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允许“60分车型”上市,朱西产哪说错了?

允许“60分车型”上市,朱西产哪说错了?

车壹条 1395浏览 2025-07-19 IP属地: 未知

允许“60分车型”上市,朱西产哪说错了?

近日,在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技术专委会年会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的一段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

活动现场,当谈及辅助驾驶相关话题时,朱西产教授表示,智能驾驶的强制标准不应定在80分,而应定在60分。这段话被剪辑成短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巨大争议。

不少网友认为,智能驾驶关乎用户安全,怎能满足于“60分及格”?标准应当越高越好,越高才越安全。一时间,所有舆论风向似乎都指向了这位同济大学顶级学者的对立面。

面对舆论风波,朱西产教授于7月17日发文澄清。他解释称,自己所指的60分是“敢用、能用”这一满足法规要求的基础水平,而80分则是“好用”,超过80分属于“爱用”级别。

允许“60分车型”上市,朱西产哪说错了?

朱西产教授所说的强制标准,正是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他表示,目前有企业希望将夜间儿童横穿公路、50厘米纸箱、高速公路维修路段等极端场景写入强制标准,但他建议不要把这些极端工况纳入其中。

人们常说,安全是底线,因此网友质疑“60分合格”存在问题也并不奇怪。但从本质上来说,朱西产道出了更实际的问题。因为如果辅助驾驶90分才能合格,或许市面上90%以上的消费者,再也没有使用辅助驾驶的权利。

辅助驾驶“分数”与安全并不直接挂钩

《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是这场乌龙事件的起因。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关键词是“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而不是自动驾驶。这二者,其实存在本质区别。

众所周知,当下的辅助驾驶仍属于L2级驾驶辅助,并非真正的自动驾驶。在未达到100分的完全自动驾驶之前,所有智驾系统的主体责任都在驾驶员,系统只能起辅助作用。

因此,以自动驾驶的标准要求辅助驾驶,把“极致安全”当成强制门槛,就是另外一回事。

朱西产教授也指出,如果讨论L3或L4级自动驾驶,安全要求必须达到100分,哪怕99分都不行。但对L2级辅助驾驶而言,降低标准影响的仅是用户体验,而非安全性。

允许“60分车型”上市,朱西产哪说错了?

具体而言,60分的辅助驾驶系统可能只处理60%的驾驶工作,其余40%则需驾驶员主动完成;而90分的系统能处理更多场景,但剩下10%的任务同样需要驾驶员高度警惕,否则依旧存在严重风险。

由此可见,辅助驾驶,重点就在于辅助二字。不论是60分还是90分,都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有没有必要将标准锁定在90分以上,就有了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80分标准,将把ACC变成奢侈品

更残酷的问题是,痛批朱西产教授言论的人们,很少能分清“驾驶辅助系统”的界限。

正确的答案是,能够在城区、高速路自动变道、自动等红灯、自动左转,是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而只有高速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功能的车,也是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

如果将“智驾及格线”从60分提升至80分,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以后ACC或许都会成为奢侈品,因为仅有这些功能的车型,无法达到及格线。

允许“60分车型”上市,朱西产哪说错了?

目前,较高水平的智能驾驶背后,往往需要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昂贵硬件,以及强大的软件研发能力和巨额AI算力投入。

然而,平价车型往往只能搭载基础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成本和技术能力有限。在软硬件成本尚未明显下降之前强行提高标准,只会让低价车型彻底失去搭载基础辅助驾驶功能的可能,成为只能完全人工驾驶的车型。

朱西产教授用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测试举例解释这一问题。当前,汽车碰撞安全的“60分”即强制标准(GB 11551)是50km/h全重叠率正面碰撞,即便是几万元的低价车也能通过。

允许“60分车型”上市,朱西产哪说错了?

“80分”的标准则是中保研C-IASI的小重叠碰撞测试,一般十万级以上车型才能满足。“90分”的极端测试(如重卡夹击),则只有二十万甚至更贵的车型才能达标。

允许“60分车型”上市,朱西产哪说错了?

碰撞安全性显然更直接影响到生命,但标准依旧停留在“60分”,正是因为过高的标准虽然能提高安全,但同时也大幅推高车辆价格门槛。

说得更为直白一些,谁会不想自己的车更安全?但盲目提高门槛,显然是“何不食肉糜”。

回到智驾问题上看,如果智能驾驶标准过高,平价车型不仅难以达标,甚至可能完全放弃辅助驾驶功能。这不仅削弱了车型产品竞争力,更是剥夺了广大用户享受科技进步成果的机会。

此外,高标准对智驾领先企业也非全是好事。标准越高,用户期待越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随之提升。一旦发生事故,公众和舆论的质疑将更加严厉,企业甚至可能面临更大法律责任。

智驾成长需循序渐进

任何技术的迭代都需循序渐进,“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好用的智驾系统背后,必然依靠海量数据支撑。通过大量车辆上路进行数据反馈、模型训练,是智驾系统逐渐完善的必经之路。实车路测数据正是智能驾驶的“养料”,没有真实数据反馈,再先进的算法也难以成熟。

允许“60分车型”上市,朱西产哪说错了?

若标准被强行提高至80分,60分水平的产品将被拒之门外。企业失去了最有效的数据采集方式,算法与模型无法在真实环境中反复验证和修正,技术进步将大大放缓,甚至可能永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不可否认,近年涌现的AI大模型和高级仿真技术为智能驾驶开发提供了新的手段——虚拟仿真环境可以模拟很多复杂工况,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实车测试。但再完善的仿真终究基于已有认知和设定,现实道路的无限复杂性和随机性远非模型能够完全覆盖。

因此,从行业发展整体来看,如果只有华为等少量技术力突出的科技公司可以实现90分以上的辅助驾驶水平,允许60分水平的产品进入市场,是推动技术迭代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为“普通老百姓”着想的方式。

毕竟,哪怕是人人都想拥有华为系车型,也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华为系车型。


写在最后:

辅助驾驶的安全问题,根本不在于标准是60分还是80分。

事实上,面对那些60分的系统,驾驶员反而会格外注意——毕竟,没人敢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一个只具备基础ACC、LCC功能的车型上,用户合理使用这些功能,也能起到缓解驾驶疲劳、提升驾驶舒适性的作用。

反之,那些很好用的系统,倒是更容易令人放松警惕。因为它们给人带来的感觉已经无限接近于“自动驾驶”,即使是99分的系统,面对最极端的1%场景时也可能致命。

因此,车企将60分、80分甚至99分系统当作100分宣传、用户将其当作100分使用,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无论辅助驾驶的分数高低,车企都应明确告知用户系统的能力边界与潜在风险,避免过度宣传,并强化对驾驶员使用状态的监测,这才是更需要强制执行的标准与要求。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车壹条 9粉丝    650作品 关注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新媒体。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