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遭殃。
除了中国车企受困于国内惨烈的市场竞争,跨国汽车巨头几乎无一幸免。
近期,大众汽车集团、Stellantis集团、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现代汽车、起亚汽车、日产汽车、三菱汽车,甚至美国福特汽车……这些叱咤世界的汽车巨头公布最新财报显示,业绩全部拉响红色警报!
关税如同一场灾难性海啸,让全球汽车上市公司巨头的盈利能力遭受重创,被拖入无休止的漩涡。
自从年初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随意挥舞的关税大棒就未曾停下。
与日本在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下和解,与欧盟达成超万亿美元“历来最大”协议,与韩谈判在大限前最终敲定15%税率......选择经济胁迫,完全无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特朗普,搅得世界范围内不得安宁,让许多行业产业因此遭遇重创。
近日,一张张来自跨国汽车巨头的2025上半年财务报表,揭开全球汽车业最疼痛的伤疤。
01
7月25日,全球第二大车企——大众汽车集团公布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录得销售收入约158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同比微降0.3%;但营业利润暴跌33%,从去年同期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23亿元)骤降至6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51亿元)。
高达1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的关税成本,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欧洲汽车巨头的盈利动脉。
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北美市场销量同比大跌16%至43.5万辆。当美国4月起实施25%惩罚性关税时,没有人预料到关税之伤会如此之深。
大众汽车集团已被迫将2025年全年销量预期,从增长5%,下调至“与去年持平”。
02
7月28日,奥迪发布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税后利润为13.4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0.8亿元),同比减少37.5%。奥迪表示,税后利润同比下滑超三成,主要受美国对从欧盟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影响及企业转型成本增加,其因此损失超过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
因受到美国进口关税提高及持续的重组成本带来的影响,奥迪也下调了全年财务预期,预计营收在650亿~700亿欧元之间,低于此前的675亿~725亿欧元。
保时捷同样宣布下调全年盈利预期,原因也指向了欧盟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贸易协议导致关税增加。上半年,保时捷因关税问题遭受了约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的损失。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和保时捷双料CEO的奥博穆表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仍面临重大挑战,这并非一场会过去的风暴。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与几年前预期大相径庭。当时做出的一些战略决策,如今看来意义已然不同。”
汽车业的灾难,不止于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汽车巨头盈利被关税摊薄的迹象,已开始在多家上市公司财报中显现。
03
7月29日,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披露上半年经营业绩。当期净营收742.6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112亿元),同比下降13%;净亏损22.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86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56.4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65亿元),由盈转亏。
这家汽车集团预估2025年受到的净关税影响约为15亿欧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已发生3亿欧元。
对Stellantis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Antonio Filosa来说,这是一份蒙上阴影的成绩单;如何带领集团改善业绩、重建盈利增长是当务之急。
Stellantis集团预计,未来几个月业绩将逐步复苏,调整后营业利润率出现低个位数增长。
04
同日,历史悠久的梅赛德斯-奔驰也披露了最新业绩,没能幸免。
奔驰指出,受关税和宏观环境影响,二季度销售额为331.5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50.46亿元),同比下降9.8%;净利润9.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9.4亿元),同比骤降68.7%!
作为奔驰的老对手,宝马集团上半年净利润40.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0亿元),同比减少29%;该集团表示,2025财年,其预计汽车业务EBIT margin将由于较高的关税降低约1.25个百分点;上半年这一数值为6.2%,已经较2024年同期降低2.4个百分点。
其中,宝马第二季度销售额339.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91亿元),同比下降8.2%,预估360.1亿欧元;息税前利润2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9亿元),同比下降31%;交付量62万辆,同比增长0.4%。宝马汽车第二季度汽车部门营收294.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22亿元),同比下降8.2%;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5.4%,上年同期8.4%。
在现金流方面,根据Visible Alpha的数据,梅赛德斯-奔驰的现金流很可能会从去年的94亿欧元降至30亿欧元;大众的现金流可能会从71亿欧元降至33亿欧元;同时宝马的现金流,则很可能从48亿欧元降至44亿欧元。
这意味着,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今年的现金流预计将减少超过100亿欧元!
