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凡尔赛C5 X究竟是A+级还是B级?网上很火,但争议也较大,实车开起来怎么样?值不值得推荐?
不定义、自发光√
上周我们提了一台“网红车”——凡尔赛C5 X,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测体验。
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提试驾车、并进行一番深度评测体验,主要基于两点原因:
其一、关注并觊觎这款车已久,早在前年,雪铁龙品牌及神龙公司就曾对这款全球战略车型,提前进行过一些“吹风”和暗示。
早期网传E43渲染图(仅供参考)
作为继C5、C6之后,东风雪铁龙最新的轿车旗舰,彼时新车更多的还是以E43的内部代号见诸报端,较长一段时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宣传状态,某种程度上也愈发勾起了外界的好奇心。
究竟会是怎样一款具备颠覆性、震撼性的战略产品?C5的换代、跨界风……
直到去年4月12号,彼时履新东风雪铁龙品牌总经理不足半年的毛创新,在上海举办的新车全球首秀仪式上,正式揭晓了谜题——凡尔赛C5 X,简称凡尔赛。
“第一次见到真车的时候,我就立马被他深深吸引,多么希望能够第一个拥有它!”
依稀记得,普通话并不标准的毛总当时在舞台上如此露骨地表白,让我当时就对这个凡尔赛产生了足够深的好奇心。
后面大家也知道,在充分预热了半年之后,新车直到去年三季度才正式上市。
东风雪铁龙总经理毛创新揭开凡尔赛红盖头
考虑到新产品工艺、品控等太多环节,普遍需要有一个稳扎稳打“爬坡”的过程,加之这两年车市又遭遇“缺芯”的大难题,所以凡尔赛C5 X自上市伊始便一度产能吃紧。
全力保生产、保交付,成为了以毛创新为首的全体东雪人,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最艰巨的任务。
如今新车上市已有大半年时间,产品、产能等基本上已趋稳定成熟,整好工厂这边也有媒体试驾车资源,我们早就想提一台好好试试。
其二、一个同行兼好友日前跟我交流,凡尔赛和星越L,选哪个好?
老实说,朋友跟厂家其实也挺熟;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他不便搞台媒体试驾车实际对比感受一番,而且他平时基本还是偏行业多一些,试驾的产品相对较少,我能够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的话自然是好的。
两重因素加在一起,说提就提赶紧搞来好好试试。
众所周知,法系车有法系车的独特性,甚至可以说个性极其鲜明。
比如万年祖传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挂之下,法系车的底盘质感很多时候,反而是要优于许多同级上了“独立悬挂”竞品的。
标致的操控,雪铁龙的“魔毯”底盘,长期以来业界内外都是叫得响的。
基于这些方面的特质,神龙公司总经理陈彬公开喊出了那句经典台词,“法系车是糯米汤圆,一些友商品牌是盖浇饭”!
神龙公司新任总经理陈彬
什么意思?
糯米汤圆表面看,可能平淡无奇毕竟个个看着都一样,但咬一口下去就会发现,里面全是“汤汁”;
盖浇饭则恰恰相反,好的汤汁都浇在了表面,看着色香味俱全,但里面都是平淡无奇的大米饭。
换言之,陈彬总和神龙人意在向大伙儿强调,法系车很多时候“卖相”不一定诱人,但内涵还是不错的,不像一些看着很不错、但习惯“偷工减料”的友商品牌。
稍加关注不难发现,法系车这两年开始大力宣传的“良心车、安全车”的形象标签,由此而来。
所以问题来了:
作为去年以来,法系车或者更准确地讲,神龙公司及雪铁龙品牌最具潜力的“破局利刃”——凡尔赛C5 X究竟是糯米汤圆还是盖浇饭?
先抛结论——在糯米汤圆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盖浇饭”的味道,但底色还是“糯米汤圆”。
理由很简单,凡尔赛C5 X这款产品,不仅看起来“卖相”还可以,当你真正开一开、好好感受一番之后你会发现,实际表现比看起来还要“好”不少!
就拿笔者来说,此前大大小小车展上也见过和静态体验过很多次,但一直以来对凡尔赛C5 X的总体认知与判断基本停留在——A+级的水平。
理由同样不难理解:
非常关键的尺寸参数、尤其轴距,两米八都不到(2785mm),什么概念?
