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Stellantis集团与广汽集团官方先后发布声明,提及的都是事关广汽菲克(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前途命运的说明,只是结果并不好,广汽菲克要倒!
其中,Stellantis集团是这样说的:“由于之前宣布的Stellantis获得与广汽集团合资企业广汽菲克多数股份的计划缺乏进展,Stellantis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并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本地合资企业。Jeep未来在华或将仅保留进口车,并提供更多的电动化车型。”从这份比较“委婉”的声明中,似乎还能读到一些恋恋不舍又不得不放手的遗憾感觉。
而广汽集团的声明则相对比较坚决:“广汽菲克近几年持续亏损,且今年2月以来一直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正在协商有序终止合资公司,并将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合资公司的相关事宜。有关资产减值已在广汽集团去年年度财务报告中进行了确认。”完全是一副无可恋、急于摆脱的感觉,有木有?
对于广汽菲克的“覆灭”,业内此前就有传闻,这家成立于2010年3月的合资车企,两个“二进宫”的外资品牌(此前还有菲亚特),尽管在国内都曾有过相对高光的时刻,但始终没能完成在中国市场的“涅槃”,最终都走上曲终人散的路子,可见,再亮的光环,也注定无法照亮失败者的穷途。但愿两家车企能够“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也不枉“同床共枕”这些年。
有关广汽菲克的“历史”,以及前几年的“辉煌时刻”和后几年的“落寞”,我们今天就不详述了,网上已经有各种详细的数据和解读;不过,针对其“覆灭”的原因还是要了解一下的,毕竟老话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经验教训还是要总结的。我们今天就从几个角度来聊一下广汽菲克没落的原因,想法未必成熟,权当抛砖引玉。
广汽菲克黯然离场的直接原因,自然是产品卖不出了,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汽菲克累计产量822辆、销量1861辆,其中,6月份产、销量双双归0;而且从上面广汽集团的声明中也可以看出,从今年2月份以来,广汽菲克的工厂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也就是这个产量,基本上可以说是在1月份生产的,而销量,自然就是库存车了。其实,自2017年,广汽菲克实现22.23万辆的年销量之后,从2018年开始,广汽菲克就一直处在跌跌不休的状态,2021年全年累计总销量更是只有2万辆,基本属于“销声匿迹”的状态。
按理说,Jeep这个主打越野的品牌,虽然小众,但国内这两年由坦克300领衔,北京BJ40、坦克500,甚至长城炮皮卡等,已经将整个越野市场烘托起来了,然而,广汽菲克却在此时迎来“至暗时刻”,于理不合,但事实摆在眼前,广汽菲克一定是出了大问题。
这个大问题,首先是失去人心。古语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Jeep车型在2018年集体爆发“机油门”(烧机油)问题、变速箱异响、四驱分动箱异常,甚至行驶中突然失速等等,遭到用户一致声讨,并被央视315点名。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广汽菲克官方并没有积极去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而是和消费者玩起了把戏,先是视而不见,后来舆论压力实在太大不得不回应的时候,也只是进行了一些象征性的召回,从此Jeep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再无崛起的可能。
其实,Jeep的产品质量问题并不是“独家”的,比如烧机油,原来的大众,如今的宝马3系等,错就错在Jeep品牌“没有公主的命,却得了公主的病”,产品影响力定然无法与大众宝马相媲美,只是靠贩卖“情怀”得到一小部分用户的认可,却不好好珍惜。正如网上有位Jeep用户所说的,“车有问题可以理解,但是Jeep人有问题那就是大问题了。车坏了能修好,人心坏了就修不好了。”
其次,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两家母公司一直处于股权博弈的状态,离心离德,貌合神离,广汽菲克显然成了牺牲品。广汽菲克建立之初,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双方是根据50:50的股权达成协议的,这在初期或Jeep意气风发之际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当菲亚特先行退场,Jeep销量又连年大幅下滑的时候,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都希望得到广汽菲克的话语权,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调整战略。结果却是,由最初的想为合资公司出谋划策变成了后来的单纯争夺股权,广汽菲克反倒成了那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弃儿了。
