柏油路面上,以18米桩距为例,家用车跑出60km/h的速度都很常见,一些跑车更是能达到80km/h以上。可若是换成在雪地里面呢?鉴于抓地力的大幅下降,绕桩速度自然是会慢下来的。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在雪地里绕桩,普通B级轿车的极限大致也就在40km/h左右,而如果是车重相近的SUV,由于高重心,极限速度普遍还会低几公里。但令人惊讶的是,北京现代OE的通过时速竟然高达50km/h,且车身稳定无明显摇摆。
也许有人觉得,也就高10km/h而已,有啥值得说道的?但如果你有着丰富的雪地驾驶经验,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因为在雪地里面每提升1km/h的成绩都堪称一次高难度挑战。
事实上,在雪地里面绕桩大有讲究,除了驾驶者自身水平,车本身的底盘性能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但需要动力输出持续稳定,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匹配,甚至车身稳定系统的默契程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就考验着调校的功底。
在此之前,笔者了解的电动车里面,问界M5也跑出过50km/h的雪地绕桩速度,但它的身价已经接近北京现代OE的两倍了,其核心卖点之一正是底盘。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现代OE这个雪地绕桩成绩,是在质心侧偏≤1.2°的情况下取得的,这就相当有水准了——同为紧凑级电动SUV,大众ID.4质心侧偏达到1.5°。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或许不明白这0.3°的差异究竟意味着什么,那笔者换一种说法:在日常驾驶中,你每一次紧急避险的时候,车身姿态都更从容稳健,不容易感受到甩尾或弹跳,给到你的信心自然更足。
简单的说,这就是操控性好的体现,但又不只限于操控,因为对车内乘坐者来说,一辆过弯稳,紧急避险不漂的车,舒适性无疑也有了更好的保证。
“技术立足”显真功夫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北京现代是怎么做到的?
十来万的紧凑级SUV,车企常见的做法就是以满足常见家用场景为优先,在调校阶段更偏舒适取向,悬架、车身稳定系统与动力的匹配都是以此为准则,从而弱化了对驾控乐趣的平衡。但北京现代不一样,尤其OE作为“真·质”战略框架下首款新车,承载了北京现代转型合资新能源新形象的重任——既然不跟风“炫技狂欢”,想要理性的去打造一辆“更像汽车”的电动车,那用看不见但能真切感觉到的“稳定感”去打动消费者,就成为北京现代OE坚定不移的选择。
这种“稳定感”,对于WRC赛场的6冠王(2019-2024)来说可谓驾轻就熟,现代汽车通过这项赛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悉,现代汽车集团内部一直保留“WRC调校小组”参与产品开发,在OE项目上,他们重点参与了“ESC侧向控制”、“动力分配策略”等调校流程,如此才实现了对扭矩输出的精细化控制,车轮不空转,操控不漂移,不但能在质心侧偏≤1.2°的前提下实现50km/h雪地绕桩,还能做到60km/h大转向角绕桩行驶不打滑。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知道OE在雪地里紧急刹车,70km/h~0制动距离为49.7米;20.34%坡道单侧积雪路面起步不溜车;单侧积雪,单侧干地的非稳定工况下,以80km/h刹车通过,车身偏航角度小于3°。
凡此种种,都离不开对ESC系统和动力分配的精准调校,也体现了北京现代独有的TCS RPM控制系统的价值,其通过高频采样轮速差异与实时驱动输出调整,让每个车轮的打滑都被实时感知、提前遏制,有效避免轮胎抱死或打滑,提升湿滑路面的行驶稳定性,尤其在非铺装路面和弯道制动时可增强车身稳定性。如此,才造就了同级罕见的控制水准,也正是北京现代“技术立足”的体现。
驾值观
通过最近北京现代OE释放出的一系列信息,不难发现,这辆紧凑级纯电SUV正在树立一种“性能与舒适均衡”的纯电SUV形象,尽管,这在当下疯狂炫技的潮流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追求性能与舒适的道路上,简单粗放的堆料也许是一种捷径,但在成本体系的框架内,如何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却不是每一位玩家都能如愿以偿,因为调校需要功底,而“慢工出细活”这种劳神事情并不是谁都愿意去做的。
就以雪地绕桩这件“小事”来说,数据上的细微差距,或许能忽略不计,但就实际体验来说,差别就非常明显。毕竟,数据只是综合实力的量化,真正反应到驾驶感受上,则是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比如转向清晰还是含糊,侧倾大还是小,过弯时车尾跟进快还是慢,回正方向时重心转移平稳还是仓促等,这些细节差异,最终叠加体现出数据差距。
基于此,作为“高品质、安全可信”的合资新能源代表,OE正在体现出自身的技术含金量。
娇小可爱又不失空间
2025款小鹏X9正式上市 售价35.98-41.98万
实用显著升级,支持800V高压配激光雷达,家庭版理想MEGA能接受吗
超舒适AI大七座2025款小鹏X9正式上市,起售价35.98万元
超舒适AI大七座2025款小鹏X9正式上市,起售价35.98万元
广汽本田P7于4月15日正式上市,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大动力类型,共推出3个版本,售价区间为19.99万元至24.99万元。
16.49万元起解锁家庭美好出行,捷途全新山海 L9正式上市
智能电动大七座,2025款小鹏X9 35.98万元起售丨穆杉车话
超舒适AI大七座2025款小鹏X9正式上市,起售价35.98万元
这样的价钱和配置,大家觉得怎样?
4月15日,小鹏汽车在中国香港举办面向全球消费者的第一场品牌发布会——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其围绕AI和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分享了在飞行汽车、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布局成果,并宣布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和本地化战略加速全......
昊铂HL正式上市,售价26.98万起,配置权益双拉满
4月15日,小鹏汽车在中国香港举办面向全球消费者的第一场品牌发布会——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并宣布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和本地化战略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2025年4月15日,小鹏汽车在中国香港举办面向全球消费者的第一场品牌发布会——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其围绕AI和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分享了在飞行汽车、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布局成果,并宣布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和本地化......
杜卡迪全新Panigale V4正式上市,重新定义高性能骑行时代
超舒适AI大七座2025款小鹏X9正式上市,起售价35.98万元
美好出行,恰到好处!羿驰05&易至EV3 PLUS高能登场!
接下来,看看哪些车型榜上有名?
沃尔沃全新XC90有什么变化?
智电时代,奇瑞还是不是那个“重研发的理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