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比亚迪发布了五分钟即可充电一兆瓦(1000千瓦)的充电桩,这一消息瞬间引爆网络。一时间,各方围绕如此高速充电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庞大充电网络的可行性展开争论。然而,比亚迪并非为了炒作,而是稳步推进一项大胆计划——在中国建立并运行数千个这样的充电桩。
目前,比亚迪已投入运营500台这种五分钟快速充电桩,且更多充电桩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公司拥有超过500个1兆瓦的充电桩投入运营,覆盖中国重要城市中心。为大幅扩展充电网络,比亚迪与小桔充电、龙芯充电等第三方公司达成合作。
小桔充电承诺建造或升级10,000个充电点至1兆瓦,龙芯充电承诺再建造5,000个充电点,虽然暂未公布具体准备时间,但两家公司作为中国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凭借自身大型充电网络,无疑将助力比亚迪构建更庞大的充电体系。
此外,除建设充电桩,比亚迪还提供储能系统,确保在电网无法支持的地区也能实现1兆瓦充电。不过,只有基于比亚迪全新超级e平台2.0打造的车型才支持1兆瓦充电,目前市面上仅有4月上市的汉L轿车和唐L SUV两款车型。
令人瞩目的是,这两款车型上市首月销量均超1万辆,充分证明超快速充电是中国消费者追求的重要功能。在国内某充电站,汉L轿车充电时续航里程快速补充的表现令人惊叹,其速度与燃油车加油无异,有效消除了电动汽车使用中司机们担忧的一大阻碍。
比亚迪并非中国唯一布局大型超快速充电计划的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已在中国部署480千瓦快速充电器,并计划下一代充电器达到800千瓦充电功率;广汽Aion虽未被西方媒体列为大型中国汽车制造商,但其6C充电器充电速度可达电池组容量六倍,如100千瓦时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可达600千瓦;吉利支持的Zeekr汽车制造商欲成为欧洲知名高端品牌,正研发1.2兆瓦充电桩;科技巨头华为则期望将功率提升至1.5兆瓦。
尽管竞争对手们热议超高充电速度,但比亚迪凭借已运营的数百个充电桩及即将运营的数千个充电桩,以及适配的电动汽车,占据了显著的领先优势,在超快速充电领域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先锋。
7月16日,2025丝绸之路万里行“上合之路・一路向前”大型跨国全媒体活动在西安发车启程。比亚迪作为本次活动的官方指定用车品牌,旗下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等多款新能源车型组成全矩阵跨国护航车队,为全媒体采访团提供全程出行保障。
开一年亏一半?谁才是电动时代的“理财神车”?
2.67L油耗!续航达2100Km,预售9.78万的银河A7,矛头直指秦L DM
腾势N9 OTA升级,全能驾控再进化
腾势N9重磅OTA再升级,好坐好开更安全,安心陪伴
从提车到上牌全中招!“幽灵4S店”乱象揭秘,水太深注意避坑!
大跃升41位!奇瑞2025《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59位
实测元PLUS底盘软肋!示界06 法式驾控实现“六不”神技
日前,特斯拉官方发布了两张Model Y L车型官图,并配文“金秋见”。而特斯拉副总裁陶琳也是转发该条动态,并表示Model Y L为全场景大六座豪华SUV。作为特斯拉的全新车型,这次瞄准的也是三排六座SUV市场,整体定位介于Model Y和Model X之间,这恰恰是问界和理想......
申联驰越上汽奥迪隶属于深耕汽车行业25年的河北申联合盛汽车集团,此次2周年庆典不仅是对过往成绩的总结,更是品牌深耕区域市场的新起点。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广汽昊铂将会是行业中第一个正式量产固态电池车的新能源企业。
近日,作为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核心活动,2025丝绸之路万里行“上合之路·一路向前”大型跨国全媒体活动于西安盛大启程。作为本次活动的官方指定用车,比亚迪旗下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的多款新能源车型将为全媒体采访团护航,以“中国智造”之力赋能丝路文明对话,共绘上合组织......
复古潮流,玩出改装新生态丨iCAR玩车嘉年华暨V23复古版发布燃动羊城
而最近,一位蔚来车主被取消首任车主的“终身免费换电”和“终身质保”权益,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难道蔚来汽车要砸自己的招牌,还是另有隐情呢?
话说现在还有人买传统SUV吗?因为新能源方盒子真的太卷了。20万级这两台最难绕过:深蓝G318 vs 山海T2。一个全能魔毯+空气悬挂+大模型智驾,一个三电机爆发+燃油味拉满。 你想日常更舒适,还是越野更暴力?这条对比视频,看完就有答案。
从魏建军炮轰到工信部出手:“0公里二手车”乱象能否终结?
2025年7月21日,比亚迪在深汕工厂举行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超级四电旗舰轿车仰望U7作为下线车型亮相。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销量稳步攀升:今年1-6月,比亚迪国内销量超211.3万,同比增长31.5%;同期海外销量47.2万,同比增长128.5%。凭借在市场......
超越国标。
风云A9L的亮相可以说颇有诚意。售价区间为14.99-20.79万元。如果用上置换抢购价,全系优惠1万块,13.99万元起。
红旗,为什么这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