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车圈有很多大事发生,其中关于特斯拉的更是不胜枚举,刹车失灵、车展维权、坠河、起火……
随便打开一个汽车类垂直网站,搜索特斯拉都能跳出来上百页的相关消息;在微博、头条等综合类社交平台,最近半年由特斯拉引发的热搜就超过200个,而且大多数都是负面新闻。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是特斯拉,哪怕马斯克发个推特都会有很高热度,而如果是负面相关,热度便会更高。
但就算特斯拉被各种负面消息缠身,最终的销量表现却依旧是“大哥”。2021年,特斯拉中国交出了320743辆的亮眼成绩,其中12月份共交付新车70602辆,创单月新高。若将目光放眼全球,特斯拉2021年全年的交付量更是达到936172辆,距离其“百万年销目标”非常接近。
所以,买特斯拉的人都“傻”吗?他们为什么会忽略掉种种负面?争先恐后又心甘情愿地充当“韭菜”,为月销7万买单。
稍微熟悉汽车行业或者了解特斯拉的读者们可能都会知道,特斯拉一直以来都以季度为交货周期。同一季度内前两个月,作为特斯拉主要汽车出口中心的上海超级工厂会优先向海外市场供货,最后一个月才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在2021年10月份的新车交付量为13752辆,11月份为31732辆,到12月份则达到了夸张的70602辆。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行查看特斯拉2021年前三季度的交付情况,大体上也都是这样的趋势。
以上数据虽能说明特斯拉月销7万“略有水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论特斯拉出口还是不出口,它的工厂常年无休,每天三班倒生产出来的特斯拉汽车,几乎全部交付到了用户手中,全年全球超过93万辆的成绩就是实力证明。也许中国人“不太懂车”,但全球人民都“傻”吗?
在我每天上班的园区当中,不乏售价超百万的豪车。例如全新一代奔驰S级(参数|询价)、AMG GLE 53、保时捷911(参数|询价)等车型,甚至如宾利添越(参数|询价)、劳斯莱斯古斯特等也偶有出现,但频率较高的新能源车型,还得是特斯拉,尤其是Model 3(参数|询价)和Model Y(参数|询价)。
“你为什么选择特斯拉?”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开Model 3的同事时,他这样回道:“除了这辆车,感觉也没有其它更适合的选择了。”
什么感觉呢?有些出乎意料却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因为他当初买车的需求就限定在电动车,彼时小鹏P7(参数|询价)和比亚迪汉EV(参数|询价)等车型还未上市,而蔚来ES6(参数|询价)和ES8又都比较贵,所以Model 3就成为了最合适的选择。
“那现在有了更多选择,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Model 3吗?”当我这样问的时候,他说应该会直接上Model 3P。
当然仅凭一家之言可能说明不了问题,不过把样本量提高之后,结果就显而易见。2019年《彭博商业周刊》对5000名Model 3车主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有99%的车主表示会把特斯拉或者Model 3推荐给周围的亲人和朋友。
所以,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发表言论的和在现实中花真金白银买车的,永远是两类人。在很大一部分特斯拉车主眼中,他们对于内饰简陋或者做工粗糙都不在乎,他们更在乎的,反而是特斯拉带来的文化认同或社交需求。
而如果下次再有人说特斯拉没有营销的时候,大家就可以现场辩驳,因为特斯拉不是没营销,而是没用钱做营销,除了马斯克火爆的创始人IP之外,口口相传的用户口碑才是特斯拉最成功的营销。当然,不论是社交需求还是口碑营销,技术实力才是根本所在。
在我刚进入媒体行业时,第一个活动就是参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印象很深刻,心情也很激动,初次参与的新鲜感是一方面,但更多感触来自于工厂带给我的震撼。作为一个主机厂出身的汽车编辑,理论上对于工厂应该司空见惯,但不得不说,特斯拉真的不一样。
在特斯拉工厂,没有气派的大门、也没有壮阔的大楼,眼前尽是朴实无华的车间和密密麻麻的集装箱,而这些集装箱就代替了常规工厂的物流仓储车间,可将物料直接送到生产现场,效率更高。冲、焊、涂、总四大车间合而为一,零部件流转和土地利用效率都更加高效。
除此之外还有独特的压铸技术,大吨位压力机将Model Y后地板直接压铸成型,一台机器就相当于一条生产线。当然特斯拉鼓吹技术先进也没有问题,毕竟这项技术对材料、工艺和设备的要求都非常高,行业内目前还是独一家。
如果你对以上“干货”没什么感触,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体现就是产量。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占地1200亩,2021年共交付新车48.41万辆,其中12月份更是超过7万辆。而某自主品牌的全新电动车工厂,占地逾2000亩,最大规划年产能也不过30万辆。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效率高就意味着成本低。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汽车业务2021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达到30.5%,而丰田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仅有19.2%。
另外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目前的国产化率至少在90%以上,基于其成本定价策略,它在中国市场的售价相对全球来说也是比较低的。
不过恐怖的成本控制能力只是特斯拉的冰山一角。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它的三电技术、辅助驾驶能力都非常出色,放眼全球也鲜有对手,当然还有不断丰富的充电网络。
技术出众、产品出色,这才是特斯拉月销7万的根本原因。能花几十万去买特斯拉的人,从来都不傻,况且特斯拉现在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提车周期普遍在4-6周,如果不是产能限制,它的销量只会更高。
