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青车有道 4浏览 2022-07-14 IP属地: 福建

这段时间,长城汽车的发展有些冷寂,火气却很大。

先是在问界M7上市后,魏牌CEO李瑞峰公开反驳华为余承东对增程式电动车的看法,表示“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还意有所指地讽刺“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事实上,从理想汽车将增程式电动车带到大众视线以来,有关增程式的议论从没有停止。但无论争议有多大,我们都不能否认两个事实:一是增程式电动车的确是现阶段一个比较不错的过渡选择,油耗比同级燃油车低,续航比同级纯电长,再加上主机厂的配置堆料,在性价比上颇具竞争力,这点可以参照理想ONE、问界M5。

二是增程式的争议虽大,但大家该买还是会买,几个头部品牌的增程式电动车销量都不错,还是可以参考理想ONE、问界M5。

而站在“先进阵营”的魏牌,自从停产VV系列后,便变身新能源品牌,可惜消费者对魏牌的“咖啡”并不感兴趣,即使叠加长城目前最强大的DHT混动技术,5款车月销量加起来还不够3000台,而问界M5的月销量是7021台,理想ONE是13024台,高下立判。

怎么回事?“落后技术”居然可以将“先进技术”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这是魏牌CEO李瑞峰接受不了、也想不通的。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这场“大佬开撕”还在发酵时,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女士近日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又一语激起千重浪,直接将矛头对准如日中天的比亚迪。

相比李瑞峰言辞间的简单粗暴,王凤英的表达更委婉一些。她承认比亚迪的股价很好,市值很高,颇受资本市场认可,但这是因为比亚迪“针对资本市场做战略设计,产品可以不挣钱,盈利也可以没有,要的就是科技的概念,新能源的概念”,随后对照长城自身,她也坦言“长城汽车在资本市场这一仗打得不是太好,虽然目前盈利水平不错,但是资本市场不只是看盈利水平,还要看未来。”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看似公允的企业分析,实则否认了比亚迪长期以来的努力。

王凤英女士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在说比亚迪走的路线是讨好资本市场,而长城走的是产品路线,由此延伸出来的含义,便是比亚迪更为投机,而长城更为脚踏实地。突然被扣上这么一顶帽子,对于一直秉承“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理念的比亚迪,实在没理由接受。

事实上,作为头部自主车企,无论是长城还是比亚迪,都狠狠地给中国汽车工业争过脸,两家车企都经历过被嘲笑、质疑,以及被赞叹、欣赏的逆袭转变,一开始的发展路径还很相似,后来的确背道而驰,但绝不是王凤英女士说的那样。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夹缝中求生存的自主力量

长城汽车早于比亚迪汽车成立,魏建军接手的时候,还不叫长城汽车,而是长城工业公司,规模只有60人,负债超过200万。

那时候中国汽车市场几乎被合资品牌垄断,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非常小。最终长城还是靠着灵敏的市场嗅觉,以皮卡发家,顺利挣到第一桶金,就算到现在,长城依旧是中国皮卡领域的霸主。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随后长城第二次踩准时间节点,大举进攻SUV领域,吃尽市场红利,哈弗品牌的成功有目共睹。

进入发展快车道的长城,成立数个子品牌,自研发动机、变速箱,推出了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平台,并在全球60多个国家布局超500家经销商网络。

2016年,当长城第一次年销百万时,比亚迪仅有48.9万辆的体量,差距悬殊,难以望其项背。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比亚迪进入汽车市场的时间,比长城晚了13年,魏建军是“赛车手”进圈,王传福是“电池大佬”跨界,严格来说,两人都是门外汉,但是智慧、眼界、魄力都超群。

2003年,正值合资品牌黄金年代之初。外国传统巨头把握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话语权,核心三大件的门槛之高,挡住了无数想进汽车制造业的人。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王传福那时候已经将比亚迪做到“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但毅然决定跨界造车。他收购秦川汽车,获取造车资质,走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和长城的开局一样,比亚迪造的车,最初都是饱受质疑,只能靠着低价,抢夺合资品牌“瞧不上”的市场。

