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从“价格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保值率已成为衡量产品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2025年7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精真估联合发布的《2025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上汽大众四款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登顶:途昂以57.68%的三年保值率占据主流合资中大型SUV榜首,途观L以71.35%的一年保值率领跑20-25万合资中型SUV市场,ID.3以42.39%的三年保值率问鼎合资纯电动紧凑型车,帕萨特插电混动则以49.13%的三年保值率位居插电混动中型车第一。这份“四冠王”成绩单,印证了市场对品牌产品力与可靠性的高度认可。
终身质保降低全周期持有成本
二手残值仅是上汽大众品质价值的一环。2025年,上汽大众将全系燃油SUV“动力总成终身质保”升级为“整车终身质保”,覆盖动力总成、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核心部件,并依托全国近千家网点提供标准化服务。“一次购车,终身无忧”的政策设计,从根本上降低了用户的长期持有成本。配合“一口价”透明销售模式,用户在购车环节即规避价格博弈,进一步压缩了决策成本。
这一系列举措构建了完整的用户价值闭环:高品质新车确保低故障率与低维修频率,终身质保锁定长期维保成本,高保值率保障了车辆退出流通时的残值收益。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所言:“只有市场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中国汽车才能真正赢得未来。”上汽大众通过“品质-服务-价值”的深度绑定,正在重新定义“养车不贵,换车不亏”的用车生态。
近8000条标准锻造品质底线
高保值率与终身质保的底气,源于上汽大众40余年对德系品质基因的坚守。涵盖近8000条整车和零部件设计、开发标准的研发与验证体系,从项目启动之初就一路相伴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品质一致性。
在批量验证阶段,每款车型需经历六大类、80余大项、超3000种试验组合的严苛测试。极限环境验证:整车耐候试验覆盖近120℃暴晒至-50℃冷冻,整车防腐测试模拟12年使用结果。机械耐久考验:车门开闭测试达10万次(相当于用户使用30年的强度),四通道液压振动试验模拟恶劣路况。智能安全冗余:电磁兼容试验采用国标4倍的辐射场强标准,声学试验室精准捕捉比深夜睡眠时更安静环境下的细微噪声。防水可靠性:整车雨淋试验模拟22种涉水场景,降雨量达特大暴雨级别的数十倍以上。
“定义一款车能否进入市场,上汽大众有‘一杆秤’。”总经理陶海龙强调,“每个结论都基于大量试验验证与持续更新的标准。”这种对本质的坚持,使企业在研发提速中仍守住安全底线——平均每个项目投入200辆测试车,单车最高验证里程10万公里(相当于用户30万公里),测试周期跨越一年半严寒酷暑。
看不见的品质成就看得见的价值
当下,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指出:“汽车测试已成为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生命线。”上汽大众一直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通过硬核验证体系,将“看不见的品质”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
上汽大众以严苛的标准和完备开发体系,保障了品质底线:质保体系和研发体系并进,确保全生命周期的品质一致性;提前考虑各种风险点,想用户所未想,并以严苛验证标准来保证可靠安全。近8000条整车及零部件设计标准、完备的研发与验证体系、“硬核”验证试验,这一切只为筑牢安全底线,让用户用得久、用得值。
在保值率、终身质保与严苛品质管控的三重保障下,上汽大众正将“高品质=低使用成本”的等式写入行业标准。当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的高低成为用户的核心考量,这种对长期主义的坚守,恰是企业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中构筑竞争壁垒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