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2日上市到现在,比亚迪“汉”依然是汽车圈和科技圈热烈讨论的话题。
这不光是因为比亚迪“汉”是一辆百公里加速3.9秒(EV版)、百公里制动32.8米的性能怪物,还因为它集成了太多科技加成。
比如首次使用的刀片电池。比亚迪利用电芯本身的强度,跳过模组,直接组装成电池包,能够节省50%空间,体积利用率由传统架构的40%提升为60%。续航提升50%,从而靠特殊结构追上三元电池能量密度。
而刀片电池特有的安全性(杜绝热失控)、长寿命(循环放电3000次)和长续航,则是三元电池无法企及的。比亚迪最豪迈的说法,就是将“自燃”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除,从而解除人们对EV最大的担忧。
正因为其所具有的技术特点,在最近长安、长城等车企的新能源技术传播中,我们都看到了刀片电池的身影。未来,我相信还会有更多车企,会选择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方案。
再比如,汉搭载的比亚迪DiLink 3.0智能网联系统。它拥有8核处理器、15.6英寸旋转大屏,还拥有上百万的应用。
还有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具备了L2.5级自动驾驶辅助能力。
不过,这些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性能或功能,在我看来,也许并不是比亚迪汉最值得关注的科技点。这些性能背后,它所具备的自学习、自优化的能力,才是我们更值得了解的深度技术点,也是我今天最想聊的部分。从这一维度出发,似乎可以将比亚迪汉,看做是汽车圈的一个新物种。
深度学习与自学习
IT企业通常喜欢在年度产品发布会之外,单独发布软件平台。这种安排,固然因为系统-子系统的从属所致,更重要的是,给外界传递一个信号:软件平台也是重要产品。
比亚迪也遵循这一规律,在4月底发布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iPilot,首款应用车型就是“汉”。比亚迪一向是老实“工科男”的“企设”,根本不会粉饰技术,譬如像某些品牌那样,直接声称该系统具备“自动驾驶”功能。所以很多人简单的认为,DiPilot就是一套L2.5级辅助驾驶系统而已。
然而,DiPilot真正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拥有深度学习和自学习能力的系统。
DiPilot能够基于大数据和未来云端数据,能够持续进化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直到达到高等级自动驾驶。这是它深度学习的能力。而自学习能力,是指它对人类的行为模式不断进行量化评估,从而界定自己的行动。
在用户驾驶阶段,它会主动学习驾驶员的习惯,并对驾驶员的水平和风格做出判断,总结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习惯,修正辅助驾驶的预判时机。
比如,它认为驾驶员风格激进,但采取措施时机尚可,那么就适当提高介入门槛,将主动制动阈值提高一点(譬如0.1秒)。当然,前提是系统必须保证,自动介入的时候仍然有足够的时间规避风险。
这个过程比看上去复杂得多。天气、光照、路况、路面湿滑程度、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都对系统介入时机有影响,必须纳入综合考量。
而它的好处也显而易见,能够让DiPilot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贴合每一位驾驶者的风格习惯,从而带来更加极致的驾驶体验。如果你曾经被主动刹车莫名其妙的介入而吓到,那你一定懂得我说的这一点,是多么重要。
这一具有创造性地、基于数据层面协调人类与自动辅助驾驶行动的解决方案,是实用化L4、L5 自动驾驶落地之前的最佳过渡。
华为HiCar首登车型
“汉”也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 HiCar的新能源车型,这意味着,在华为的支持下,汉具备打通“全场景互联”的潜质,实现手机、车机、智能家居之间数据交换,资源虚拟化共享。
在华为HiCar支持下,通过NFC车钥匙、比亚迪云服务APP和华为钱包,只要将手机贴近左前后视镜,就可以授权所有快捷支付,实现不下车享受服务,然后一贴即走,只留下潇洒的背影。
但手机映射仅仅是开端。华为和比亚迪联手提供的是车载指挥系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HiCar与车机深度融合之下,既可以坐在家中,控制车内空调、车窗、喇叭等车身控制部件,也能坐在车里控制智能家居里安防、温度、厨房电器,从而在IoT(物联网)设备之间实现全互联。
