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沃尔沃:吉利体系下的“烫手山芋”,如此下去将面临雪藏

沃尔沃:吉利体系下的“烫手山芋”,如此下去将面临雪藏

敢动派 2552浏览 2025-07-03 IP属地: 未知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15年后,这家瑞典豪华品牌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8%,但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8.2%,创近6年新低。更严峻的是,其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仅为0.56%,几乎被边缘化。这种“全球增长、中国失速”的矛盾,正将沃尔沃推向吉利体系中的“包袱”境地。

沃尔沃的电动化战略堪称“起大早赶晚集”。2017年宣布全面电动化,但截至2025年,其中国新能源车型仍以“油改电”为主,EX30、EM90等纯电车型销量惨淡。技术层面,沃尔沃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变速箱优势在新能源时代荡然无存,三电系统研发滞后,甚至出现制动控制模块软件故障等安全隐患。市场层面,其新能源车型定价与蔚来、理想等中国品牌重叠,但智能化水平落后一代,导致消费者用脚投票。

对吉利而言,沃尔沃正从“技术宝库”变为“财务负担”。一方面,吉利通过CMA架构、SPA平台等技术共享,已将沃尔沃的安全基因深度融入领克、极氪等品牌,技术反哺价值大幅削弱;另一方面,沃尔沃连续三年未完成电动化目标,2024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不足半数,却仍需巨额研发投入。更尴尬的是,极星品牌因市场表现低迷,已被沃尔沃停止输血,暴露出吉利对亏损子品牌的容忍度已接近临界点。

沃尔沃的困境已引发吉利资本层面的调整。2021年以来,吉利多次减持沃尔沃股份,从100%控股降至78.7%,套现超百亿港元。2025年,沃尔沃中国区销量持续下滑、新能源转型无果,若无法在2025年推出的7款新车型中实现突破,很可能被吉利纳入“非核心资产”序列。届时,沃尔沃或将面临技术共享受限、资源投入缩减的命运,最终沦为吉利全球化故事中的“历史注脚”。沃尔沃的命运,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集体焦虑。当技术壁垒被打破、品牌溢价被消解,曾经的“安全王者”若无法在电动化赛道上绝地反击,被母公司雪藏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敢动派 6.4万粉丝    5119作品 关注 敢动派 最专业的suv评测导购节目集群。倡导探索精神与分享精神的
推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