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智己L7用户权益被曝缩水,这波营销彻底翻车了?

智己L7用户权益被曝缩水,这波营销彻底翻车了?

车314汽车网 3700浏览 2022-05-23 IP属地: 未知

真是活久见了,智己汽车能在新车交付之前就让一堆准车主集体维权,这在圈里还真不多见。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比如去年在2022款理想ONE上市之前,一些对新款车型即将上市并不知情的消费者,在销售的“忽悠”下购买了2021款的理想ONE。结果导致没买多久新款车型就上市了,而这部分消费者则在一脸懵的状况下,帮车企成功清了一波“库存”。

智己L7用户权益被曝缩水,这波营销彻底翻车了?

当然,还有极氪001在新车交付后,也遭遇了一些问题,招致不少用户投诉。但好在当时极氪厂商方面反应比较迅速,积极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才没有导致事情闹大。反观智己这边,不得不说其公关团队简直就给人一种“领工资混日子”的感觉,面对车主的维权各种推诿。不知道智己汽车的CEO刘涛在看到这么多负面消息后,究竟会作何感想?

超百名准车主联合维权,智己汽车为何会犯众怒?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一百多名智己L7准车主联合发布了一封声明。在这份声明中一共列出了智己汽车五大问题,条条到位,一针见血。问题主要包括“天使轮版权益被超越,稀缺席位不稀缺”、“升级激光雷达和高阶能量电池的条件未明确”、“配置表宣传93kWh电池容量与工信部登记不符”、“车展发布会和广告宣传多项未兑现”、“官方APP社区管理混乱”。

智己L7用户权益被曝缩水,这波营销彻底翻车了?

具体来看,首先是“天使轮版权益被超越”。这主要是有集团用户购买了智己L7不仅能享受员工优惠,还能享受天使轮权益。简单来说就是官方本来跟天使轮用户讲的是买车没有免息政策,结果这边却给到了集团客户免息优惠。试想一下,对于一辆3、40万还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产品,会有用户这么支持,换成其它车企估计早就感动得痛哭流涕了吧?然而智己汽车这边却只是简单回复以此了事,实在叫人大开眼界,用户到底还算不算“上帝”了?

其次就是有智己准车主发现,智己L7实车的电池度数与宣传不符。前期宣传的是93度电电池组,但在工信部申报的信息中显示却为90度,而实测结果仅是89.9度电。对此,智己汽车官方给出的答复是测试标准不一样。这种解释其实就跟“最终解释权归XXX所有”没啥区别,反正就是“我说了算”。

再就是针对“车展发布会和广告宣传多项配置未兑现”的问题,智己官方表示,在产品层面上没有做过虚假宣传,特别是在任何公开宣传的场合上都没有承诺过“无线充电配置”是标配。而据我们所了解,其实是因为智己L7量产概念车在宣传亮点中提到了新车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当然,刘涛后来也向用户明确表示,无线充电不是标配。但在我们看来,智己汽车自身的宣传错误居然需要CEO亲自来“擦屁股”,确实有点不可思议,如果换作其他公司说不定早就把市场营销团队直接“大换血”了。

智己L7用户权益被曝缩水,这波营销彻底翻车了?

而“升级激光雷达和高阶能量电池的条件未明确”跟“官方APP社区管理混乱”显然后者更令人气愤。事因是有车主在APP社区里面被智己汽车的产品经理称作是网络“大聪明”,“孔乙己心态”,“一百多年了一点长进都没有”。试问一下,买你产品的车主不该是你的衣食父母吗?虽然不至于要你像对待真正父母那般尊敬,但最起码也不该羞辱对方吧?难道这就是智己汽车员工的真实素质吗?

营销靠“蹭流量”,智己这块招牌还能镀到金吗?

要说智己汽车刚成立那会,也算是站在聚光灯下的明星企业了,毕竟背靠上汽跟阿里两座大山。且不说超越特斯拉吧,起码跟造车新势力的三兄弟掰掰手腕还是小意思的。奈何新车上市却是一拖再拖,好不容易才上了市。起步价格直接干到了三十多万,直接把自己安放在了BBA一个级别。并且CEO刘涛还表示,“花40万买BBA很惨。”说得好像智己并不只是跟BBA一个水准,甚至还超越了BBA一头。

智己L7用户权益被曝缩水,这波营销彻底翻车了?