05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本就在艰难应对销量低迷和中国电动汽车强有力竞争的德国汽车行业,雪上加霜。
尽管美欧近期达成协议,将进口关税降至15%,但欧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让欧洲汽车行业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大众汽车在财报中埋下伏笔:只有关税降至10%,才可能触及业绩上限;欧盟最初则预期双方关税为“0”。
遭殃的不只欧洲汽车巨头。特朗普对输美外国汽车征收关税后,多国汽车行业已经成为受美国关税贸易战打击最沉重的行业之一。
亚洲汽车生产商近期也揭示了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剧烈冲击。
06
日本三菱汽车就警告称,由于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以及竞争对手将出口转向其他市场以弥补美国销量下降,该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性环境”。
2025年4-6月,三菱汽车全球销售19.4万辆,同比基本持平,净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至609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2亿元);营业利润为5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8亿元),同比下降84.2%;季度归母净利润仅为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55万元),同比骤降97.6%!聊胜于无。
日产汽车的遭遇更加触目惊心。在刚刚过去的季度,日产汽车营收达到2.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94亿元),同比减少9.7%;营业利润为-79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由盈转亏;而净利润更是直接亏损11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5亿元,2024年同期:286亿日元)!
日产汽车同样将美国关税的影响摆上了台面。
值得注意的是,日产汽车预计接下来这一季度营收为2.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42亿元),营业利润为-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汽车自由现金流将为-3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
07
作为全球销量和利润均排名首位的车企,丰田汽车也谈“税”色变。日本车企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约半数依赖进口;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丰田汽车首当其冲。
好消息是,今年上半年,丰田汽车以全球累计交付554.49万辆的成绩稳居全球第一大车企,其中在对其最重要的美国市场,丰田汽车销售123.67万辆,同比增长4.2%。
5月初,丰田汽车曾做出预测,受美国政府一系列关税政策拖累,2025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净利润将同比萎缩34.9%。
与其他汽车巨头一样,本田汽车同样预计,未来将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该公司预计2026财年的净利润,将下降70.1%至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成为全球汽车巨头业绩受损的众矢之的。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无声诉说着独裁政策下血淋淋的现实。
08
韩系车也难逃一劫。韩国汽车巨头现代汽车报告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2%,原因是美国关税给该公司造成了828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的损失。
起亚汽车也发布业绩报告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加6.5%至29.35万亿韩元,但营业利润同比减少24.1%至2.7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
起亚公司表示,虽然销售额创下单季最高值,但受美国新征收的进口关税影响,营业利润同比大幅缩水。
“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将持续存在!”起亚在财报中的展望充满担忧。起亚表示,围绕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以及全球消费放缓可能会继续拖累汽车销售。
当29.35万亿韩元的创纪录季度营收遭遇2.76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高达24%的同比降幅撕开了起亚公司表面的繁荣;7860亿韩元的直接损失,是特朗普关税在起亚账本上凿出的黑洞。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冲击暴露无遗。如何守住利润防线,成为每一家跨国汽车巨头的必答题。
09
面对持续不断的关税压力,跨国汽车巨头们只能多线突围。
例如:大众汽车或将首次把旗下奥迪和保时捷品牌的生产引入美国,以在美国投资的方式,换取关税方面的让步。
德国《明镜周刊》尖锐指出,“没有人比大众更需要达成一项‘特朗普式协议’”。
起亚将优先保障美国佐治亚州工厂产能,将其作为缓冲贸易壁垒的前线;同步减少向加拿大、非洲及中东的出口分流。
日产汽车早些时候考虑将部分美国国内汽车生产转移到美国。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丰田汽车的负责人表示,不排除今后将美国工厂生产的丰田车型逆向出口至日本国内进行销售的可能性。
为规避关税,丰田正以12亿美元扩建美国肯塔基工厂,计划将RAV4的北美产能集中度从40%提升至80%,并推动零部件本地化率从40%提升至60%......