这一点,从今年初双方的股权声明中可以看出端倪。1月27日,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增持合资公司广汽菲克股份,计划将其与广汽集团合资公司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但随后广汽集团就宣布此行为未经我方认可,广汽集团对此深表遗憾。双方争权的“不愉快”已经摆上了台面。而在之后的3月份,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双双发布了自己的战略规划,却都避口不提广汽菲克,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广汽菲克工厂全面停工,在很多人看来,广汽菲克已经被放弃,回天乏力。
再者,Stellantis集团自始至终都没搞懂中国市场,但又不愿放弃中国市场。我们知道,Stellantis集团是FCA(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与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共同成立,旗下有众多知名汽车品牌,但是细究一下,其导入中国的汽车品牌,或多或少都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且不说,早期的克莱斯勒和前几年退出中国市场的菲亚特,就是曾经在国内汽车发展初期盛极一时的标致雪铁龙,这两年也是艰难度日。而合并成立的Stellantis集团,虽然深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的重要性,却始终没能很好的搞懂中国市场。
换个角度来看,广汽菲克前两年的高光时刻也正是建立在中国车市井喷的基础,赶上了一波“风口”,其根基并不牢固。而近几年中国市场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消费者的选择,甚至包括消费者人群本身也都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他们或许昨天还在纠结选择合资品牌,但今天已经是哈弗、比亚迪或其他中国品牌了,而丰田、大众、本田等,它们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根本原因还是多年深耕中国市场的基础以及灵活的市场化策略和本土化战略。但是广汽菲克此前的市场营销一直都是由外方主导,从如今的结果来看,他们对中国市场只是一知半解,今天的退出,只不过是各种不利因素的合力体现罢了。
那些曾经出现在中国市场的外资汽车品牌
其实,像Jeep品牌一样,曾经在中国开启拓荒之路,最终又曲终人散的不在少数。其中的是非曲直各有不同的解读,但不可否认的是,曾经的“甜言蜜语”和雄心勃勃,到头来落得一地鸡毛,最终双方挥刀减负,结束中国市场的命运长跑,怎么看,都令人唏嘘。俗话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不过,在汽车行业,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汽车行业,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讲,那就是:不幸的合资品牌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合资品牌各有各的妙招儿。
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广汽菲克,其实此前还有菲亚特这个品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菲亚特早在1999年4月就与当时的南京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是较早实现国产的外资品牌之一,然而,由于菲亚特和南汽合作双方就一些内部问题沟通不畅,再加上产品质量问题频发,2007年12月,南京菲亚特正式宣告解体,8年“姻缘”最终一拍两散。而在2010年,菲亚特-克莱斯勒双料CEO马尔乔内重整旗鼓,带着菲亚特又杀回了中国市场,与广汽集团成立广汽菲克,并一再坚称要保证产品质量,然而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菲亚特在华国产车型菲翔和致悦质量问题频出,在2018年又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中国市场。巧的是,这一次,菲亚特在国内又没能挺过8年大劫。
至于FCA旗下的克莱斯勒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很低,“存活期”也很短,但是这个品牌与中国还是有着一定的渊源的。其实早在1987年时,克莱斯勒曾与中国官方有过一次不愉快的接触,当时中国的红旗汽车已经购买了克莱斯勒的发动机,并准备引进克莱斯勒已经淘汰了道奇600生产线,但此时克莱斯勒却趁机恶意漫天要价且对中方态度非常傲慢。正在此时,德国大众奥迪主动与中方提出合作,并提供当时的新技术车型奥迪100,且能跟克莱斯勒的发动机相匹配,因此,中方决定弃克莱斯勒而选择了奥迪。此后,克莱斯勒虽然与北京汽车合作,并推出克莱斯勒300C等车型,但最终在2008年黯然退场。此后,克莱斯勒在2014年被菲亚特收购,又在2018年被FCA关闭,彻底划上了句号。
