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胡坤超 编辑丨张桔
近来由于关税博弈,给部分涉及海外业务的领域带来一定不确定性。例如作为上一轮牛市的黄金赛道,CXO板块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目前的宏观大环境背景下,有些人认为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但更多人认为背后蕴藏着机遇。
在近期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4年医药工业运行情况》中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762.7亿元,同比持平;实现利润4050.9亿元,同比下降0.9%。以上三项指标与2023年相比,分别高出8.6、4.0和15.3个百分点。
不过,工业端传导到CXO仍然需要一定时间,造成CXO业绩复苏相对于工业板块的普遍滞后。虽然主要赛道巨头年报业绩平平,但去年四季度数据亮眼,药明康德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达到115.4亿元,突破2022年第四季度创下单季度营收峰值;康龙化成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连续2个季度收入实现同比10%以上的较快增长;凯莱英第四季度收入占全年收入比例超过45%;博腾股份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约8.87亿元,为当年所有季度中最高。
种种迹象显示,目前板块处在逐步复苏的过程中,新的拐点已经到来。
具备竞争优势
中国CXO企业出海能力强
尽管已经不是新鲜概念,但CXO对于很多非医药专业毕业的投资者来说,仍然相对陌生,或者说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实际上,从生意的角度看,研发外包是给药企提供早期研发、临床试验、商业化生产的服务,该行业是制药产业高度分工下所出现的产物。由于创新药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投资成本高、失败风险高,因此把研发、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外包出去,成为了各大制药企业转移风险、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选择。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中国企业均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比如从人力角度看,信达证券报告显示,中国CXO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队伍,硕博员工占比高,以药明康德为例,2024年公司年报显示,公司总员工数量39414人,其中硕博人数超过12000人,占比30%。根据教育部、人社部披露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国每年超过1000万的高校毕业生,为CXO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从成本角度看,中国CXO服务价格仅为欧美同业的30%-60%,人力成本为海外同行的一半甚至更低。
另一方面,根据浙商证券的报告,在订单响应速度和交付周期上,中国CXO企业显著优于欧美企业。例如,在多肽类药物的商业化生产中,中国企业能在3-4个季度完成交付,而欧美企业通常需要3年以上。
对比印度,中国CXO企业的合规与创新能力更强,尽管印度在人力成本上具备优势,但中国企业在IP保护、GMP合规体系和创新能力上领先。赛道龙头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企业的海外营收占比达70%-80%,客户黏性显著高于印度企业。在供应链稳定性方面,中国拥有完整的化工产业链,原料药和中间体供应效率远超印度,尤其在GLP-1等热门领域,中国企业主导了全球80%以上的产能。
另据海通证券研报,虽然印度高等教育人才体量较为庞大,但是由于扩展过快、教育资源缺乏、教学质量面临下降问题,因此人才质量堪忧。另外印度的CDMO公司在产能方面,比如员工人数、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均与中国同业存在较大差距。其中Divi’s Lab规模最大,员工人数为16911人,其余这类公司员工人数只有5000人-6000人,远低于国内龙头。
此外,中国CXO企业在新技术方面也有一定优势,比如体现在抗体偶联药物(ADC)、基因细胞治疗(CGT)、多肽药物等新兴领域持续积累技术。具体说来,药明生物的连续流细胞培养技术和金斯瑞在CAR-T、基因治疗等领域均具备全球竞争力。从地缘政治风险角度看,中国CXO企业在海外均有布局产能。药明生物在新加坡建设一体化研发中心,规划产能12万升,2026年投入运营。整体看,中国CXO企业凭借成本、效率、技术积累、合规能力等核心优势,已成为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海外需求率先复苏
国内未来投融资有望触底回升
作为 CXO行业最重要的客户群体,全球制药企业的研发支出和资本开支很大程度上决定 CXO业绩表现。在特殊时期过后的2年,全球制药行业的研发支出和资本开支仍在稳健增长,并且均已大幅超过此前水平,为CXO企业的长期业绩增长奠定了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CXO行业的前瞻指标出现改善迹象。在那段特殊日子里,全世界流动性宽松,推高了医疗生物一级市场的投融资规模,经过2-3年的调整,2024年下半年开始回暖;未来随着美联储逐步降息叠加医疗前沿技术发展,细胞基因治疗、多肽产业及ADC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持续为CXO产业贡献增量,海外投融资回暖趋势有望持续。
国内方面,目前投融资数据还处于筑底阶段,由于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环境不断向好,未来投融资有望触底回升。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多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细化落地,各地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加快设立,市场环境不断向好。从二级市场来看,年初以来国内创新药股价持续大涨,核心因素是国产创新药进入收获期,很多品种临床数据比较亮眼,未来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品种,导致创新药BD交易活跃。
2025年年初以来,中国创新药企与跨国大药企发生多款BD交易,例如恒瑞医药口服Lp抑制剂授权默沙东、联邦制药将三靶点GLP1授权给罗氏、和铂医药创新药平台授权阿斯利康、信达生物DLL3授权给罗氏等等。创新药板块大涨带来估值提升,一定程度上也会拉动未来行业投融资的回暖。此外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下滑幅度大于海外,调整时间长于海外,换一个角度看,未来也有望迎来更大的恢复弹性。
从微观角度看,企业端在手订单已经呈现增长趋势。根据最新年报披露情况,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人民币493.1亿元,同比增长47.0%;康龙化成实验室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5%,CMC(小分子CDMO)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5%;凯莱英2024年累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在手订单总额10.5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博腾股份未完成在手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近30%;药明合联未完成订单总额同比增长71%。
近期CXO板块或被错杀
历史最低区域配置机会来临
近期,因为众所周知的关税政策,CXO板块出现了恐慌性下跌。对于投资者而言,从投资角度看,究竟是该继续恐慌还是可以适当贪婪,在底部区域逐渐布局呢?
