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6 日,长安汽车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 —— 泰国罗勇工厂正式投产。这不仅是一座工厂的落地,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战略的一次关键跃迁。
过去,中国车企出海多以 “贸易思维” 主导,依靠性价比打开市场;而如今,长安汽车以 “生态出海” 模式,将研发、制造、供应链、品牌全体系扎根海外,标志着中国品牌全球化进入 “深水区”。泰国工厂的投产,不仅是长安汽车 “海纳百川” 战略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制造业从 “产品输出” 到 “产业赋能” 的进化缩影。从 “产品出海” 到 “生态出海”,长安的全球化战略升维。
传统出口模式的天花板
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但主要依赖 “整车出口 + KD 组装” 模式。这种模式的短板明显:高关税壁垒: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土产业,对整车进口征收高额关税。比如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整车进口关税一度高达 100% 甚至更高,这使得中国汽车即便有着价格优势,在终端市场的售价也难以具备竞争力。
汽车供应链相当脆弱问题严峻,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内运输,抗风险能力低。以 2020 年新冠疫情为例,国内工厂停工,导致海外组装厂因零部件短缺而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严重影响了车企在海外市场的交付能力和市场信誉。
在当地普遍面临品牌认知局限的情况,难以建立本地化品牌认同,长期被视作 “外来者”。过去,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售,缺乏对品牌形象的深度塑造和本地化运营,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多停留在低价、低质层面。
长安的 “生态出海” 破局之道
长安汽车泰国工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的 “海外代工厂”,而是涵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本地化生产:年产能 10 万辆(未来扩至 20 万辆),直接规避关税壁垒。通过在泰国本地生产,长安汽车不仅降低了关税成本,还能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长安汽车还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落地,电池、电驱、智能座舱等核心部件逐步本地化,降低供应链风险。长安汽车积极与泰国本土供应商合作,引入中国先进的零部件供应商在泰国建厂,构建本地化的供应链体系。目前,长安汽车在泰国的零部件本地化率(座椅、保险杠等)近 70%,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核心部件的本地化比例。
专属市场定制化的精准打法,针对东南亚市场推出右舵版 S07、E07 等车型,并计划研发热带气候适应性技术。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对汽车的空调系统、电池散热等方面有着特殊要求。长安汽车专门成立研发团队,针对当地气候条件进行技术优化,确保车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性能稳定。
这种模式让长安从 “汽车出口商” 转变为 “本地产业共建者”,真正融入泰国乃至东盟汽车生态。
为什么是泰国?长安的 “东盟战略” 棋局
泰国的 “亚洲底特律” 地位,泰国是全球前十的汽车生产国,年产能达 200 万辆,日系品牌(丰田、本田等)长期占据主导。但近年来,泰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转型:泰国有很多政策激励:比如EV 3.5 计划提供补贴、关税减免,吸引外资建厂。泰国政府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补贴,最高可达 15 万泰铢(约合人民币 3 万元)。
当然市场潜力也是重要因素,2024 年泰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 5%,增长空间巨大。相比欧美市场,泰国及整个东盟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市场潜力巨大。
从地理条件来看泰国是东盟汽车制造中心,可辐射马来西亚、印尼等市场。泰国地处东盟核心位置,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快速将产品运输到周边国家,降低物流成本。长安选择泰国,正是看中其作为 “跳板” 的战略价值。
从 “中国制造” 到 “泰国制造” 的品牌升级
过去,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常被贴上 “低价车” 标签。而长安通过本地化生产,逐步改变这一认知,比如高端车型落地:阿维塔 11 等智能电动车直接对标日系、德系竞品。阿维塔 11 在泰国市场推出后,凭借其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豪华的内饰配置,迅速吸引了当地消费者的关注,改变了他们对中国品牌只生产低价车的看法。同时加大了技术赋能本地:与泰国高校合作培养新能源人才,建立研发中心。长安汽车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设立新能源汽车奖学金,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为泰国培养本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同时,长安在泰国设立研发中心,针对当地市场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当然还增强了产业链协同,引入中国供应商建厂,提升泰国本土汽车工业水平。长安汽车带动了宁德时代等中国供应商在泰国投资建厂,这些供应商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泰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升级。
这种深度绑定,让长安不再只是 “卖车”,而是成为泰国汽车产业升级的 “合伙人”。
长期主义的胜利:中国品牌全球化进入 2.0 时代。
从 “赚快钱” 到 “长期深耕”
许多中国品牌出海曾犯过 “机会主义” 错误,依赖短期补贴政策:一旦退坡就撤出市场;一些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过度依赖当地政府的购车补贴政策,当补贴政策调整或取消后,销量大幅下滑,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同时也有忽视本地化运营的情况,导致售后体系薄弱;部分车企在海外市场只注重销售,忽视了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消费者在购车后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严重影响了品牌口碑。还有一些品牌缺乏品牌建设:难以形成用户忠诚度。过去,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往往缺乏长期的品牌建设规划,品牌传播方式单一,无法与当地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而长安的泰国战略,从一开始就强调 “长期共生”:10 年规划:不仅建厂,还承诺技术转移和就业创造。
长安汽车在泰国制定了详细的 10 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逐步向泰国合作伙伴转移新能源汽车技术,帮助当地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同时,长安汽车泰国工厂预计将创造直接就业岗位 5000 个,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数万人。在社会责任方面,设立新能源培训中心,培养本地技工。长安汽车在泰国设立新能源培训中心,为当地年轻人提供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等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文化融合也很重要,在泰国传统节日泼水节期间,长安汽车举办以泼水节为主题的线下营销活动,邀请当地明星、网红参与,将长安汽车的产品与泰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中国汽车出海的 “三个转变”
长安泰国工厂的投产,代表了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新趋势:从 “价格战” 到 “价值战”:不再单纯拼低价,而是靠智能化、电动化技术赢得高端市场。长安汽车在泰国市场推出的车型,配备了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互联座舱等,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从 “单一市场” 到 “区域生态”:以泰国为枢纽,构建东盟供应链网络。长安汽车计划通过泰国工厂,辐射整个东盟市场,与当地供应商、经销商紧密合作,构建区域化的产业生态。
从 “中国品牌” 到 “全球品牌”:淡化 “中国制造” 标签,强化本地身份认同。长安汽车在泰国强调 “泰国制造”,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公益活动,融入当地社区,让消费者将长安汽车视为本土品牌。
面对未来长安的全球化之路如何走得更远?
