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1号车盟 8587浏览 2022-12-08 IP属地: 福建

逐渐有掉队之势的长城汽车,终于开始有动作了。

根据最新消息,长城汽车为了更好地破解2023年及今后的全球化、电动化、高端化难题,决定进行品牌整合与聚焦。

我们都知道目前长城汽车旗下的品牌有哈弗、魏牌、坦克、欧拉、沙龙、长城皮卡等,其中长城皮卡的地位最为稳固,风险相对较小,问题比较大的是其他几个乘用车品牌。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而此次变革中的“整合”,便是让欧拉与沙龙两个品牌形成合力,发力长城新能源板块,让魏牌与坦克两个品牌形成另一股合力,突破品牌向上困境,而哈弗则是“聚焦”的重点,官方用词是“重振”,这点我们后续会再来详细解析。

与品牌变革相随的自然是人事变动,据悉,文飞将任“欧拉+沙龙”双品牌CEO,刘艳钊任“坦克+魏牌”双品牌CEO,哈弗品牌则由长城汽车CGO李瑞峰重点看管。

一场关于长城汽车的自我革命正拉开大幕,但能否如愿,并不好说。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整合”的背后,是“分散战略”之错

为何会有“整合”之说?冠冕堂皇的原因大家都听腻了,无非是规整、联合一切可用的资源与力量,重点攻破向前、向上的难题,帮助长城汽车更好地在新能源与高端两大领域立足,甚至领航。

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现行的“分散战略”出现了重要问题,不合则败。

根据最新消息,长城汽车11月累计销量约8.76万辆,同比大降28.53%,今年累计销量约99万辆,同比减少11.49%。从官方通稿可以看出,长城将宣传重点更多地放在“海外销量同比大涨20.36%”上,下跌的部分尽量忽略不提。

虽然这个结果可以用疫情、供应链危机等突发事件来解释,但面临同样的突发状况,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等自主大厂都处于上涨态势,曾经处于头部梯队的长城反倒下跌,这不能不说明其问题严峻。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我们从此次被纳入“整合战略”范畴的欧拉、沙龙、坦克、魏牌等几个品牌来看,除了坦克处于增长态势,前景较好以外,其余几个品牌一直以来受到的市场压力都不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城的路子就走歪了。我们很理解它想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红海中寻找差异化路径,直通蓝海,这确实是传统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时代应该具备的变革思维,观念没错,问题出现在了具体的方法论上。

从市场反馈的结果来看,长城很明显用力过猛,且很多力道用错了地方,这包括产品命名、设计、车型布局、营销打法等等。

沙龙目前虽说还没正式接受市场考验,仅有一款售价48.8万的机甲龙全球限量版在售,但这个品牌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能够预见前途坎坷。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我们以48.8万的价格作为参考,今后其他非限量版的车款根据配置不同,价格大概也会在35万-50万之间。如果仅以价格作为锚定,对手并不少,级别与定位相似的有蔚来ET7、智己L7、奔驰EQE等,稍微低一级的有极氪001、比亚迪汉。

论品牌影响力、产品实力、圈层玩法、营销手段,这些车型各有千秋,也都有能耐让机甲龙这一炮哑火。当然,每一个后来者势必都要经历这么一个“闯关”的过程,这也很正常,但机甲龙的设计理念与营销策略,硬是给人一种印象——买这车的人就像是“有钱人中的‘非主流’ ”。

谁会愿意去跳这个坑呢?这年代不会真有人将带有排气管的电动车叫做时尚潮流吧?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再来说欧拉,靠着黑猫、白猫将量冲上来的它,在推出好猫后,突发其想地将品牌定位为“全球更爱女人的品牌”,专攻女性市场,而后基于盈利考量,割掉了黑猫与白猫两大产品线,并在更高端的市场布局芭蕾猫和闪电猫。

这两款车型唯一能称道的地方就是配置还不错,争议点倒是不少,比如造型分别与大众甲壳虫、保时捷帕拉梅拉高度相似,这样的设计在产品曝光之初的确能迅速炒起热度,但涉及购买行为,消费者就会格外谨慎,虽说这造型合法合规,但买了后难免会被人吐槽“怎么买了个‘山寨货’”,市场上的选择太多了,消费者又何必大受其扰。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与此同时,这两款车还不便宜,大伙已经习惯了便宜的欧拉,这价位一下子拉到了20万级,便都“望而生畏”了,眼下芭蕾猫也就只有百来台的月销量。

欧拉品牌还有一个致命问题,便是主动将市场收缩为“女性市场”,这便相当于宣告将男性排除在外,比如芭蕾猫,从命名到设计,再到产品理念,这不是明摆劝退男性消费者嘛。

在芭蕾猫出师不利后,闪电猫接棒登场,它身上体现的包容性就比较大了,可男可女,但细想之下,闪电猫的出现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宣告欧拉“更爱女人”的品牌战略失败?当然,欧拉可以说,“全球更爱女人的品牌”并不意味着“不爱男人”,反正横竖都有理由来解释,但现实便是混乱的品牌定位令欧拉走得不稳,也令消费者不知道欧拉想要干什么。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除了产品与品牌定位问题,欧拉此前还因为偷换智能芯片闹出了不小的风波,甚至被人诉诸公堂。这些都是在前欧拉品牌CEO董玉东任上发生的,他一没处理好“换芯风波”,二扩大了产品争议,三加剧了品牌危机,或许是鉴于任上表现不当,这次关于“欧拉+沙龙”的整合中,由文飞担任双品牌CEO,董玉东就此出局。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再来看看魏牌,这个开局是“王者”,结果是“青铜”的国产高端品牌先锋,当初令人多惊喜,现在就令人多失望。