但比亚迪并没有放弃自主研发这条核心路线,可它的发展高度与销售规模,一直都没有追上长城。

新能源风口出现后,二者的命运来了个翻转。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面对新能源风口,一个拥抱,一个丢弃

现在大家再来看比亚迪,估计所有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声了不起。它率先于各大传统车企停产燃油车,成功转型成新能源车企。

在其他传统车企过度依赖燃油车造血时,比亚迪凭借插混与纯电两套产品阵容,数度月销破十万,长城曾经认为的“不可能”,悉数在比亚迪身上实现。

而比亚迪之所以能够逆袭,可不是王凤英女士轻轻松松的一句“做新能源概念”、“针对资本市场做战略设计”。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从2001年开始,国家就陆续出台了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规划与政策。比亚迪在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二年(2004年),便在北京车展上展出了3款新能源概念车,只不过没有引起重视,毕竟那时候,没有人会想到,占主流的燃油车会有被淘汰的一天。

但比亚迪并没有放弃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行业氛围中,它坚持新能源一定有未来。2008年,它推出了全球首个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在不断的尝试与升级之后,我们见到了如今市场上炙手可热的DM-i超级混动系统、刀片电池、e平台3.0等一系列先进新能源技术。

与此同时,比亚迪还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核心技术,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而且拥有一条非常完善的零部件供应链。

不得不承认,机会真的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看到新能源是汽车市场的未来后,比亚迪便一如既往地在该领域扎根、耕耘,基本上做到了万事俱备,待风口一来,便乘风而起。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机会曾经也摆在长城面前,但是它放弃了。

早在新世纪之初,长城便在新能源领域进行相关布局,但它的决心并不像比亚迪那么坚定,其实这也好理解,那时候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仅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万分之一,而当时长城首款SUV赛弗热销全国,在发展SUV和发展新能源之间,长城选择了前者,并大获成功,这是个正确的选择。

但是在国家政策不断给出提示后,长城一向灵敏的市场嗅觉却失了灵。

2014年,国家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同年7月还推出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

长城在2015年募集168亿主攻新能源车,但这似乎只停留在计划中,它并没有推出一款像样的新能源产品。

甚至在2016年,魏建军公然宣称“长城汽车只做新能源汽车追随者”,布局新能源领域只是为了应对国家油耗限值。直至2018年,长城才真正重视新能源汽车,推出了纯电品牌欧拉,但最好的发展时光已经被它蹉跎了。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也许,长城一生的运气都用在了精准进攻皮卡、SUV领域上。

但该喊的口号还是要喊,长城最新的五年计划里明确写道,2025年要冲刺400万的年销量目标,其中新能源要占80%。

今年是长城五年计划里的第二年,上半年长城累计销量380893辆,同比下跌17.5%(数据来源自乘联会),新能源产品矩阵目前就只有欧拉好猫能打一些,魏牌前面也说了,基本上全军覆没,沙龙品牌毫无声音。对于今年,乃至五年计划,长城岂止一个“难”字?

自己遇到风口避开,后来想追追不上,就说抓住风口的人“做新能源概念”?长城的说法,实在有失体面。

到处炮轰友商,失去体面的长城,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有功夫到处开撕,不如静下心反思自己

不过王凤英女士有一点说对了,资本市场不只是看盈利水平,还要看未来。

长城汽车目前的产品结构与发展规划非常混乱,哈弗品牌内卷严重,销量下滑,魏牌犹如死棋,毫无生机,欧拉品牌一下子将价格拉升至20万级,市场接受度有待考验,沙龙品牌雷声大雨点小,只有坦克还算是增长极。

长期以来,长城抛弃了轿车市场,只注重SUV和其他小众市场,同时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节奏,即使DHT技术被捧得很高,依旧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可。在资本市场眼里,长城目前的确很强,但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而汽车市场最不缺的就是变化了,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当年哪一个不是百万级车企,还不是说陨落就陨落了?强如南北大众,现在不也颓势尽显?

因此长城现在有功夫到处开撕,不如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像魏建军在2020年那样自我叩问: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新能源
 
相关推荐
青车有道 1104粉丝    75作品 关注 做青年人喜欢看的汽车资讯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