尽管开局良好,但长安的海外征程仍面临考验:日系品牌的阻击压力仍旧很大,丰田、本田已加速电动化转型,在东南亚仍有强大渠道优势。日系品牌在东南亚市场深耕多年,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消费者对日系品牌的认可度较高。丰田、本田等品牌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车型,与长安汽车形成直接竞争。地缘政治风险不容忽视:东南亚国家对 “过度依赖中国产业链” 存在顾虑。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产业链存在一定顾虑,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会影响本国产业安全。长安汽车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消除疑虑,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户习惯差异需要时间适应,东南亚消费者更偏好皮卡和小型车,需持续产品适配。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皮卡和小型车的需求较大。长安汽车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更多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车型。
要真正实现 “海纳百川”,长安需要加快技术本地化:在泰国设立新能源研发中心,减少核心部件进口依赖。长安汽车计划加大在泰国的研发投入,吸引当地优秀人才,建立本地化的新能源研发团队,针对当地市场需求和技术特点,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本地化适配性。继续深化品牌认知,通过体育营销(如赞助东南亚赛事)、本土代言人提升影响力。长安汽车可以通过赞助东南亚地区的体育赛事,如足球、摩托车赛事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聘请当地知名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提升品牌在当地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在大方向上构建区域供应链:联合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企,打造东盟新能源产业集群。长安汽车可以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加强合作,在东盟地区共同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中国品牌在东盟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波帆观点:长安的 “泰国模式”,能否成为中国品牌出海新范式?
长安汽车泰国工厂的投产,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制造业全球化转型的缩影。它证明:单靠 “低价倾销” 无法赢得世界:唯有技术 + 生态 + 长期主义才能扎根海外。长安汽车通过在泰国的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本地化运营,树立了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新形象。“一带一路” 不仅是基建输出:更是产业链、标准、品牌的深度协同。长安汽车在泰国的发展,正是 “一带一路” 倡议在汽车产业的生动实践,通过与泰国当地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互利共赢。
未来,若更多中国车企能像长安一样,从 “产品出海” 迈向 “生态出海”,中国汽车全球化才能真正实现从 “量变” 到 “质变” 的跨越。
免费换新车(行驶里程≥ 99万公里保客)
泰国总理会见长安汽车朱华荣 祝贺罗勇工厂投产
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投产,朱华荣拜会泰国总理佩通坦!
2025年的中国豪华车市场正经历历史性转折。一方面,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政策补贴与牌照红利向电动车倾斜;另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BBA销量预测同比再降10%-15%。
领克900成都交付:这不是SUV卷王,而是重新定义家用旗舰
透过《绝密较量》看中国公务车采购转变趋势
挡位设计反常规?任何形式的“黑公关”都不应该被接受
吉利《台州宣言》依旧还在继续。
2025重庆国际车展 早鸟票限时特惠,速抢!
当国安警车换上方程豹!才懂啥叫4.8 秒破百的中国智造加速度#比亚迪绝密较量高能场面#绝密较量
人事任命,与履历无关。
比亚迪又“摊上事”了。
50台江淮皮卡再次交付国家电网,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
东风乘用车新品齐发,自主三品牌阵容登陆华中国际车展
昨日,奇瑞汽车在安徽芜湖举办“底线”主题安全之夜,发布智慧安全系统与多项前瞻技术,并通过碰撞实测展示安全防护实力。这场活动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更体现了一家老牌车企对汽车安全的深度思考。
城市节日启动!2025重庆国际车展早鸟票限时开抢
奇瑞汽车以“底线”为主题的安全之夜,发布了智慧安全系统及前瞻安全技术成果
当百年奥迪遇上华为智驾,Q6L e-tron新豪华价值几何?
ISUZU进入中国 40 周年,江西五十铃正式成立“大D联盟”
安全无忧!奇瑞安全之夜,风云A9L交出硬核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