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车价高、服务贵、套路深……可是,没了4S店模式目前能咋办?

车价高、服务贵、套路深……可是,没了4S店模式目前能咋办?

车业杂谈 1291浏览 2019-07-11 IP属地: 未知

卖房保壳(股市)、创始人回归,推出新品……海马汽车再度吸引了行业的关注。

这家几度沉浮、昔日荣光的车企,在国内汽车市场陷入低迷的时期,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6月份,海马汽车累计销量14425辆,同比下降65.16%。当前表现与其巅峰时的年产销21.64万辆相比,相去甚远。

改变,是解决问题时的最好思路。

除了上述一系列动作,海马汽车还声称,“要进行营销革命,充当中国电商直销的开拓者”。为此,他们选择与京东联手开展线上直销,并推动4S店转型服务商,为用户提供足不出户的全时售后服务。

车价高、服务贵、套路深……可是,没了4S店模式目前能咋办?

好一招不破不立,《车业杂谈》认为,海马汽车此举值得关注。

近年来,传统的4S店营销模式备受争议,汽车行业“吹起新零售风”。尤其是在车市低迷、终端竞争激烈至白热化的当下,汽车经销商退网传闻不断,消费者抱怨不断,各方急切缩减流通成本,磨刀霍霍向营销渠道。

然而,改变既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思路,但往往也带来阻碍执行的“大山”。至今,《车业杂谈》尚没有发现模式清晰、践行成功的汽车新零售模式。

01

汽车新零售的理想与现实

何为汽车新零售?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车业杂谈》暂将区别于传统4S店的汽车营销模式称之为汽车新零售(不一定正确),重点论述如海马汽车与京东联合之类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车价高、服务贵、套路深……可是,没了4S店模式目前能咋办?

或许是车市苦4S店模式久已,汽车新零售便被各方给予了大希望,并在移动网络时代附带着迎合消费趋势的标签(这值得怀疑)。在很多人看来,若能推动汽车新零售,就能实现汽车营销渠道上的降本增效,即汽车新零售的理想。

大体逻辑如下:

1、建立一个4S店的投入少则千万,多则上亿,涉及土地使用及店面建设、日常运营等。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时,4S店就成了介于车企和消费者之间产生成本的点。

推动汽车新零售有望剔除4S店这个环节,降本由此而来。

2、在汽车新零售模式下,融合线上线下后,引流转化的效率可能会更高,还可能降低广告推广费用。

车价高、服务贵、套路深……可是,没了4S店模式目前能咋办?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有差距。

在去年的“双11”期间,天猫汽车预售近8万辆新车;易车当天订单数为413559单……

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光鲜数据并不能让人乐观,因为多数仍然不是交付新车、实则表现为“撮合”。基于笔者对部分车企的了解,完全基于电商销售的销量比重较4S店模式也有很大差距,汽车电商基本起辅助作用。另有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消费者对汽车电商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也并不高

车价高、服务贵、套路深……可是,没了4S店模式目前能咋办?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或许可以从源头、即消费端找原因。《车业杂谈》认为,在汽车的流通环节,消费者最关心的当属“利”,其次是售前售后服务周到

但无论是以引流为主的电商渗透类垂直网站,还是车企或经销商集团自发成立的新零售平台,以及车企与电商平台合作的平台,甚至是电商自发打造的平台,都不能完美解决消费者关心的两个问题,要么“利”不够(很难做到低价供货,往往只能使用金融信贷手段,如弹个车),要么售前售后服务能力不具备(线上线下融合的利益理不清)。

事实上,对于一些传统车企而言,它们也几乎无法避开新零售体系与传统4S店体系之间的利益纠葛。而这给一些造车新势力留下了营销模式转型的机会,因为它们没有“历史包袱”,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爱弛等都采用了区别于传统4S店的营销模式。

车价高、服务贵、套路深……可是,没了4S店模式目前能咋办?

02

汽车新零售虽好,但不可冒进,不断优化4S店模式在中短期内仍是主流。

世上总有些事,明知好而不可为。如上所述,并不是说汽车新零售、汽车电商不好,实则可能是不具备践行的条件。

基于此,《车业杂谈》认为冒进与抱残守缺均不可取,基于已有4S店模式降本增效或更合理。笔者观察到,尽管海马汽车声称与京东合作剔除“中间商赚差价”,推动4S店向服务商转型,但在京东海马汽车旗舰店的页面上,仍然展示了188家经销商名单。这,或许透露了海马汽车的本意。

车价高、服务贵、套路深……可是,没了4S店模式目前能咋办?

在不颠覆当前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解决4S店模式的痛点,有变通之法。比如,针对前期店面投入成本高,经销商通过改为开设2S、1S“瘦身”可以解决一部分。日前,长城汽车在顺义开设了品牌体验中心,集长城旗下产品展示、企业文化、科技成果、娱乐休闲等内容展示;在笔者看来,长城汽车之举可支持经销商的“瘦身”。

车价高、服务贵、套路深……可是,没了4S店模式目前能咋办?

而不久前,笔者在西双版纳遇到一位做多品牌1S店的从业者(具体不便透露),他向笔者展示了其高效率的运营业绩,非常可观。

当然,“瘦身”的前提需要保证售前售后服务的可靠;为此,单独的售后服务网点也很有必要。

写在最后:俗语有云,“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车业杂谈》认为,在汽车流通环节,并没有百利无一害的模式,也没有永远有效的套路。需要对汽车新零售抱以期望,但探索也需要守住根本。

 
相关推荐
车业杂谈 7万粉丝    7900作品 关注 车业杂谈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汽车自媒体之一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