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汽车?还真有人把它做出来了。
在科幻电影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或是飞行汽车在未来城市的高楼大厦间往来穿梭,或是主角驾驶着造型炫酷的飞行汽车造访不同时空,其俨然已经成为科幻片的一大标签。而今天,这样的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对于飞行汽车的关注已经成为汽车圈的一股热潮。

小鹏、吉利提早布局,售价百万上下
近日,大众电动载人飞行器原型亮相,全自动驾驶,可飞行200公里,载客4人。最近,广汽集团也正在招聘飞行器测试工程师等岗位。多家跨国车企如丰田、奥迪、戴姆勒、保时捷、通用、现代等也有发展飞行汽车的规划。

而在飞行汽车项目上进展较快的,国内当属小鹏汽车与吉利汽车。
当年,不流连舒适环境的何小鹏,从阿里跳槽,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鹏汽车,杀入汽车圈。而在汽车行业拼杀多年,已经逐步站稳脚跟的何小鹏,其实早就“不安本份”,搞起了飞行汽车,并且至今已经有十年之久。
2013年,小鹏汽车旗下子公司小鹏汇天开始飞行汽车的研发。2021年,拿到了包括IDG资本、红杉中国、高瓴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在内的超过5亿美元的A轮融资。其已经发布了第六代飞行汽车,可以在飞行和陆行状态随意切换。7月27日,小鹏最新的旅航者X2飞行汽车公开亮相。拥有最高35分钟的续航时间,最高飞行高度为1000米,可提供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

而且,小鹏汇天已经在逐步推进飞行汽车的规模化进程,已经在广州番禺建设了首个飞行汽车试制工厂,并且已经正式启用。在去年小鹏汽车的“1024科技日”上,小鹏汽车方面就表示,第六代飞行汽车或将在2024年争取量产,售价不超过100万元。

吉利汽车的飞行汽车进程始于2017年,又是熟悉的资本操作。这一年,吉利收购了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太力),并在成都注册成立实控人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2019年9月,吉利控股与戴姆勒又共同参与了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的C轮首轮5000万欧元的融资。2021年与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成立合资公司沃珑空泰。

目前,吉利也已经有产品问世。到今年2022年3月,吉利的太力飞车项目已经步入二期建设。其开发出的TF-1飞车为一代成品,可通过机翼的伸展与折叠快速完成汽车模式和飞行模式的切换,仅需30米跑道,就能上天。在空中续航里程为640公里,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60km/h,并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的适航证书,北美的预售价为28万美元(约190万元人民币)。

吉利计划在2023年发布首款垂直起降飞行汽车,使用混合动力,可在高速公路行驶。
未来可期,短期无望
从目前的发展程度来看,飞行汽车的发展还处于商业化摸索阶段,离真正的规模化量产还相当遥远。
1917年,飞行汽车之父格·寇蒂斯就展示了飞行汽车,但由于内燃机发动机的复杂性,最终没有成功。而今,随着电动化、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飞行汽车又迎来了新机会。再加上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这也为飞行汽车的发展描绘了美好前景。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 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大量的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也造成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有行业研究机构预测,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3000亿美元,2040年剧增至1.5万亿美元。
相关部门也看到了飞行汽车的机会,2021年出台的《国际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要发展低空经济。今年3月份,交通部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其中提到,部署飞行汽车研发,突破飞行器与汽车融合、飞行与地面行驶自由切换等技术,以抢占前沿装备先机。

虽然,政策的大方向是鼓励飞行汽车的发展,但在具体政策支持、法规要求、产品技术、量产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阻碍与瓶颈,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推动大规模量产的商业化进程。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张扬军认为,在2030年前,飞行汽车主要还是早期商业示范运行;2030-2050年,逐渐进入飞行汽车商业化运营时代;2050年后,将迎来城市空中交通发展的时代。
飞行汽车是新的产业亮点,属于前瞻性的布局,车企涉足其中,带来的商业价值是十分有限的。但这也并非说飞行汽车完全就是面子工程。除了顺应从汽车制造企业向科技企业的转型,增添科技内涵,博得资本更多的关注。

同时,在技术上,汽车电动化为航空电动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飞行汽车的研发,也会促进汽车电动化水平的提升。涡轮增压、自动刹车系统、HUD、氢燃料电池等都是最初在飞机上得到应用的。汽车技术与航空技术的跨界渗透与融合,或将推进新的技术革命。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飞行汽车大抵也是如此。对于天空的渴望是人类天性,在小编看来,飞行汽车终有一天会成为我们的日常。周游世界,时空穿梭也只是时间问题。行了,不扯了,我要继续去码字搬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