凡尔赛的轴距比这两年市面上比较火的A+级家轿,吉利星瑞、奔腾B70等(都是2800mm的轴距),都还要短!
也就比卡罗拉、轩逸、朗逸、408、名图等合资品牌A级、A+级家轿车产品,长那么一点点。
或许有人会觉得拿尺寸参数尤其轴距来说事儿,太过简单粗暴,但现实中就是这么一回事,一辆车究竟该算什么级别,抛开品牌、售价等层面,最具信服力的还得是尺寸。
车辆够大、尺寸级别达到了,哪怕你是售价不足10万块的国产品牌,你也会被归到B级车阵营,反之尺寸不够注定引发争议。
轴距不足2800mm不说,凡尔赛依旧采用的是与408等产品类似的“扭力梁”式后悬挂,而非508L、C6等更高阶产品采用的五连杆。
这基本上也决定了,在产品定位上凡尔赛C5 X骨子里还是要比508L,低半级的。
事实上,从最终的产品定价等维度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相较于整体依旧瞄准20万价位的508L,凡尔赛C5 X主打的是15-18万价位市场。
再结合此前多次车展的实车打量,在做工尤其用料层面,凡尔赛C5 X确实也同样没有508L下本,凡此种种都决定了——你很难实打实地认同厂家宣称的,“B级车新势座驾”的营销标签。
基于此,提到这台试驾车之前,笔者对它的预期谈不上高,没有想过将其与雅阁、凯美瑞、天籁、K5凯酷等标注的合资B级车,相提并论。
但几天实测体验下来,可以负责任地讲,凡尔赛C5 X的多方面综合驾乘质感,基本上可以秒掉市面上绝大多数同价位合资品牌A+级车,甚至很多方面基本上达到了上述这类B级车的水准。
很显然,凡尔赛C5 X给了我较大惊喜,“没想到啊,可以的,产品力确实还可以”!
符合典型的法系“糯米汤圆”的特点,开起来之后有惊喜。
之所以说凡尔赛C5 X也有了一些“盖浇饭”的味道,不外乎个性鲜明的“轿车+SUV+旅行车”的跨界造型,以及“凡尔赛”这个自带话题性的网红命名。
乐逗观察:
考虑到文章篇幅等原因,凡尔赛C5 X的更多体验细节和反馈,可以关注我们的后续视频类报道。
在此先回答一开头抛出的三个问题:
凡尔赛C5 X从账面数据上来看,无疑跟雅阁、凯美瑞、天籁等主流合资品牌B级车,是要低半级的,称为B级车有些牵强,引发争议是必然的;
但与此同时,一旦你看了实车、尤其对比开过之后,你又会极大程度上理解并认同厂家的官宣说辞。
凡尔赛C5 X还挺占车位“显大”
因为融合了轿车、SUV、旅行车的多重特性,凡尔赛C5 X不仅看起来别具一格(也有人不喜欢,审美欣赏不来),实车看起来还是非常“显大”的,气场并不落下风。
换句话,凡尔赛C5 X更多的依旧还是一台标准的“欧洲”B级车!只不过现在是中国造、全球销,主战场放到了中国。
法国人在研发立项的时候大抵也是按照替代C5来进行的,只是非常“死脑筋”的老法,并不懂得入乡随俗,在中国市场的B级车,跟欧洲压根不是一个概念!
4805mm的车长、2785mm的轴距,包括PSA祖传的“扭力梁”......
放到欧洲市场必须能够算是B级车,但是一旦同加长、加大(车长4.9m,轴距起码2850mm、甚至高度奔向2900,mm)之后的上述友商B级车相比,小了点、短了点。
至少账面参数给人的感觉,不够B级。
要知道,对于普罗大众消费者而言,你实车看起来怎么样,开起来怎么样那是后面的事情,第一印象和判断,还得取决于你的账面部分。尺寸、动力、配置等都同理。
既然如此,就不要纠结这个A+/B级了。
拍摄过程中吸引路人甲绕车打量
因为实车看起来和开起来都超预期,A+级车的价位,接近甚至多维度达到了B级车的产品力,性价比还蛮高。
如果你不介意当下雪铁龙等法系车,在国内市场相对偏小众的存在,更多的还是看重产品本身,那么凡尔赛C5 X无疑会是预算在15-18万价位区间,为数不多“物超所值”的选择。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