复盘近几年历史看,其实也出现过类似生物安全法案的事情,但最终并没有通过,地缘政治风险更多体现为短期情绪扰动。而中国CXO企业能够帮助海外制药巨头降本增效、提升研发效率,因此可以看到跨国药企跟中国CXO企业的合作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既是市场化的趋势,又是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
从全球竞争的角度看,中国产业链地位相对稳固,不管是日韩还是印度,其实对中国的替代性有限。而在工程师红利方面,更是成本优势显著,中国CXO企业具备雄厚的竞争优势,并且没有看到优势被削弱的明显迹象。
从行业景气度看,海外投融资已经逐步恢复增长,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支出稳定增长,已经奠定了行业进入复苏的趋势当中。虽然国内需求还在筑底,但是趋势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笔者判断行业复苏的趋势相对比较确定。
最为关键的一点,再从估值维度看,CXO板块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最低区域,以药明康德A股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目前的TTM PE估值是16.15倍,处于上市以来8.48%的分位数,估值水平非常低,安全边际很高。
资料来源:Wind
从2021年7月的高点以来,行业不断面临利空消息的打压,从最初的CDE发布征求意见稿,鼓励原创性新药,对me-too,me-better类药企提出高要求,到全球流动性收缩,全球投融资环境开始遇冷,美国商务部的未经核实名单(UVL)等持续扰动,叠加特殊时期高基数效应、订单不足、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CXO板块业绩承压,因此反映在二级市场上,整体看该板块也在持续回调。
对于利空因素,过去几年市场悲观的情绪消化相对较为充分,目前估值也跌到了底部区域。不管是海外投融资数据,还是企业订单数据为代表的基本面情况也开始逐渐复苏,因此,是时候可以对CXO乐观起来了!
(作者系奶酪基金投资经理,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本刊立场。本文已刊于04月26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4月新势力销量盘点,零跑破四,理想失速
小米汽车4月销量确认:环比微量下滑,基础已经稳固
头部供应商从幕后走到台前
创造未来不止于车 2025第十七届西安五一车展盛大启幕
真实力不怕测 试驾广汽丰田铂智3X
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步回暖,消费股股价集体“起飞”,泡泡玛特、盐津铺子等公司迭创新高。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经济向消费转型刻不容缓,这是新消费炒作最大的底气,板块炒作趋势将持续延伸,未来会催生更多大牛股。而结合机构资金4月份的最新持仓动向,多只消费龙头已经被积极加仓买进。
一汽丰田4月销量同比增长32%,电动化车型占比54%,TNGA-K平台以上高端车型占比60%。上海车展上,丰田展示了全面满足新时代用户需求的全新普拉多、荣放、亚洲龙、皇冠、威尔法、格瑞维亚、bZ3,以及bZ5等多款新车,全面满足多元需求。
今年五一黄金周的成色,恐怕要发生变化。
【陕西汽车在线讯】五一期间,广汽传祺携旗下向往车系两款重磅新车亮相西安五一车展
岚图不卷,但不怕打,而且敢打。
近日,全球汽车行业权威奖项“2025世界汽车大奖”在纽约国际车展举行颁奖典礼,比亚迪再获国际双奖!其中比亚迪海鸥摘得“2025世界城市车”冠军,而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李柯则荣获“2025世界汽车年度人物”。
岚图汽车4月交付10019辆 同比大涨150%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全球多市场登顶
近日,比亚迪以及长安等多家自主车企陆续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
最近有消息传出,保时捷CEO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表示:“保时捷考虑在华停售电动汽车”、“保时捷不将小米当对手”。很多人表示保时捷这是被中国新势力们心态搞崩了,干脆直接掀桌子不玩了。对于这些传言,保时捷中国最近回应媒体,称上述传言均系误读。
连上好几天班的你,是不是准备趁着五一小长假,计划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
无图全场景,有路就能开,传祺向往新车重构智能出行体验
8.99万起!国民纯电SUV天花板降临:东风纳米06改写市场规则
4月30日消息,据欧洲相关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与大众集团达成协议,将在后者位于德国的一家工厂生产汽车,以加速奇瑞进军欧洲市场的步伐。
前两天,围棋世界冠军柯洁在直播时表示,人工智能的东西都一言难尽,包括车企宣传的自动驾驶,用起来跟智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