根据估算,2025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日本七大车企综合损失可能达1.8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10亿元)。
其中,丰田受影响金额约为872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0亿元),本田为305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7亿元)。
10
美国车企亦非高枕无忧。
有媒体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大幅度加征关税后,美国今年来已额外收取了55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这笔关税成本目前主要由美国企业承担,但商家或快撑不住涨价,将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美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7月22日透露,其在第二季度支付了超过10亿美元的汽车零件关税,公司目前仍未广泛涨价,但该公司CEO马丽·巴拉不排除接下来会继续这么做。
值得注意的是,福特汽车披露最新业绩数据显示,其二季度营收虽同比上涨近5%,但营业利润却同比大幅下跌72.9%;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为21亿美元,其中包含8亿美元与净关税相关的不利影响。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福特汽车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直接亏损3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上年同期尚为盈利18.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2亿元)。
在全年业绩指引中,福特汽车预计调整后息前利润介于65亿-75亿美元,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为35亿-45亿美元(含资本支出约90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福特汽车在这份业绩指引中,包含了净关税因素造成的20亿美元不利影响。
因此,特朗普的一意孤行,最后只会是多败俱伤的局面。当然,这种对跨国汽车巨头的伤害,也可能让它们加深在中国市场布局。
毕竟,只有中国才拥有超大消费市场和稳定的政策。
Views of AutosKline:
也许没有人能想到,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美国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会成为重要的扰动因素;而在这场产业格局剧烈重构中,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美国关税政策这一外部变量,正逐渐转化为实质性的财务影响,对跨国车企的运营模式和全球布局提出了更严峻考验。而这一过程中,依靠新能源路径迅速崛起的中国汽车品牌,也是重要的参赛者。
现在,包括大众、宝马、奔驰、雷诺等在内,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中国正在从往日的销售市场,转变成技术协同伙伴。
全球汽车产业风云变幻,关税风暴仍未结束,但主动权只会掌握在幸存者手中。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内容参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业公开消息(相关公司和机构应有义务对其真实性负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百年长安启新程:以创新驱动迈向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势不可挡 北京现代7月销量同比增长41.5%
2025上半年比亚迪领跑全球多个新能源汽车市场
上汽7月销量发布
博世高管呼吁高阶智驾收费,企业生存与用户体验的博弈
上半年港股受基本面及资金面共同推动领涨全球,原因在于业绩增长、南向资金流入和政策利好驱动。恒生指数上半年涨幅20%,恒生科技指数上半年涨幅19%,从背后原因来看,港股今年上涨主要来源于业绩增长,基本面改善为其核心支撑。分板块来看,医药、科技AI、汽车消费和红利高股息领涨。&nbs......
新央企新长安成立
上汽7月销量发布
2025上半年比亚迪领跑全球多个新能源汽车市场
东风奕派科技亮剑未来之翼,央企造车新势力的三大破局密码
长安汽车独立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一级央企。
一场关于续航焦虑的革命正在上演。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北方冬季新能源汽车平均续航衰减率仍达30%,而充电基础设施在三线以下城市的覆盖率不足40%。在这场技术突围战中,智己汽车以恒星超级增程技术强势入局,用66kWh 800V电池包、1500公里超长续航和-30℃严寒续航......
“撞赢”卡车后,理想汽车再次回应,态度变
从年内的调研情况看,食品饮料的恢复尚需时日,汇川技术意外“问鼎”。
近日,在公认的汽车市场销售淡季,北京现代却再传捷报。据北京现代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继6月份实现逆势增长后,7月份累计销售达到17761辆,同比增长41.5%。销量持续向好,进一步表明北京现代的“品质功底”在竞争中,正在被更多用户接受、认可和信赖。
神州租车将引进10万辆宁德时代换电车型,电动车产业发展方向要变
铂智3X发起了一场车圈冰桶挑战——要在全国挑战200个魔鬼停车位!
2025年7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21,017台,前七个月同比增长25.2%。
奇瑞集团7月销售汽车22.44万辆,同比增长14.7%
在炎炎夏日,电力供应成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永泰能源(600157.SH)所属电厂在迎峰度夏时期以卓越的表现和担当,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7月份,永泰能源旗下火电厂发电量创历史新高,全月完成发电量47.03亿千瓦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筑牢了电力保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