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上汽转投尚界 智己沦为“弃子”?

上汽转投尚界 智己沦为“弃子”?

一度电 444浏览 2025-05-23 IP属地: 未知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智己汽车,如今似乎正在步飞凡汽车的后尘,“网上没输过,现实更没赢过”,发布会出现数十次的“灵犀数字底盘”仍然难以成为核心优势,市场销量低迷、声量渐弱,智己似乎已经从新势力阵营中掉队。

高调开局,难掩销量颓势

智己汽车背靠上汽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初期凭借L7、LS7等车型的高端定位和智能化宣传,一度引发市场关注。

然而,销量始终未能兑现预期,从近处看,2024年智己汽车全年销量仅为6.5万台,只完成既定目标的50%左右,算下来平均月销不到6000台,要知道这是整个品牌所有车型的月销量,实在难以用优异来形容市场表现。

进入2025年,智己的颓势仍未扭转,一季度销量仅约7000辆,同比增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存在感持续下滑。

要知道,智己CEO刘涛曾对外宣布2025年要实现10万辆销量目标,并且12月要达成全成本口径的单月盈利,这意味着智己要在后面三个季度卖掉9万多台车,平均每天要卖出330台车,每小时14台。

业内老炮们都懂,这要么是吹响颠覆行业的冲锋号,要么就是写给资本市场的“惊天剧本”。毕竟在价格战血海中,既要冲量又要盈利,就像要求运动员同时拿奥运金牌和诺贝尔奖。

我们不妨备好瓜子板凳,看这场“不可能任务”如何上演。

是创造神话还是沦为笑谈,年底自见分晓。

至于产品层面,智己LS6的高光时刻在2023年,上市初期也曾创下月销过万的成绩,但随着友商更加鲜明的产品特点,新能源车价格体系的重新构建,智己外表似乎高端的形象,终究逃不出市场消费者的痛打。

同时,智己的营销史堪称一部“如何激怒所有人”的操作手册,从智己L6发布会误标小米SU7参数的三次道歉,到CEO刘涛将“员工四次阳仍工作”“错过孩子出生”包装成奋斗故事,再到CMO李微萌公开暗讽竞品,这些操作共同构成了品牌形象的自毁链条。

显然,这场精心设计的苦情戏码非但未能赢得预期中的同情,反而引发媒体集体发声谴责,直指其扭曲的价值观本质。

在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企业的道德要求空前提高,任何虚伪做作或贬低同行的言行都会遭到指数级放大,智己管理层显然未能理解,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参数的比拼,更是价值观的较量。

留给智己的时间不多了

曾几何时,飞凡汽车同样以“高端电动品牌”自居,通用作为上汽乘用车旗下的高端电动品牌被寄予厚望,上汽为其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因销量惨淡逐渐边缘化,最终沦为网约车市场配角。

令人担忧的是,智己汽车如今似乎正在重蹈覆辙,高开低走的剧情再次上演,一方面智己明显已经开始自救,不局限于纯电赛道,开始着手入局增程市场。

然而,增程市场现在已经不是小众赛道,理想、问界,甚至零跑,混战在中高端、中低端价位区间,增程已经被上述品牌吃透,并且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其它品牌在这个时间节点入局增程,挑战性必然很大。

智己如果在产品上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特点,只是在动力形式上效仿对手,那么后续产品很可能也会像早期LS6一样顺风开局,遗憾离场。

同时,智己需要淡化高端品牌形象,因为如今这个品牌已经不是上汽一号工程,上汽接下来的重心,无疑将放在“尚界”品牌。

诚然,上汽集团正面临新旧势力博弈的战略转折点,耗资60亿打造的“尚界”品牌以雷霆之势登场,不仅获得华为全链条赋能,更以21万元级定价直插中端市场腹地。

更深层次的资源争夺正在上演,尽管智己B轮融资斩获94亿元,但资金主要来自体系内输血,市场化认可度存疑。

反观尚界项目,不仅坐享临港基地28万辆的年产能加持,更获得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深度赋能,智己这个本应高端的品牌不得不与自家新宠短兵相接,却在智能化赛道上明显落于下风。

END:

随着尚界项目正式落户临港,上汽集团的资源倾斜已现端倪,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战略调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高悬于智己头顶,智己需要重新审视品牌定位、重新获取用户信任,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不等人,这里更没有安慰奖,掉队就等于出局。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一度电 3.1万粉丝    146作品 关注 这里是一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汽车媒体。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