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减配引发销量骤跌,急于IPO的保时捷服软了

减配引发销量骤跌,急于IPO的保时捷服软了

线外邦 2785浏览 2022-05-24 IP属地: 未知

撰文 | 刘极昊

5月份,车圈的瓜一个比一个大,但若论跟消费者的关系,保时捷减配转向柱一事无疑最值得关注。本来,保时捷几天前已经服软收场,但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让这个一直很傲骄的品牌低下了头?

先简单回顾下事件的脉络:此事两个月前开始萌芽,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发酵,5月份进入高潮,而主角的态度也在一步步被推动着发生改变——从最开始轻飘飘的“不恢复,2300元补偿”,到4月30日发布道歉信,再到5月18日给出“恢复功能,或1.38万元赔偿”的最终版解决方案。

表面看来,是舆论在影响此次事件的关键走向,就连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评》本月都表达了立场,直指保时捷“没有耻感”。但保时捷果真是迫于舆论而低头的吗?并不是。在笔者看来,真正能让保时捷转变傲慢态度的,只有市场。 

中国市场大跌,保时捷慌了

保时捷在中国卖得好,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很长一段时期,买辆卡宴等个一年多时间才能提车是家常便饭,而且还得加装价格不菲的选装包,不然等待周期会更长。

从保时捷2001年在北京开设中国首家专卖店算起,迄今已累计有近75万辆保时捷汽车在这个市场上卖出去,年销量规模也创下前无古人的20连涨(见下图)。

至于中国市场在保时捷全球版图中的地位,从2008年保时捷(中国)正式成立那一刻起,就已经奠定,而且重要性越来越高。

有数据为证:2008年保时捷在中国仅卖出8371辆车,但已经是保时捷第三大市场;2011年卖出24340辆,晋升为第二大市场;2015年卖出58009辆,超越美国成为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并持续至今。

去年,保时捷在华销量已经达到惊人的95671辆,是进入中国之初的3543倍!

要知道,在保时捷(中国)成立之初,保时捷全球的年销量水平已经在10万辆关口徘徊多时,正是得益于中国市场随后持续的高光表现,保时捷去年才得以首次品尝到30万辆年销量的喜悦——如今,保时捷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一辆是运往中国的。

或许,正是保时捷在中国过于顺风顺水,使其误认为这里的消费者属于“人傻钱多”,因而才有了减配电动转向柱之后承诺不兑现这么一档子事儿。但飘飘然的保时捷做梦也没想到,自家一季度销量数据出炉后,发现这个最大的市场竟然同比大跌20%,而同期全球只下滑了5%(如下表)。

对此,保时捷大可甩锅疫情,因为疫情造成了全球产业链的供应异常,毕竟,减配电动转向柱的原因就是芯片短缺,更何况,疫情之下,以上海为代表的封控措施也让人们无法消费,车卖的少似乎顺理成章。但是,作为全球最赚钱的车企,保时捷显然不是那种自欺欺人的二货,因为销量下滑的同时还伴随着最大市场车主们的怒火,绝非甩锅就能换来下个季度报表上的增长。

更为敏感的是,保时捷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今年四季度的IPO,这可是事关整个大众汽车集团转型的关键一战,因为保时捷IPO估值有望达到850亿欧元之巨,而大众集团在2025年之前计划投入350亿欧元用于电动化,以及270亿欧元用于数字化,这两笔庞大的资金从何而来?保时捷独立上市无疑是最为稳妥的。

此时如果有个什么闪失,损失的可就不是中国车主那点赔偿了。

保时捷犯忌,并非个案

见势不对,及时道歉并承诺后续补救措施,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市场的份量足够,让保时捷这种大牌不得不审慎,另一方面,却又恰恰体现了中国市场的粗放,消费力强劲但国际大牌只顾着捞钱,而对这个市场的文化和价值观认知不足,以致傲慢屡见不鲜。

四年前,因“筷子事件”而失去中国市场的D&G,其根源就是对东方文化认知不足,加上骨子里的高傲(或许,他们拙劣的甩锅技巧也在其中),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类似的案例,在奢侈品界基本是年年都有,比如,继D&G之后,三年前因辱华T恤深陷风波的范思哲、两年前因七夕“土味宣传片”翻车的巴黎世家、一年前因某款手包广告被吐槽“阴鸷”、“腐朽”、“刻板”的迪奥,无不一遍又一遍的犯了中国民众的禁忌。

这些匪夷所思广告创意背后的主导力量,无非是某些设计师(甭管他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骨子里的那股天生优越感与傲慢,尤其是对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和中国消费者的偏见。就类似保时捷此次事件初期的强势,在没有事先沟通的情况下,单方面取消之前承诺的补装电动转向机措施,仅仅给2300元代金券就想打发了事。

比D&G幸运的是,保时捷这次只是傲慢,还没有涉及辱华,在利益最终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车主们选择原谅并继续自己的用户身份。当然,也不排除用户们暂时没有更多替代选项,毕竟这个级别的车不像其他消费品,一抓一大把。

最后说说

广告惹众怒,道歉了事;减配惹事,恢复或补偿就行。在中国消费者这里,似乎国际大牌犯错的成本从来就不高(像D&G那样自己作死的除外),甚至,消费者如果不闹不弄出点舆论,似乎就没人搭理,这其实才是最让人担忧的。

笔者认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上有法律条款制约,下有市场规则左右,任何一个品牌在犯错之后,其成本是可以衡量的,就比如汽车,该召回就召回,该补偿就补偿,一切都有章可循,而不是“按闹分配”,这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保障。

而此次保时捷车主们联手网红大V制造舆论,跟之前特斯拉女车主大闹上海车展,借舆论施压并没什么本质区别——保时捷车主是幸运的,因为核心市场销量下滑和IPO节点临近,保时捷被迫选择低头,但问题是,中国消费者每次都能如此幸运么?

那么,在法条不尽完善的当下,车企们如何做才能取悦消费者呢?同样是因为疫情导致的芯片短缺,去年底某些新势力品牌所采用的“先交车后补装,并给予额外补偿”的做法就值得保时捷好好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线外邦 5.8万粉丝    4723作品 关注 做有态度的汽车新闻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电动GO 关注
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电动车信息咨询,疑难解答的平台
爽爽侃车 关注
链接人,车,生活,可能是全国最好看的汽车节目。
这车值么 关注
选车、买车、用车、玩车,就看《这车值么》!
欣哲频道 关注
努力创作的CTCC三届年度总冠军谢欣哲 动态评测就看《欣哲频道》
汽车资讯报 关注
关注行业,用简练语言展现汽车新闻,擅长汽车评测、新车报道等
求是汽车 关注
汽车行业独立新闻阿伯到
竹杖芒鞋车胜马 关注
合资车型的新车上市信息 国产车型的最新资讯以及用车的一些好习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