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俞岳
编辑| 晓寒
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迎来商业化落地,成为一大标志性事件。
然而,无论是Robotaxi还是Robotruck,短期内实现盈利仍有很大难度,根本原因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成本还是太高。作为核心传感器的激光雷达,量产成本居高不下长期制约行业发展。
为了击破这一行业壁垒,国内激光雷达厂商探维科技另辟蹊径,集成了固态扫描、国产化芯片化TOF测量和硬件级图像融合技术,真正实现了稳定、性能、成本三个维度的统一。
就在昨天,探维科技与国内自动驾驶公司主线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双方在自动驾驶商用车及智能物流领域展开全面的业务合作与深入的技术探索。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探维科技将为主线科技提供全套感知技术解决方案,助力自动驾驶卡车量产进程与智能物流业务规模化落地。
由此,国产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将实现快速量产落地。
探维科技与主线科技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后,车东西还同探维科技CEO王世玮、主线科技CEO张天雷等两家企业创始人及高管团队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找到了探维科技量产落地的秘诀。
刚刚过去的2021年,可谓是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商业落地元年。
在Robotaxi领域,百度Apollo、小马智行在北京实现了收费运营;在Robotruck领域,主线科技等头部玩家先后落地全国港口,并开启了高速路L4级自动驾驶测试。
无论是Robotaxi还是Robotruck自动驾驶系统,激光雷达是必备的感知元件。这是因为,激光雷达感知距离更加精准,能抵御恶劣天气环境。在整个自动驾驶系统中,激光雷达能够和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形成有利补充。
可以说,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核心传感器。
然而,在自动驾驶法律、行业规范不断完善的今天,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却被成本制约。单车造价过高,导致自动驾驶车辆无法大规模量产。究其原因,则是自动驾驶部件的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激光雷达。
要同时满足高性能、车规级等条件的激光雷达产品,成本极高;如果采用成本较低的产品,其性能和稳定性表现并不出色。实际上,稳定、性能、成本三个维度,几乎形成了激光雷达行业内的“不可能三角”。
激光雷达行业“不可能三角”
与此同时,激光雷达行业的技术路线纷繁复杂,各家厂商打造并不断迭代出了机械式、MEMS、OPA、Flash以及单轴微振镜等多种技术路线。这些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各有优势,同时也有不同的局限性,激光雷达行业内没能形成更适合车载的技术标准。
此外,感知融合算法不够成熟。当前自动驾驶大多采用后融合算法,需要将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进行空间配准和时间同步,实现点点对应,而这一过程难度较大。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几点,其一是跨传感器平台时间同步有一定程度误差,最高能够达到秒级;其二是传感器视角不同,感知环境也会存在不同。最终,后融合感知算法容易出现误检、漏检的情况,影响整个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
激光雷达行业面临的这三大因素,直接导致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同时也制约了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进步。
面对激光雷达行业的困局,各家激光雷达企业探索出了不同的破局之路。有专攻一条技术路线的,也有根据海外大厂产品做廉价替代的,还有不满足现有技术路线另辟蹊径的。
而成立于2017年的探维科技,基于此前8年研发星载激光雷达项目的经验,找到了两个解决困境的方法,破除了激光雷达行业“不可能三角”。在激光雷达行业内,形成了领先优势。
其一,探维科技选择了更适合车载及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技术标准,基于单轴微振镜技术,打造出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产品。
根据介绍,采用单轴微振镜技术的激光雷达,其内部不需要有拼接的方式,就能做到120°水平扫描,同时还能满足车规级标准。
但做到大视场角还不是最困难的。
探维科技CEO王世玮介绍,最困难的是如何在实现120°视场角的同时,还做到高线数。最开始,探维科技打造了Tensor系列16线激光雷达,目前已经迭代至第三代产品,实现了产品定型。
探维科技CEO王世玮
与此同时,探维科技不断探索核心器件的阵列化、集成化和芯片化,自研了面向量产的Array-based Line Scanning(ALS)平台,打造了Scope、Tensor、MDN等多个系列的激光雷达产品,覆盖16线~192线。
ALS平台关键技术
在2021深圳光博会上,探维科技发布了其性能最强的图像级192单元固态激光雷达MDN-192,等效192线数。在满足200米感知距离,120°*30°视场角的高性能参数之下,也能实现-40℃~85℃的环境温度标准。
探维科技MDN-192
王世玮介绍,基于ALS平台打造的激光雷达产品,其在物料成本、生产成本以及调光难度上都能得到很好控制。
他说道,减少调光时间能够大幅缩短激光雷达的生产成本。当前探维科技的量产产线上,每生产一台激光雷达,其调光时间仅需要10分钟。目前,探维科技还在苏州投资建设了车规级激光雷达生产基地与测试标定中心。未来,随着二期产线全面自动化,调光时间能缩短至1分钟。相比激光雷达的其他技术路线,基于ALS平台打造的激光雷达,生产效率有了巨大提升。
其二,探维科技激光雷达实现了硬件级图像前融合技术,相比业内大多使用的后融合技术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在感知融合领域,当前业内大多采用的后融合方式,是通过复杂的空间标定流程,实现目标级图像融合。
