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车轮电动 0浏览 2019-04-25 IP属地: 未知

在了解未来电动车充电方式变革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身边最熟悉的手机是如何充电的。目前手机主流的充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无线充电,通过无线充电板的感应线圈,为手机电池隔空充电。另一种是快充技术,采用直接线充可以用更大功率进行充电,比无线充电速度更快。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其实了解手机的两种充电之后,我们发现纯电动车的充电方式也不过如此,在此我们先不提换电技术是否成熟或者是否更适合目前的电动车市场。目前特斯拉已经采用了250kW的超级充电技术。相信不远的未来350kW甚至500kW的充电站都会出现,那时换电的时间成本优势将不再明显。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1、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其实是一种早就出现的技术,熟悉交流电之父特斯拉的同学,一定知道他曾建立了一个名为沃登克里弗塔的电力发射塔,它能够与地球的电离层和大地构成的电容发生串联谐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电力输送到地球上的任何一段。这就是无线输电技术。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而我们这里讲的无线充电技术,其实要简单许多,它是通过地面的无线线圈将电能传送给车载的电力接受单元。快速震荡地面线圈中的磁场和电场,每秒22kHZ的振荡电流可以输出120kW的功率。

目前该技术希望达到15分钟充满电,并且传输效率要达到97%,这相比于目前70%不到的无线充电技术,提高了许多。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为了以高效率传输更高的充电功率,需要更快的开关频率,所以他们采用了碳化硅材料,并且强化了电力交换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上的线圈材质。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无线充电相比目前充电桩的优势是,省空间,只需要布置在车底下方即可,但是同时带来改造难度大的问题。第二点就是感应线圈的适配问题,不同的电动车如果线圈布置位置不同,则会对无线充电带来影响。第三点是目前能量转换效率不高,同时充电功率低,一般为10千瓦左右,如果真的能达到100kW以上那么才能实现快充的意义。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如果真的能达到快速充电甚至超快速充电,那么无线充电将比有线充电更为灵活,可以布置在马路边,酒店商场停车位,甚至红绿灯口等等,这样的话可以随时对电动车进行补电。免去了电动车专门去找充电桩的麻烦。

2、自动泊车配合下的自动充电

自动充电技术可能是解决人类最后几米充电困难的关键技术了,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把充电枪插到充电接口上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但是如果是一根直流充电桩的电线,那么对于身材瘦弱的女士来说,其实也是很困难得事。而且所有的科技驱动都是源自懒惰。如果有一种可以自动充电的技术,那么将会让电动车车主完全忽略充电这个动作。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目前特斯拉FSD系统中增加了自动泊车的功能,也就是说车主完全可以不用去停车场,在家门口或者酒店门口就可以,让电动车自己去泊车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加上特斯拉的蛇形充电器,那么真的完美解决了自动的充电问题。那么我就来了解下,什么是特斯拉自动充电装置?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当车辆停好后,蛇形充电机械臂,就会自动寻找特斯拉充电接口,然后自动与接口对接进行充电,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人工操作。Musk 在Twitter上公布这个消息时还强调了下,这不是开玩笑,特斯拉真的实现了这个功能。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表面看上去这个结构很简单,但是这种蛇形机器人在运行中自由度极高,又是串行结构,所以控制难度很高,为了实现蛇一般的灵活,特斯拉蛇形臂上至少需要20个关节,同时对于机械臂的控制度要求很高。但是这肯定难不倒特斯拉公司的IT技术大拿们。

为何不选择机械臂直接进行操作?首先机械臂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了,但是机械臂的自由度没有蛇形臂高,尤其是对于停车位上的特斯拉。如果是自动泊车,可能可以达到严苛的目标位置。但是对于人为驾驶停车则不会那么精确。对于不容易移动的车来说,显然对机械臂进行移动调整更符合现实条件。所以蛇形臂可能是特斯拉在思考过很多机械模型之后的选择。

畅想未来的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和自动充电谁将成为主流?

那么蛇形臂的优点不用多说,在有线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并且适应性更强。以目前特斯拉的技术,完全可以适配250kW的充电桩。(不过这个充电桩上有单独液冷技术)。这一切的基础还是在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的基础上。如果未来可以适配更多品牌的充电桩,甚至在私有车位上安装,那么将会面向更多的群体使用。

要说这套系统的劣势那就是成本,目前来说这个柔性蛇形臂的成本还未知,然后就是适配性,对于特斯拉来说,它可以使用感应装置来定位充电接口,如果对不同品牌的车型进行充电操作,那么肯定也要适配它们接口的位置和距离。同时如何定位也成为难点。

点评:

两种充电方式可能都会在不远的未来成为现实,两者都存在技术难点,目前的趋势依然是以有线快充为主,会采用更大的充电功率进行高压充电。而无线充电可能成为辅助充电设施。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车轮电动 433粉丝    22作品 关注 发现电动车之美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