但事实上,由于没有长期保持宣传推广,不少人对智己这个品牌是比较陌生的,可能这也跟上汽新能源混乱的品牌矩阵战略有脱不开的关系。在上汽新能源的规划里面,五菱宏光主攻低端市场,靠销量刷存在感以及赚取积分。至于之前的R汽车,也就是后来改名非凡汽车的新能源品牌,主要面对的是中高端消费市场。而智己一开始就直接被定位高端品牌,但这个品牌溢价有多少?事实上,刚上市就喊着对标BBA,着实有点滑稽。虽然在产品力上,擅长油改电的BBA略逊一筹,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也不至于轮到智己为新能源品牌出头。

要知道在智己之前,将自己划分到BBA阵营的车企还是宝沃。当初宝沃就搞了一个“BBBA联盟”,却被网友戏称是新德系“四贱客”。其实,宝沃为的是抬高身价,但结果身价没抬高,现在却闹得要破产。所以,从这波营销策略来看,智己汽车的市场营销团队水平实在不咋样。除了蹭蹭流量之外,好像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运营汽车媒体帮自己做宣传。

客观来讲,我们认为目前摆放智己面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说跟BBA之间的竞争(可能BBA也压根没把智己当成竞争对手),而是该考虑如何快速拉近与第一阵营的差距。具体来说,在机械化差距逐渐缩小的当下,考验新能源玩家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智能化上实现突破。比如特斯拉60%的估值其实是来自于软件收入等领域,而智己这边虽说背靠阿里,但目前行业内在无人驾驶以及智能座舱技术等细分领域来看,毫无疑问华为才是最优合作伙伴的选择对象。但当初某位集团董事长,非强调要自建灵魂不愿跟华为合作,殊不知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明明很简单的事,却搞得非常复杂。导致智己汽车本来有可能会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如今却要“靠蹭流量的行为来博人眼球”。

智己L7用户权益被曝缩水,这波营销彻底翻车了?

管理层“蜜汁自信”,不尊重消费者必将自吞苦果

回到智己汽车维权这件事上,我们更关心的是,智己的管理层是如何对待用户的?从天使轮版权益被“注水”一事深入思考。预订车辆时忽悠消费者有各种唯一权益,但等用户下单后立马又换了一张新面孔。想到刘涛曾说的,“膨胀金、免息这些眼花缭乱的优惠政策,我不太想发表评论,但是智己汽车不喜欢玩套路。”但事实上给天使轮车主的政策都不如集团客户划算。试问刘涛总知不知道什么叫“信任危机”呢?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面人带偏的原因,智己的中层员工对待车主的态度也是非常强硬。就拿上面提到的“孔乙己事件”来说,智己产品经理贬低自家车主的做法着实是令人大开眼界。要知道在圈内敢这样怼自己用户的主,除了智己也就只有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本人了。去年一次“水银事件”直接咒骂自己车主“脑子里有水银”,简直就刷新了大家的下限。

智己L7用户权益被曝缩水,这波营销彻底翻车了?

还记得在19年的时候,人民日报曾经对“奔驰车主维权”这件事发表过观点,“越是影响力大的品牌和企业,越应当加强自我约束,肩负更大的责任,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即使质量再好的商品,也不可能绝对避免问题发生。而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跟消费者沟通好解决方案,高效解决问题就行了。所以,很多消费者在购车之前,都会先考察一下品牌的售后服务怎么样?但从智己的这波操作来看,搞不好一些潜在客户开始打退堂鼓了。毕竟花了三四十万买台车,还要被人称作是“孔乙己”,任谁心里都不会舒服吧?

在我们《车314》看来,“顾客至上”绝不只是一句空空而谈的四个字,而是要落实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细节当中。反观一些企业倘若存在“过度宣传”、“区别对待”的情况,那一定就是企业细节管理跟不上,甚至很混乱。说到底,还是管理层出现了问题。作为一家新公司,智己内部管理难免存在经验不足等原因。毕竟CEO原来在上汽荣威也是以营销见长,在统率能力上确实可能会有一些欠缺,比如造成了宣传和实际功能的脱节,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用户口诛笔伐。这一方面可能是能力跟不上,思想也跟不上。这种情况其实特别可怕,尤其在处理一些危机公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会造成“火上浇油”的状况。

智己L7用户权益被曝缩水,这波营销彻底翻车了?

写在最后

从“自建灵魂,不跟华为合作”到咒骂用户“孔乙己心态”,无不透露出某家大型企业集团内部从高管到中层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当然,咱也不知道他们为啥能有这么多的优越感?还是说企业内部的文化传承就是这样?对待客户的态度就是“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其实,这次智己本来也可以像极氪那样,虚心接受消费者提出的建议,并给予相应的赔偿,那么结果自然会是皆大欢喜,无形中还能为自己立好口碑。所以我们对于智己汽车官方“神一般的回复”无法理解,只能感慨这公关团队太水了!难不成,非逼得那些联合发表声明的准车主们也像保时捷车主一样到小蛮腰上维权吗?还是说要人民日报再次出山才行呢?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欢迎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相关推荐
车314汽车网 8.7万粉丝    8413作品 关注 专注汽车新动向,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汽车生活品质!
推荐作者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