而探维科技团队借助早期在清华大学承担星载雷达项目积累的图像融合经验,从传感器最底层的硬件切入,开发出了硬件级图像前融合。
硬件级图像前融合技术细节
探维科技将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合二为一做到了一个传感器当中,在几乎不增加硬件成本,也不需要更多算力资源的前提下,就能提供时间同步,点云与像素点对应的数据。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探维科技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已经实现了从算法到系统的整体优势,站在了激光雷达的技术最前沿。
作为量产激光雷达领域的排头兵,昨天探维科技和自动驾驶卡车公司主线科技在北京举行了战略合作发布会,宣布双方在自动驾驶商用车及智能物流展开全面的业务合作与深入的技术探索。
未来,探维科技将为主线科技提供全套感知技术解决方案,助力自动驾驶卡车量产进程与智能物流业务规模化落地。
探维科技与主线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发布会现场,主线科技CEO张天雷与探维科技CEO王世玮见证了合作协议的签署。根据协议,在港口自动驾驶与干线物流自动驾驶领域,主线科技将优先搭载探维科技96线~192线激光雷达产品,用于量产自动驾驶重卡的精准探测与感知。
主线科技作为国内率先实现落地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已经在港口、高速公路干线布局自动驾驶卡车。
在港口自动驾驶领域,主线科技已先后参与了天津港、宁波舟山港、中海油、招商局港口等国内智慧物流枢纽项目。今年1月,主线科技Robotruck开始在京台高速部分路段内进行L4级自动驾驶测试,成为国内首批合法合规开展高速公路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企业。
主线科技Robotruck进行高速路测试
主线科技Robotruck搭载探维科技激光雷达后,将实现Robotruck领域硬件级图像前融合技术的首次应用。
这对于Robotruck的测试验证,乃至全自动驾驶行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与此同时,国产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正快速量产装车,让激光雷达这一长期受制于海外品牌的产品,实现真正的自主化。
探维科技激光雷达的量产上车只是国产激光雷达的一个缩影,但其技术、量产能力已经跻身国产激光雷达行业头部,正助力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快速进步与大规模普及。
无界空间+超混自由!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正式上市
2025新手百科:快 3计划聊天室
近日,腾势汽车正式官宣实力派演员蒋勤勤成为腾势 N9 产品体验官,这一强强联合瞬间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蒋勤勤凭借其在演艺界的卓越成就,以及从容自信、优雅知性的独特气质,与腾势 N9“好看、好开、好安全” 的豪华纯电座驾形象高度契合,二者携手为高端出行领域带来全新想象。
7月3日,“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第100万汉车主交车暨汉L赛道体验日”活动盛大举行,众多媒体与用户齐聚比亚迪合肥赛车场,一同感受汉L的魅力!汉家族上市五年全球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20万级首个交付破百万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向上之路中,汉家族已成为一面鲜明旗帜!
中国智造里程碑,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6月30日,方程豹豹8迎来了第四次OTA升级,以16项新增功能、10项优化体验,在智能驾驶、AI座舱、动态控制三大领域完成了一次有态度的进化。此次升级,让豹8不仅拥有机械素质铸就的力量感,还能读懂生活的细节,让智能不止于功能堆砌,更是想你所想的出行伙伴。
比亚迪汉家族交付破百万,汉L赛道体验日引爆性能狂欢
挑战极限有什么意义?人民网定调小米汽车
轮岗,暗藏玄机。
轿跑SUV也可以大空间,智界R7科技豪华打造新舒适
随着比亚迪的海鸥缓缓驶下生产线,巴伊亚州政府官员与中国高管共同鼓掌,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腾势D9的老用户奥运冠军王皓和家人最近也在关注这款新品。“听说腾势N9新车到店就立马过来看车了”,王皓表示。作为一款六座全尺寸SUV,它兼具力量与优雅的设计风格、宽敞的空间、强悍的动力让人印象深刻,而易三方平台等核心技术更是带来科技智能,舒适安全体验的全面升级。王皓一家还专门借了......
9万级SUV首配座椅通风 2026款起亚赛图斯领潮上市
充电电压哪家强?前十五名都在这儿了,第一名断代领先
以后智驾上下高速也不用接管了。7月4日,比亚迪正式发布「ETC通行」功能视频,也宣告了天神之眼将开通智驾自动通行ETC能力,这意味着城市和高速路段的连接将被打通,为全程智驾无断点再进一步。
轿车操控,SUV空间,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10.98万元起
小米YU7虽然火爆,但是价格、车型可能并不能满足所有的用户需求,而且新车的排期又不知要到什么猴年马月。不过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的申报名单,其中也不乏有实力、有亮点的新选手,至于它们表现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啦!从2014年深耕到2025年,7年销量从260辆飙至超7.6万辆,纯电市场份额92.16%!55亿雷亚尔建拉美最大新能源车基地,15个月速成,年产15万辆和提供2万+岗位,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对于纯电车来说,续航固然很重要,但快充也一样,为了追求更快充电,各大车企也是不断升级电压平台,从400V到800V到1000V,目前更是迈入千伏时代。
领克 10 EM-P全球首秀! 标配四驱+激光雷达树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