同样是在2018年,日系品牌中最早进入中国的铃木也因为销量不济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其实说起来,铃木和其他退出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还不太一样,因为铃木是坚持小车的发展战略,有悖于国人“以大为美”的汽车消费理念,并不是与中方合资企业三观不符,也不是产品质量有诸多问题,相反,铃木产品品质是出了名的好,而且在退出市场时还以仅1元的价格将长安铃木的股份转让给了长安集团,双方“和平分手”,互道珍重。换句话说,上面的Jeep、菲亚特、克莱斯勒等,如果再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一样会被人嫌弃,但如果时机成熟,铃木再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会双手欢迎。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东风雷诺,其实,雷诺这个品牌和旗下的车型还是很有个性的,主打性能表现让其在汽车圈中很有独到之处,而且别的不说,雷诺旗下的车型命名都非常好听,而且富有深意,体现法国人的浪漫之处,比如梅甘娜、塔利斯曼、卡缤、科雷傲等等。此前雷诺对于扩展中国市场还是比较谨慎的,前期的科雷傲、风景等车型都是纯进口方式在国内销售,而且销量还不错;但可惜的是,与东风在2013年成立合资公司后,推出的国产科雷傲、科雷嘉等产品销量却始终没有起色,最终雷诺在2020年选择了退出。
广汽今年是非多,在4月8日,广汽Acura官方发布公告,宣布自2023年起本田汽车Acura(讴歌)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Acura品牌虽然在国内摸爬滚打了10多年(2006年进入国内),却始终没能走到中国消费者心中,即使是2017年的高光时刻,年销量也不足2万辆。Acura品牌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太过标新立异,注重驾驶感,追求个性化,但在偏中庸的中国市场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受众十分有限。
写在最后: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想必都是意气风发,想要大干一番,毕竟中国2000+万级的新车市场实在太诱人,然而,很多合资车企做到了“善始”,即没有“善终”,有时候,这些外资品牌或许可以用一句“时代抛弃你,与你无关”来自我安蔚,但更应该想到,“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自我反省,才能再接再厉,希望他们未来之路,一路走好。
宝能救不起威马,复活潮也不是遮羞布。
近日,鸿蒙智行公布最新销量数据,6月单月全系交付52747辆,单日交付量3651辆。
你能买到最便宜的GL8,探店别克GL8陆上公务舱
赢麻了,比亚迪首推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天神之眼迎来重磅升级
发布会上的一系列技术,对多数车企来说,1年时间内未必能做出来并顺利交付。
新汽车致敬新教育!问界M9福耀科技大学交车仪式圆满举行
新能源MPV意外走红,上汽通用的差异化生存之道
比亚迪硬核承诺:L4级泊车安全全兜底,OTA升级惠及百万车主。 比亚迪车主要偷着乐了!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不管是小剐小蹭还是该车企担的损失,不用跑保险、不用费口舌,找比亚迪售后就能一站式搞定,还不用担心明年保费上涨! 另外,天神之眼还迎来最大规模的智驾OTA,升级涵盖泊车、......
倍耐力推出首款生物基及可回收循环使用材料占比超70%,面向全球市场的量产轮胎,其中采用的天然橡胶获得FS(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该认证代表从橡胶种植园到生产工厂的全供应链都符合可持续管理标准。
为什么现在中国品牌出的新车基本都是新能源车,而奇瑞的新车仍有这么多油车呢?是奇瑞的新能源技术不行吗? 去了趟埃及我才明白,不是奇瑞的新能源技术不行,而是奇瑞太懂海外市场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确实很牛,但要进入埃及这种发展中国家,难度实在是太大。
在2025享界用户星享之夜上,享界发布了专属于自己的Logo,未来在享界车型上大家都将见到这个标志的出现。同时,余总在活动现场还透露,享界的旅行车也将在今年秋季亮相上市。新车标+新车型,这样的享界必须值得期待!
比亚迪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承诺为中国市场天神之眼用户为智能泊车兜底——安全及损失由比亚迪直接处理,无需走保险且不影响保费。这样的底气源于比亚迪最大智驾车云数据库、全球最大研发团队及百万级天神之眼智驾车型保有量。
安全升级!2026新车禁用单踏板刹停+全系标配ABS
近日,倍耐力推出首款生物基及可回收循环使用材料占比超70%,面向全球市场的量产轮胎,其中采用的天然橡胶获得FSC(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该认证代表从橡胶种植园到生产工厂的全供应链都符合可持续管理标准。到2026年,倍耐力欧洲工厂将全部使用FSC认证的天然橡胶。
下半年会更好
2025年6月,诸多车企纷纷调整内部架构,用来应对激烈的淘汰赛,中国汽车行业人事变动由此变得极为频繁。这些变动涉及外企、国企、民营以及造车新势力等不同阵营,涵盖销售、研发、品牌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
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抓住机会,对传统的硬派SUV利用自己的新能源平台改造,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新能源越野SUV。
热点丨广汽菲克宣告破产,国产Jeep谢幕,合资生死局再引热议
首个媲美L4级智驾,腾势天神之眼 B让智能泊车再也不慌
大型纯电SUV 确认取消!本田突然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