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站在特斯拉车顶高喊“刹车失灵”的维权事件吗?时间一晃已经过去4年多,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特斯拉刹车门”,终于在2025年7月14日画上了句号。
先来看看结果:法院二审维持原判,站上特斯拉展车的河南张女士,被判侵犯特斯拉名誉权,需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同时,被认定为背后组织策划这起事件的媒体人封某,也被判要公开道歉并赔偿25万元。
加起来,42万元的“代价”,换来了这场闹剧的最终落幕。
这四年,特斯拉经历了什么?这起发生在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的事件,不只是一次展台维权那么简单。官方数据显示,因为这起“站车顶”事件,特斯拉直接损失订单超过1.7亿元,品牌商誉也受了不小影响。
而在事件发生之后,也有不少类似“刹车失灵”的个案在网上发酵,但司法鉴定一个个给出了明确结果:车辆本身没问题。
这几年,特斯拉一直在打官司、提供证据、维权到底。如今,法院明确认定封某“策划组织”了事件,并且其长期在微博上发表贬低特斯拉的不实言论,对品牌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还有某新能源车企的CEO,因为在类似事件中“借监督之名,行诋毁之实”,被法院判定侵犯名誉权,同样需要公开道歉并赔偿。
特斯拉中国区副总裁陶琳在转发相关新闻时,也发表了个人感慨。她提到,当年上海车展后,原本以为车主志愿者会因为“舆论风暴”而缺席,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都到了现场,还坚定地说:“就是为了这事,我们必须站出来,告诉大家这车到底好在哪。”
陶琳表示,特斯拉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几百万车主的信任和支持。虽然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完美,但他们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这场长达4年的“特斯拉刹车门”,在网络上掀起了巨大争议,也让不少人对“维权”“名誉权”“舆论操控”等话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站在展台维权,真的就是“正义”的代名词吗?借热点攻击品牌,真的是在监督企业吗?事实告诉我们——不是每一次喊话都能代表真相,不是每一次“失控”都跟产品质量有关。
特斯拉打赢这场官司,确实不容易。但对整个行业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警醒:维权有度,言论有责,别拿情绪当正义,也别低估法律的底线。
今年的成都车展,虽然少了些国际豪车的轰鸣,却一点没妨碍国产新能源车抢尽风头,尤其是那一大波带着“超大电池包”亮相的增程和插混车型。可以说,本届成都车展最显眼的就是各家都在给增程、插
市占率夺冠,为什么说买燃油车就选上汽大众?
把六座SUV做到20万元内,银河M9出牌,让荣威、零跑难办了。
“打死不做”与“感谢致敬”的背后,是长城与别克对新能源技术话语权的激烈争夺。
9月20日,苏超联赛第12轮将迎来一场焦点战——盐城队与连云港队的强强对话。这不仅是一场关乎积分榜排名的关键战役,更因盐城队背后国际顶级资源的注入而备受瞩目。当本土足球的激情碰撞国
华为北汽升级战略共同体 享界品牌迈入“全生态融合”新时代
1年内3款MPV上市,华为系会如何进行洗牌?
近日,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召开,上汽大众威然以全地形畅行大七座VIP用车身份亮相。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极度内卷,不同价位、不同定位的车型都面临激烈竞争。即使是曾经火爆的车型,也可能迅速失去市场青睐。比如曾经凭借精准定位风靡一时的奇瑞QQ冰淇淋,被寄予厚望的吉利银
一地将推出网约车规管条例,网约车究竟应该如何管理?
年底行业首发10万级城市领航辅助,宝骏公布OTA升级计划
“金九银十”本是汽车市场的传统旺季,但今年的景象却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关注汽车咨询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现在走进任意一家汽车展厅或打开汽车资讯平台,映入眼帘的是层出不穷的新车发布信息。
“一个吉利”下,极氪持续变革。作者 | 刘亮编辑 | 趣解商业汽车组9月15日,吉利汽车(0175.HK)发布公告称,有关合并协议项下拟进行的交易(包括私有化及合并事项)在极氪股东
追觅汽车宣布完成首轮融资,距离其官宣造车仅过去15天,堪称光速融资。此举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也带来了诸多争议。从智能清洁家电到超豪华电动车,追觅的跨界造车计划看似激进,但其背后的逻辑与野心值得深入剖析。
部分中国车企在泰国打价格战被约谈!评论:内卷之风不应外溢
中国汽车营销之路,要竞争,也要理性。
9月17日,2026款腾势N9正式上市,共推出尊荣型、尊越型、旗舰型3款车型,官方指导价38.98万元~44.98万元!新车亮点更是全面升级,2026款腾势N9是国民女神高圆圆同款
一位老车主的惊叹:在一汽-大众工厂,我看到了央企制造的数字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