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车领域,固态电池无疑是目前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按照丰田之前公布的信息,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km,并且充电时间仅需10分钟。很显然,随着固态电池的普及,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都不是问题了。然而时间一晃数年过去了,如今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寥寥可数,而且还是打了折扣的半固态技术。大厂PPT中的颠覆性纯固态电池,如今为何陷入难产呢?
在介绍固态电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锂电池的基本构成。简单来说,如今的锂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这四部分构成。根据电解质的不同,锂电池又可以分为液态和固态这两种。如今我们所使用的锂电池,基本都是液态电解质(也叫电解液),而未来具有颠覆性的固态电池,实际上就是把液态电解质变为了固态。
熟悉电池的朋友都知道,电池有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叫做--能量密度,这一指标越高就说明在同等重量下电池储存的能量更多。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诀窍主要有两点,那就是使用高比能、高电压的电极材料。首先来看看高比能材料,目前液态电池所使用的石墨负极,理论比容量只有372mA·h/g,而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锂金属,它的理论比容量达到了3860mA·h/g,二者相差近10倍。
既然锂金属的比容量这么高,那为啥液态电池不将它作为负极材料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无奈,简单来说,金属锂负极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锂枝晶,日积月累后锂枝晶可能会刺穿电池隔膜,从而导致电池短路、爆炸。另外即便电池没有出现短路,金属锂负极也可能会与电解液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不断消耗电极和电解液,最终导致电池寿命大幅缩短。不难看出,液态电池与高比能电极材料的兼容性并不好。
高比能电极材料在液态电池上行不通,那么采用高电压的电极材料是否可行呢?大家都知道,手机、电脑上的电池标的是【容量】,单位是毫安时(mA·h),但汽车电池标的是【能量】,单位是千瓦时(kW·h)。二者的关系非常简单,电池能量=电池容量x电池电压,所以只要提高单体电池的电压,那么整个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就上去了。
在电池设计中,单体电池的电压是由电极材料自身的电压大小决定的。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磷酸铁锂电池,它的正极电压在3.6V左右,而三元锂电池的正极电压为4.2V左右。单单从电压这一项就可以看出来,三元锂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占有优势。
但如果要进一步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压,那么在液态电池上又会遇到性能瓶颈。具体来说,液态电池的电解液理论电压上限是4.5V,超过这个电压后,电解液就会分解、产气,也就是大家可能遇到过的电池鼓包现象。
固态电池的优势就体现在前面提到的高比能、高电压。首先固态电解质机械强度很高,可以防止锂枝晶穿刺,所以固态电池能够使用比容量极高的锂金属负极材料,而且仅通过这一改进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就可以提升至400W·h/kg。作为参考,目前性能最好的液态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为255W·h/kg,磷酸铁锂更低只有140-160W·h/kg。
除此之外,固态电解质还支持更高的电极电压,只要合理搭配高电压电极材料,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甚至可以提升至600W·h/kg。总之,在能量密度方面固态电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液态电池内部的结构更为复杂,并且内部材料不耐高温,所以液态电池更容易发生自燃。更具体的说,液态电池的电解质层、隔膜大约在80-130℃时开始各自分解融化,只要电池内部达到这一温度,就会出现短路、自燃的现象,因此液态电池对散热要求极高。
固态电池则不同,因为电解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固态电池没有传统电池的隔膜,以及电极上的固态电解质层,因此不存在传统液态电池的高温短路问题。而且,固态电解质的分解产热温度普遍在200℃,甚至更高,所以同样是电池热失控,固态电池发生自燃的概率会更低。更重要的是,即便发生自燃固态电池释放的热量也比液态电池少得多。因此随着固态电池的普及,电动车自燃的概率必然会大幅减少。
虽然前面我们罗列了液态电池的种种不足,但它能作为如今市面上最主流、装车量最大的电池,必然拥有许多固态电池不具备的优势。首先大家都知道,电动车不论是充电还是加速性能,都需要电池具有很高的功率,也就是现在车企经常吹的3C、5C、10C充放电倍率等等。
从电池内部原理来看,电池的高充放电功率,其实就表现为正负极上的锂离子在电解质中的移动速度。因此在电池设计中,有个专门衡量电解质导电性能的指标叫做离子导电率,这个指标越高说明电池的充放电功率更高。
