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朋友向你咨询买车买什么,相信怎么也绕不过大众和日系三剑客,这四家车企不管是在销量上还是口碑上,都是得到了市场的充分验证。其实,日系品牌在国内并不只有两田一产,还有马自达、三菱这些,只是这些车企在销量上完全无法与两田一产相比,使得在国内提到日系车就是两田一产。
一直以来,日产都是两田一产中比较拖后腿的存在,尤其是在2019年的时候,丰田、本田都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日产的表现似乎略显疲软,甚至出现了多个月销量下滑。但是在今年,日产的销量却在冷车市中实现了逆势上涨。
销量同比增长5.3%,轩逸无可撼动
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9月份东风日产总销量达到了119234辆,同比增长5.3%,位居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榜第四位。从具体车型来看,东风日产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归功于轩逸和天籁的增长。
进入2020年以来,日产轩逸在A级轿车市场都是独一挡的存在,拉开了与老对手朗逸的差距,在9月份轩逸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57548辆,同比大增51.2%,超朗逸近1万辆,连续六个月蝉联国内轿车销量冠军。而在去年表现一直不温不火的天籁,在今年也实现了月销上万辆的成就,9月售出了11828辆新车,同比大增14.3%,成为日产新的增长点。
高销量背后的真实原因
日产能够在今年取得同比大增的好成绩,说白了就是降价促销带来的。轩逸销量好对吧,要知道轩逸的销量是第十四代轩逸和经典轩逸两款车型的总销量,而且不管是十四代轩逸还是经典轩逸现在都有着大幅度的降价优惠。
特别是经典轩逸,降幅最高已经达到了1.4万元,起售价仅需要 8.58万元起,已经跌破了9万元大关。而第十四代轩逸这边呢,同样有着1.4万元的优惠,起售价只需要10.50万元,这还是国内普遍的降幅。在之前甚至在网上曝出过轩逸降价3万元以上的消息,当然只是在部分地区。
同样,在天籁这边也是如此,2020款天籁的官方起售价为17.98万元,但是经销商却给出了2.6万元的优惠。不管是同级别的雅阁还是凯美瑞,优惠幅度都没有这么大,但是这两款车型在B级轿车销量排行榜上长期保持在前三的水准,这就很说明问题。
技术日产已不复当年之勇
提到丰田、本田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技术,而现在的日产早已没了创新技术,靠的就是吃老本,在二十年前日产在技术上还与丰田分庭抗礼,有着技术日产的称号。但是看看现在的日产,已经很难将它与技术挂钩。
现在的日产仅仅是靠着"移动大沙发"的头衔在苦苦支持,多年没有新技术的研发。当然,这也与戈恩给日产制定的战略有关,这样的畸形发展战略虽然能让日产在销量上得到保障,但是牺牲了日产未来的长远发展。
东风日产在9月份销量为例汽车厂商排行榜第四位没错,但是日产在华仅有东风日产一家合资公司,而丰田、本田都是两家,如果将丰田和本田的两家合资公司的销量都算上,也就没有日产什么事了。在9月份,丰田在华总销量为156765辆(不含雷克萨斯),同比大增28.5%,而本田9月在华的总销量为166945辆,同比大增20%以上。如此看来,日产不管是在销量上还是增速上,都与丰田、本田两位老大哥相差甚远。
另外,从布局上来看,丰田、本田近年来都在大力推广混动车型,现已经基本上覆盖了旗下所有车型,而日产至今都还未涉及到混动市场。唯一算得上技术的就是它的VC-TURBO超变擎可变压缩比涡轮增压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装机量太小,只有天籁的高配车型才有配备,而买天籁高配车型的用户占比并不高。
除此之外,日产轩逸的表现虽然抢眼,但是也占据整个品牌近一半的销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终归是有隐患的,况且轩逸本身并不是个"乖孩子"。变速箱问题似乎已经成了轩逸的遗传病,从2006年开始,轩逸的变速箱就一直毛病不断,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有效解决。随着轩逸市场保有量的争夺,变速箱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写在最后:
从现在的市场环境上看,丰田、本田依旧在核心技术上不停的研发、升级,日产在这近十年中一直靠着吃老本维持销量,一正一反让日产在日系三剑客中已经明显掉队了。没有创新技术的加入,日产究竟还能走多远?真就如戈恩所预言的那样两年就要破产吗?毕竟戈恩是最了解日产的人。
正值博越系列9周年之际,全新一代博越焕新而来,为用户带来新一代家用SUV的首选项;新车从外观至内饰都采用全新的设计,将中式美学完美融入到全新一代博越的设计当中,在智能化上也进行了全新的革新,不管是在语音交互上还是功能拓展性上都有着十足进阶,动力上继续配备1.5T发动机匹配7挡湿式......
今年6月,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重组——经国务院批准,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长安汽车升格为独立央企。在官方通告中,“聚焦主责主业”成为关键词。作为长安系新能源三驾马车之一,深蓝汽车凭借143236辆的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稳居造车新势力前列,并以央企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的身份,成......
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作,结束在华40年的生产布局。其发动机技术曾是中国车企的“黄金动力源”,但市场份额从30%跌至不足5%。整车业务因新能源转型迟缓而溃败,2023年彻底退出生产。三菱的撤离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的缩影。
保值率“全满贯”,广汽传祺如何打造家庭资产的“硬通货”
2025上半年比亚迪全球销量力压特斯拉,在世界多国领跑!
smart携手迪士尼中国秀临长沙「灵动出奇 城市漫游」共览湘江奇景
长城汽车35周年庆典上,一张高管合影引发车圈地震:九位西装革履的高管中央,一辆身披黑布的神秘跑车以低伏姿态占据C位。
国际米兰为何选择比亚迪?一场“技术+野心”的双向奔赴
J.D. Power研究发布:行业销售服务满意度近8年来首次下滑
当特斯拉交出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下跌16%)的2025年第二季度成绩单时,市场震惊了:这家曾让传统车企夜不能寐的颠覆者,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增长危机。
比亚迪在海外多个市场领跑全面超越揭示了电动车竞争的本质逻辑:技术自主化+产品多元化+战略全球化。特斯拉的颓势(销量下滑13%)反映了其在成本控制与车型迭代上的滞后,而比亚迪凭借垂直供应链和快速响应能力,正在定义新一代汽车标准。
7月21日迎来重磅OTA升级,全能驾控再进化,这次升级简直是王炸!
英国强推歧视性电动车补贴政策,中国车企出海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司机收入持续降低、外卖快递员也在抱怨,怎样才能改变局面?
问界M8斩获智能汽车指数全优认证:华为技术赋能下的安全革命
比亚迪如何在英国市场逆袭,助力中国新能源车崛起?
中国品牌出海新标杆:比亚迪的足球战略启示
作为消费者选择二手车的重要参考指标,一年保值率的表现不仅决定了二手市场的车价,也决定了品牌的认可度,近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式发布了纯电动车一年保值率的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