在2020年之前,特斯拉也没有什么负面新闻。因为彼时国内新能源汽车还不成熟,需要特斯拉这样一个标杆来引导行业发展,这也是国家为什么引入特斯拉、批准其在上海建厂的原因之一。而且特斯拉2014年还开放了986笔专利,降低了研发电动车的试错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进步。
到2020年,一部分造车新势力潦草收场,但还有另外一部分发展得越来越好,慢慢站稳了脚跟,不过那时候大家对特斯拉的态度基本还是以对标为主,要证明自己比特斯拉更好。
到2021年,国内新势力你追我赶,例如头部三家“小蔚理”都取得了超过9万辆的年销成绩。不过特斯拉仍旧是一骑绝尘,全球超过93万台的年销量让其变成了“土豪”,也变成了众矢之的。“打土豪”成为国内新势力的共识,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特斯拉问题很多人尽皆知,但同样是做纯电动汽车,国内车企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负面消息,只是热度远不及特斯拉。例如广州车展某造车新势力的车展维权事件、11月中下旬北京某地库国产新能源车爆炸事件,声量都非常小,热度甚至不及马斯克的一条推特。
对于媒体来讲,其实写谁都一样,只是特斯拉热度更高,就比如我今天的这篇文章。但特斯拉又没钱做营销,马斯克更不愿意把钱花在这些地方,所以便有了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那为什么特斯拉能够频上热搜,真的只是它不花钱做营销吗?答案留给你们来评判。
总结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在特斯拉之上的,还有五菱和比亚迪。去除略微特殊的五菱之后,比亚迪在一定程度上和特斯拉是相似的,以技术起家,用技术反哺市场,这才造就了其584020辆的年销成绩。而如果只看纯电动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比亚迪也相差无几。
但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不同之处在于,特斯拉只有两款主力车型,而比亚迪采用车海战术,更何况特斯拉畅销全球、客单价远超比亚迪。
以上所述并非吹捧特斯拉,只是在客观分析其销量秘诀。国内月销7万辆、全球年销近百万辆,这样的成绩放眼全球也鲜有对手,全球第一、逼近万亿美元的市值就是其价值所在。
所以,你选择特斯拉还是比亚迪?
在对20万元轿车、30万元SUV成功突破以后,中国品牌们对最后一块高价值消费市场——高端MPV区隔——发起了冲锋。一马当先的,是背靠东风的中国造车新实力,岚图。从岚图开始透露高端M
时隔多年,长安福特经典B级车蒙迪欧终于改款,今天我们先来静态体验以下,这款迟到的佳作。
上汽大通G90探店体验,外观霸气外露,配置拉满内饰科技感十足,比埃尔法/GL8还豪华?你心动吗?
在“520”这个浪漫的日子里,欧拉品牌旗下全新复古电动车——芭蕾猫正式开启预售,共推出4款车型,预售价区间为19.3-22.3万元。芭蕾猫是专为女性消费者打造的专属座驾,凭借复古的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的提高,变得更时尚的不仅是汽车的外观,内饰能使用的元素也多了起来,诸如内饰双色拼色、不同面料拼搭座椅、菱形纹理门板内饰、钢琴烤漆面板、水晶换挡把、双联屏
5月20号这天,我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里都被一对对“上岗”领证的情侣刷屏了吧?不过在咱们的朋友圈里,还有一辆新车也同样被刷爆了。没错,它就是——欧拉芭蕾猫。不难看出,欧拉芭蕾猫选择在这
引领年轻消费潮流的一款家轿是思域,然而对于多数Z世代年轻人来说,落地均价在15万元依然有着较高的门槛。近几年自主品牌逐渐在该领域开拓市场,陆续推出了领克03、影豹、奕炫MAX和长安
356批工信部新车目录的新车数量突然增多,很有可能是车企对下半年经济(车市)复苏有较为乐观的判断,因为新车够多,所以我们能明显发现,汽车世界分裂了,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期我将
顶着国产“甲壳虫”的头衔,欧拉芭蕾猫从去年亮相之初就非常火。在昨晚正式开启预售之后,关于它19.3-22.3万元的预售价也是议论纷纷,可以看到在预售价出来之前想买这款车的年轻消费者
视频前的你如果也和小编一样是农村户口的话,那我们的购车福利来了!据报道,汽车下乡政策有望在6月初出台,鼓励车型为15万元以内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每辆车补贴范围或在3000元-5000元。
近年,自主品牌运动家轿备受关注,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广汽传祺影豹开卖4个月,订单就累计突破了7万。这对于一台主打运动的车型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其中90后的用户占比达到了70%。
俗话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话放在车市里,其实也同样适用。就拿合资车企来说,大家都会有自己知名度最高的代表产品。比如提起东风日产,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轩逸;而提起广汽本田,很多人
近年来,随着国产品牌的高歌猛进,现如今已经涌现了一批类似于吉利帝豪、长安逸动等性价比较高,市场热度不输合资品牌的热门车型。且为了持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些国产车型还在不断升级进化。
当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在诠释“科技感”的道路上越走越卷的时候,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或许对“简约”、“犀利”、“科幻”为主的设计语言也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也是为什么,当欧拉芭蕾猫出现时
近期一则新闻刷新了大家对于纯电动车续航能力上限的认知,过往咱们看到厂方标称的续航里程通常都会默认打个七八折,要是还剩个四五百公里那就算是非常出色了。但最近奔驰的VISION EQX
在电气化浪潮的席卷下,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豪华品牌,都相继推出电气化产品。而面对如此“内卷”的电气化进程,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凯迪拉克也不掉队,带来基于通用全新Ultium奥特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