在离子导电率上,固态电池的性能不占任何优势,这是因为固态电解质本身的阻抗就很高,不利于锂离子快速移动,因此目前固态电池的电解质离子导电率不到液态电池的十分之一。打个比方,假如液态电池的充电倍率能做到10C的话,固态电池连1C都做不到。
从电池的使用性能来看,固态电池若不能提高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也就是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功率,那么即便它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也难以满足大部分电动车的需求,更别说撼动液态电池的市场地位了。
除了充放电功率小之外,固态电池现阶段的循环寿命也不如液态电池。简单来说,电池在充放电时电极的体积总会膨胀、收缩,固态电解质因为和电极紧密贴合在一起,所以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固态电解质会产生裂纹,从而导致电池寿命下降。
从目前已公开的数据看,三元锂和磷酸铁锂这些液态电池,它们的循环寿命分别能做到1500次和2000次以上。而计划量产的纯固态电池,循环寿命只有700-800次。从用户角度来看,纯固态电池虽然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但因为自身的循环寿命偏短,所以它并没有延长电动车的使用寿命。
众所周知,制约电动车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电池成本居高不下。根据相关机构的估算,固态电池的材料成本是1.5~2.5元/W·h。相比之下,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材料成本是0.5元/W·h以下,三元锂为0.6-0.7元/Wh,同样的电池容量,二者的材料成本不到固态电池的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
基于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考量,目前量产的固态电池并非是PPT里面宣传的纯固态,而是在固态电解质中加入了少部分的电解液,因此也被称作半固态电池。按照电解液的质量占比划分的话,液态电池的电解液占比为25%,半固态电池的电解液占比则减少至5-10%。
前面提过,三元锂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液态电池,它的能量密度能做到255W·h/kg,而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做到350W·h/kg。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智己L6和蔚来ET7,它们的电池容量轻松突破了100kWh,宣传的续航里程都超过了1000km的大关。
纯固态电池无疑是新能源车领域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纯固态电池并没有完全克服充放电功率小、循环寿命短、成本高等问题,因此纯固态电池的普及还需很长的时间。相比之下,既能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又能在寿命、成本之间做到平衡的半固态电池倒是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在纯固态电池量产之前,半固态将会是最佳的过渡方案。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行业竞争格局越发激烈。
产品的确至关重要,但往往品牌才是“胜负手”。
2025年职教周开放日暨“合群杯”海口新能源汽车行业维修技能大赛盛大开幕
以汽车行业为例,全球巨头普遍高负债经营,在2024年营收前十强里,八家国外老牌车企总负债都超万亿,大众更是顶着三万亿负债运转。这非但不是危机,反而是大企业的经营智慧,其通过大规模采购养活上游供应商,用金融杠杆盘活下游市场,这种以债生财的模式撬动了全产业链发展。
谁都不希望出险。
“伪科技功能”和“不成熟功能”,在本质上未曾保持对汽车产业的敬畏,与其说是科技技术,不如说是宣传话术,不仅是鸡肋,甚至影响用户安危,理应被整顿。
智慧与安全融合,赛力斯重构智能时代安全法则
亿咖通正成为汽车智能化供应链企业的增长范本。
奇瑞职工运动会活力开跑,iCAR 用年轻姿态加速冲刺2025
5月8-11日,仰望全系亮相金盏速度节,参与爬山赛、漂移、跳舞、越野等项目
近日,乘联会发布了最新乘用车市场销量情况,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9.4%;今年1-4月累计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
欧盟碳排放新规延缓2年
工信部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能否治好车圈创新病?
小米SU7 Ultra开孔机盖惹争议,加价4.2万真是智商税?
鸿蒙智行,让五一出行更安心
助力荣昌半马,长安启源以科技赋能诠释品牌担当
千万不要让风阻系数沦为CLTC,只是仅供参考!
到2030年,美国高速路充电桩的数量可能只有20万个,是此前预计的二分之一。
5月9日,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储斯蔚普”)由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中国”),中国五矿旗下长沙矿冶院所属湖南云储循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五矿新能源材料(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明和产业(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共计1亿元。
谋发展,先修路。广汽的自我变革,还远未到放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