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官方划出红线 制止吹牛式创新 智驾迎来强监管时代

官方划出红线 制止吹牛式创新 智驾迎来强监管时代

元汽智驾 2604浏览 2025-04-18 IP属地: 未知



文/孔文清

引起广泛关注的小米惨烈车祸,并没有如部分人预期的那样:虽时间推移被淡化忽略。相反, 权威机构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了反应。


综合多方消息,4月16日,工信部组织了一场关于智能驾驶技术规范落实的闭门会议,19家车企及华为等企业代表参会。此次会议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对车企的研发、宣传、测试和功能落地划定了明确红线,释放了智能驾驶行业即将进入强监管时代的信号。

这次会议在国内汽车智能化陷入狂热状态时,及时出手,踩下刹车,有利于汽车智能化的长期发展。



政策收紧:从“野蛮生长”到合规发展


工信部此次会议的核心目标直指行业乱象,要求车企回归“辅助驾驶”本质,摒弃过度包装和激进宣传。装备中心明确强调“智能驾驶功能必须通过完整的公告认证流程”。任何未经批准的“公测”“千人团”“万人团”等以用户为测试对象的行为均被叫停。这意味着,此前部分车企通过大规模用户内测收集数据、优化系统的做法将彻底终结。部分汽车垂直媒体平台如懂车帝、汽车之家做的大型汽车测试是否在此范围尚不明确。


技术规范:划定了两条重要边界


1.明确L2与L3的权责分界。L2级辅助驾驶不得使用“接管”概念,该术语仅限L3级以上自动驾驶使用,避免消费者混淆功能边界。

2.禁用误导性宣传用语:包括“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高阶智驾”等词汇被禁止使用,统一要求采用“组合辅助驾驶”表述,并要求英文缩写首次出现时必须标注中文全称。


功能与安全:监管穿透技术细节


1.被车企广为宣传的: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脱离驾驶员监控的功能被明确禁止申报,仅允许“记忆泊车”等需驾驶员在场的技术路径。


2.人机交互强约束:要求车企通过人脸识别、座椅状态监测等技术确保驾驶员“在环”,禁止以“脱眼抑制”掩盖脱手检测漏洞,脱手时间超过60秒需提交合理性说明。


3.安全验证标准化:LCC(车道居中辅助)、NOA(领航辅助驾驶)等核心功能需通过避碰测试,测试报告须包含人员、时间、地点等全流程可追溯信息,仿真测试可信度评价体系也将同步建立。


车企合规整改:倒逼技术回归理性


会议通报的共性问题直指行业痼疾:部分车企在申报时仅堆砌参数却缺乏验证材料,过度依赖OTA(空中下载技术)频繁升级功能。对此,工信部提出两项关键整改要求:


1.术语与功能“双清理”:企业需全面排查技术文档和宣传资料,禁用“脱手”“脱眼”等表述,改用“驾驶员运动/视觉脱离”等合规术语。


2.OTA管理从严:频繁通过OTA推送新功能的企业将被重点审查,紧急OTA须经市场监管总局审批并纳入召回管理,倒逼企业实现“验证充分再上车”。


此次监管升级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中小车企需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如补装驾驶员监测系统)和优化算法,合规成本可能超亿元,而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或加速市场整合。


依赖用户测试数据迭代算法的企业将面临研发周期延长、成本上升的压力,部分激进功能(如城市NOA)的落地节奏可能放缓;


但对行业来说却是长期利好,通过统一术语、规范测试标准,真正聚焦安全可靠的技术突破;具备全栈自研能力、安全验证体系完善的车企或借势巩固优势,而过度依赖营销噱头的玩家将加速出清。


工信部此次会议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进入强监管阶段,政策核心是平衡技术创新与公共安全,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名词解释:“在环”:是“人在环”(Human-in-the-Loop,简称HITL)的简写,指驾驶员必须全程保持对车辆的控制和监管,确保能够随时介入驾驶操作 ,这一概念被工信部会议重点强调,核心是防止驾驶员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避免因系统误判或失效导致安全事故。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元汽智驾 2451粉丝    1150作品 关注 一起体验智能科技汽车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