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预算想买七座插混SUV,现在终于又有一个新选择。
8月18日,捷途汽车在开封举办818粉丝节活动,并在现场开启了捷途山海L7 PLUS预售。新车均为插混产品,共分为6款不同配置,包括纯电续航121km的两款配置和纯电续航220km的四款配置,预售指导价在13.99至18.99万元之间。
同时,针对8月26日前下订并在9月30日前提车的用户,官方还提供订金膨胀叠加置换补贴权益,累计可以在原车价基础上优惠1万元现金,优惠后的限时权益价只要12.99至17.99万元。
此外,捷途官方还为预售期下订用户提供免费车载冰箱,全系3年10万免息以及首任非营运车主整车及三电终身质保权益。其中,121km的两款车型可以额外支付4000元选装手动七座,而220km精英版和豪华版用户也可以选择取消第三排座椅并获得4000元额外的车价优惠。
捷途山海L7 PLUS全系采用热效率44.5%的1.5TGDI混动专用发动机+P1&P3结构C-DM鲲鹏混动系统,综合功率265kW,峰值扭矩530N·m,百公里加速7s级。220km续航版本电池容量达到32.66kWh,支持75kW快充以及6.6kW外放电+2.2kW内放电,综合续航能力可达1700km。
捷途山海L7 PLUS车长4810mm,宽1930mm,高1705mm,轴距2820mm,尺寸介于捷途山海L7和山海L9之间,用户既可以选择大五座布局,也可以选择入门级七座空间,七座产品一共有32种不同的座椅组合模式。
220km车型的三排座椅均为电调,全车共计11处座椅电调功能,二排靠背角可达131°,且可以一键进出三排,更加方便从容。
配置方面,捷途山海L7 PLUS搭载前排座椅加热、通风、10点式按摩、小桌板、12音响7.1声道扬声器、50W无线快充等功能,同时限时免费赠送6.4L容积-6℃~50℃冷暖扶手箱。五座车型的后备厢还额外配备-10℃~10℃的隐藏式冰柜。
另外,捷途山海L7 PLUS还搭载了CDC可调阻尼减震器,以及猎鹰500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支持城市NOA以及长达2公里的跨层记忆泊车功能。其座舱采用15.6英寸“向日葵”屏幕,可支持旋转交互,且提供四音区语音交互功能。
安全性层面,捷途山海L7 PLUS的扭转刚度达到25000N·m/deg,高强度以上的钢材占比达86%,热成型钢占比达21%。
毫无疑问,捷途山海L7 PLUS是一款颇具性价比的产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款产品上,工程师实现了许多功能上的巧思,在坚持性价比路线的同时,打造出了产品的差异化,这是当下市场非常难能可贵的。
2025年,捷途品牌1-7月累计销量超348813辆,同比增长31.8%,截至目前,捷途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90万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7月,山海序列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02.9%,相比2024年提升一倍。
在梳理清燃油和插混产品线各自定位后,捷途持续为用户打造具有向往感的产品,并持续强化与用户的连接与沟通,期待山海L7 PLUS最终的上市价格,还能有额外的惊喜!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温风
引擎轰鸣,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启幕 重新定义驾控新体验
2025款五菱星光S :以“大快好省”重塑家用车价值标杆
经典焕新,东风日产天籁PLUS将于四季度上市
引擎轰鸣处 比亚迪全维场景开启全民驾控新纪元
“七边形战士”捷途山海L7 PLUS限时权益价12.99万起
置换补贴价8.98万元起 五菱星光S 2025款正式上市
五菱缤果S内饰公布,大彩电+怀挡+一体式座椅,元UP危险了?
豪华电动品牌AUDI首款量产车型奥迪 E5 Sportback开启预售,全系推出先锋型、先锋plus型、先锋quattro型和旗舰quattro型共4款配置车型,限时23.59万元起。
拉力赛王者“触电”,福特烈马新能源带来了哪些惊喜?
硬核实力与驾控魅力,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正式开业
置换补贴价8.98万元起!五菱星光S 2025款正式上市,以「大快好省」打造全场景家庭出行体验!
特斯拉发布全新大六座豪华SUV Model Y L,售价33.9万元起
【2025年8月15日】今天,五菱汽车官宣五菱星光S 2025款正式上市。
方程豹两周年:以热爱为锚,与豹友共绘用户生态新篇章
世界运动会官方指定用车!翼真 L380 圆满完成世运会护航使命
作为品牌与用户深度连接的年度盛事,本届文化节以“同行”为核心主题,通过融合趣味化、互动化的沉浸式场景体验,不仅展现了“与用户同行、与文化同行、与公司同行”的品牌初心,更全面诠释了捷途汽车“旅行+”战略的深化落地,为用户带来一场兼具情感共鸣与产品价值的文化盛宴。
全新问界M7定档9月上市!尺寸全面升级,外观堪比小号M8!
33.9万元,特斯拉Model Y L上市,尺寸加长,大六座SUV谁要遭殃?
喜欢YU7但要等一年?这几款车,一样能满足你
数据说话:30分钟10000+!智己LS6增程版预售成绩背后的用户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