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七年的奇骏要换代了。
去年日产奇骏销售17万台,称得上是热销车。相比被吹上天的RAV4,奇骏拼了个旗鼓相当。
只是评论区和急性子媒体等不及了,从2014年入市,第三代奇骏已经服役了7年,确实到了一再重播的地步。按照以往的战术,日产可能复制佛系路线——比如轩逸,换脸为主,低价为辅(或者调换过来也可以),三大件基本不动,可以轻松刷个50万台+销量,让全市场都羡慕到无可奈何。
但全新奇骏不准备这么干。
01 三缸机演主角?
根据海外媒体报道,新一代奇骏已经在北美发布,外观足够让人想起英菲尼迪ESQ,内饰变化向轩逸和天籁看齐,配置方面则会增加手机互联、最大12.3英寸液晶仪表、中控大屏则提供8英寸和9英寸两款可选,此外ProPILOT Assist驾驶辅助系统也可能出现在新车上。
悬念集中在动力系统方面,也是以往日产佛系表现的重点。目前围绕新奇骏动力系统猜测有两种,第一是延续以往2.5L动力,从低成本角度考虑,的确是日产风范;第二种则是搭载1.5T三缸动力——乍听上去好像是假新闻,或是恶搞出来的玩笑。
舆论对此已经小范围炸锅,潜台词表示好像一场没有胜算的自杀式袭击。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5T大概率替代现款2.0L发动机,对标CR-V的1.5T和RAV4的2.0L,就性能而言至少更有战斗力。
该1.5T来自天籁的KR20的2.0T,厂商方面称技术攻关方面已经初步攻克可变压缩比技术,因此从含金量角度起码应该肯定日产打出了一张技术牌。相对于日产以往的佛系路线,奇骏若延续轩逸的换壳战术,对自己的杀伤力似乎更大,作为18-20万以上的攻防枢纽,奇骏还承担着品牌溢价任务,因此需要一些技术亮点。
抛开对三缸机的固有印象,奇骏既没有步两田后尘玩混动,也没有走佛系老路,而是自创了一台“缩缸”版的可变压缩比1.5T,剧情上是有转折的。
02 以攻为守
今年一月份,奇骏卖出1.3万台,弱于RAV4(1.9万台)和CR-V(2.4万台),销量的一时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对手的强势表现下,新奇骏需要以攻为守。
而去年奇骏(Rogue)在北美销量22万,低于RAV4的43万和CR-V的33万销售业绩,新一代产品换代后仍然沿用2.5L动力,相对两田备受好评的混合动力能有多大吸引力实在难说。因此更需要稳住中国市场。
对日产而言,继续沿用2.5L动力、走佛系路线是否更稳妥?
典型例子是轩逸。去年轩逸表现生猛,不厚道的说,轩逸甩开第二名朗逸一个帕萨特年销量的距离。但轩逸最大变化之处是外观内饰,从效果来说,换壳战术很奏效,主要是成本低,当然去年轩逸销量极佳,同堂的老款车型对此亦有贡献。至于销量占比谁更大,我斗胆押个老款。
为什么?新老车型同堂销售,尺寸略有差别,发动机都是HR16,变速箱以此类推,而老款车型最低降入8万区间,市场心里自然有数。得承认新车的外观魅力,不过老款的价格吸引力应该更大。
价格决定了车型竞争的层级,8万左右你可能毫不犹豫选择轩逸,10万左右你可能会在全新伊兰特和新轩逸之间掂量一番,到了13万区间卡罗拉双擎的底盘,你会选择谁?即便不提双擎,换代后的卡罗拉妥妥换上了E型多连杆,不止轩逸,同价位的一些德系产品号称和卡罗拉同级别实在有点勉强。
而如今换代对象变成奇骏,对手也呈几何升级,战术自然不能粗略复制。尽管三缸在市场眼中谈不上讨喜,但至少比2.0L乃至2.5L都有侵略性,而佛系惯了的日产,恰好需要一点杀气。
全新奇骏内部代号P33A,有望于今年三季度在国内发布。
4月出新更出众 上汽大众终端销售近8.3万辆
看全球车企财报及负债率,中国车企更稳健!
用户需求驱动技术变革,东风本田携“智电新解法”亮相上海车展
全球首秀!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SUV ELEXIO来了 #ELEXIO全球首秀# #ELEXIO新质力纯电SUV全球首秀#
日前,乘联会发布了4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4月份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预估为114万辆,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1%。环比微增长,表明4月份车企的各种表现并没有立即奏效。
4月,上汽大众终端销售近8.3万辆,同比上升5.9%。上汽大众正以“全球智慧和中国速度”为引擎,全力推进“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推动新时代产品快速、高质量落地。
北京现代以新质力破局,打败新势力!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比亚迪向上游供应商付款的平均周期是127天,与吉利控股并列最短,奇瑞为143天(截至三季度末),长城汽车是163天,蔚来是195天,长安则超200天。
三排也能成为“主座”,魏建军亲测魏牌全新高山空间舒适力
2025年5月7日,理想汽车召开理想AI Talk第二季技术发布会,重点介绍了最新研发成果VLA司机大模型系统。该技术被定义为面向交通领域的专业生产工具,旨在实现接近人类司机水平的自动驾驶功能。我简化了一下整个谈话过程,并直接把结论列出来,让大家可以快速的明白理想在AI领域的发展......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表现亮眼,出口量达 21.4 万辆
2024年国内外主流车企负债情况
魏建军亲测第三排舒适性!全新高山让“每一排”都不再委屈
李想:驾驶辅助目前是黎明前的黑暗,理想VLA要解决全自动驾驶!
买中大型SUV要看转弯半径,腾势N9重新定义大型SUV灵活性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下半场智能电动化竞争的关键节点,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启动增资引战,这距离其2023年引入悦达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革仅过去两年。
李想谈VLA司机大模型:要让AI像专业司机独立完成驾驶任务
当东方美学碰撞未来科技,这才是更懂东方美学的真质力好车!
新国标来袭,宁德时代天行成为首批通过测试的商用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