与此同时,HiCar仍在飞速进化。“汉”依赖OTA功能可以获得同步升级,比亚迪因此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场景整合能力,和联机版安全的进化可能。
垂直整合深度决定能力边界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率先推出“汉”这一新物种,这是因为它具有对手无法企及的垂直整合能力。
通常,主机商扮演的角色是系统集成商,大多数子系统软硬件来自供应商。而比亚迪则身兼两者:既是集成商又是供应商,左右互博术玩得很溜。
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模块、刀片电池、车载充电机、车身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名单非常长,这些零部件和软件功能,都来自比亚迪旗下19个事业部。去年5月,比亚迪拆分独立了6家子公司,实现了新能源供应链从自研自产自用到对外供应的转变。
从底盘到电子器件,从四大工艺模具到视觉科技,从电池到几乎所有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比亚迪以一己之力组建了面向行业的庞大供应链,其边界远远超出了我们所理解的比亚迪汽车品牌的认知。
在业内头号垂直整合能力之下,才会有“汉”这样软件嵌入度高、技术独到车载智慧体系。也因为在自家体系内,就实现完整的硬件生产。消费者不断吐槽,一些产品名气很大,但做工太粗糙,甚至还有行驶期间内饰脱落的极端例子。这其实就是“过度扁平化”采购、过度压榨供应商的锅。
而比亚迪的关键零部件、子系统供应商都是“自家人”,从根上消除了恶性成本竞争导致的质量控制软弱。
结语
比亚迪向来喜欢低调做大牌、憋大招。“汉”的发布,比亚迪的某些科技底牌,让外界不再雾里看花。但实话讲,“汉”刚刚发布,很多观察还流于表面,比亚迪科技树上的多数“果子”,并未低垂到足以让人发现。而在我看来,在汽车的智能化与网联化上已经先人一步,才是最让我愿意为其点赞的事。
智界新款上市15天大定突破21000台,辅助驾驶满配受欢迎
奥迪A7L与A5L Sportback内饰对比鲜明:A7L采用华格纳真皮、实木饰板、精细缝线工艺,营造豪华氛围;A5L则多用搪塑塑料、人造革,异味明显,工艺粗糙。A7L注重细节与仪式感,如四区空调香氛、B&O音响;A5L虽配置华为智驾、多屏联动,但屏幕拼接生硬,功能过度设计,实用......
Model 3降价1万,精准阻击小米SU7?特斯拉这波有何深意?
不只是代步!iCAR V23凭什么比钛3更懂Z世代?
奔驰GLC纯电版与宝马iX3代表两种电动化转型理念:奔驰坚持“豪华不减”,配备942颗像素格栅、39.1英寸巨幕、植物基内饰,强调视觉与仪式感;宝马则追求“驾驶至上”,缩小双肾格栅降低风阻,内饰极简专注驾驶交互,保留后轮转向等操控配置。奔驰瞄准家庭用户,推6座版;宝马坚持5座,吸......
宝马X1在2024年以31.69万高价上市时被吐槽“冤种车”,1.5T三缸机抖动明显,配置简陋,内饰塑料感强。但2025年顶配裸车价骤降至19万,落地仅21万,纯电版iX1更是低至15万。降价后,X1的2.0T+8AT动力、大空间、哈曼卡顿音响等配置显得极具性价比;iX1则以5秒......
朋友们,20来万选大五座SUV,是不是总纠结:想要动力够劲,又怕油耗太高,想空间宽敞能装全家行李,又担心智能配置跟不上,看重安全,还不想妥协舒适性?想要顾家,又想满足一下自己对越野的向往?那今天我们看看领克给出的 “解决方案”领克09四驱运动版,它不光20万出头的价格,还把全时四......
资讯|激光雷达+四驱电混!魏牌高山7预售价28.98万起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10年前想买一辆代步车,除了能动,要啥没啥,反观现在年轻人人生的第一辆车,选择也太多太丰富了。今天就带大家看看7万级纯电SUV新标杆:元UP301KM领航型。
上市仅15天,新款智界R7与智界新S7大定订单突破21000台
【瑞虎8L vs 星越L】双车体验:谁才是都市生活的最佳拍档?
19.79万起 全新智己LS6正式上市 纯电增程双版本怎么选?
“电动路虎”登场!面子里子乐子全占,钛7力扯SUV遮羞布!
大七座销冠再进化!捷途X70L开启预售,10.99万元起
如果你想选一台价位亲民且拒绝同质化的新能源方盒子车型,iCAR V23和方程豹钛3肯定是你绕不开的选择!
问界M8纯电版使用了华为巨鲸800V高压平台、全新2.0纯电动力架构行业领先,配合宁德时代100kWh三元锂电池,外加前后激光雷达+5毫米波雷达等传感硬件,再加上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依然是最大卖点之一。为什么是之一?因为这台车的其他方面,无论舒适、豪华还是科技的......
魏牌高山7预售28.98万元起,有何亮点?
空间大、配置高!星海V9这玩法还有钱赚吗?
预售价28.98万起,魏牌高山7与同级有啥不同?
预算到位想“炫富”?宝马X5:这波“排面”我给你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