承载着魏建军希望、国产冲高梦想的魏牌,曾凭借VV系列一炮打响,并敢喊出“中国第一豪华SUV品牌”的口号,三年销量破三十万,但当VV系列出现产品问题导致销量不佳时,魏牌每一任掌舵者都没想过如何修补,再创辉煌,而是简单粗暴地砍断了VV系列,推出咖啡系列重新出发。

从推出到退出,VV系列最长不过三四年,这在车市中都算是年轻的产品,甚至连中期改款都没熬到就匆匆下线了。魏牌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产品不行,换掉便是了,但消费者可不这么认为,大家都会想:卖不好就砍掉,那我还要不要买你家的车?以后若是砍掉了,我的售后保障怎么办?我的二手车行情怎么办?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在消费者对魏牌投出“不信任票”的情况下,咖啡系列登场了,如果它的产品力强、诚意足的话,也是有扭转品牌颓势的可能的,奈何它命名奇葩、造型不及VV系列有辨识度、产品不具备差异化优势,诚意也欠缺,最典型的便是摩卡加一套DHT插混系统,贵了10万,纵使李瑞峰将这套系统描述为“全球最好的混动技术”,奈何知名度没有打开,消费者只会以“贵”为由,累觉不爱。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在李瑞峰担任魏牌CEO时,他主导了该品牌的“二次创业”计划,结果就是将魏牌越做越低端,品牌定位从“中国第一豪华SUV品牌”降格为“高端新能源品牌”、“0焦虑智能电动品牌”,在遍地是“百万级豪车”的新能源时代,任何一款插混或增程式,都可以说自己零焦虑,因此这几个品牌口号都显得单薄,没有血性。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AITO问界M7发布后,李瑞峰就下场撕起了华为余承东,放言“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

无论是李瑞峰,还是余承东、李想,基于各自的品牌立场,自然会免不了“王婆卖瓜”。但市场不会骗人,我们在销量排行榜上,看到了AITO问界、理想月销破万,而魏牌所有“咖啡”加起来也不足2500辆,在现实面前,尴尬人自会现形。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在纯电车还有很大优化空间的前提下,插混、增程都是比较好的路径选择,甭管落不落后,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不差,愿意为之买单,那这项技术就有市场。前不久,零跑宣布今后产品将额外推出增程版本,长安新能源也发布了关于增程的“原力技术”,这个市场够大,容得下百花齐放,李瑞峰的踩一捧一,完全没有必要。

坦克是目前长城旗下各大品牌差异化路线走得最成功的一个,根据上述几个品牌破圈失利来看,它的出圈更像是“歪打正着”,出色的设计、丰富的配置、不俗的越野性能,再叠加合理的价格,确实击中了消费者对于个性的需求,甚至引起了一股不小的越野风潮,如今很多品牌都在效仿坦克推出类似车型,不得不说,这一点长城确实是走在前端了。

难道说,长城将这一两年的运气全都用在了坦克身上了?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当初坦克从魏牌分离出来时,魏牌颓势虽显,但没有现在这么严重,而坦克如日中天,长城打的算盘是多点开花,全面发展,奈何咖啡系列实在撑不起魏牌的雄心壮志。假如当初二者没有分离,我觉得坦克的火热还是多少能为魏牌增添温度的,就像我们当地魏牌坦克合营店工作人员所说:“如果店里没有卖坦克,那么来看魏牌的人就更少了,很多来看坦克的人,都会顺带了解一下魏牌。”

现在两个品牌再度“合流”,丢失的机会却再也难寻了。坦克高端化成功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它的基本盘很扎实,但魏牌在双品牌合流运营下会走向何方就难说了,相信这也会是李瑞峰、刘艳钊接下来的难题。

此前已经有消息传出,“拿铁2.0T后继无车”、“玛奇朵DHT上市一年或面临停产”等消息,难道VV系列的历史,又要在咖啡系列身上重演一遍?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文飞面前的困难并不比刘艳钊小,最直接的问题是,沙龙很可能会面临和阿维塔一样的困局,而欧拉则是难摆脱“低端”标签,冲高艰难。再者,沙龙更偏向男性,欧拉更偏向女性,是单独做两个单一化市场还是同时做大两个多元化市场,也需格外审慎。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聚焦”的背后,是“乱拳频出”之错

哈弗品牌曾经和长城皮卡一样,是长城汽车的稳固大后方,哈弗H6“制霸”国内SUV市场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来新能源浪潮汹涌而至,比亚迪宋乘势而起,特斯拉Model Y也时不时来捣乱,哈弗H6从此远离SUV销冠之位。

虽然哈弗H6不是长城旗下最贵的车型,哈弗也不是最高端的品牌,但是哈弗品牌占据长城销量超过40%的比重,是最重要的基本盘,这个后方绝对不能失守。

再者,每个车企都需要一个“精神领袖”,哈弗H6长期担任这一角色,“SUV领导者”、“SUV销冠”等光环长期笼罩在它头上,并将消费者的关注延伸至长城集团及其各大品牌身上,这种价值加成是不可估量的。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那么,长城是如何让这位“精神领袖”下岗的呢?

第一个原因来自于长城自身。在哈弗H6还处于高光,并无重大产品问题时,长城先给它找了几位同门对手——哈弗初恋、哈弗大狗、哈弗酷狗、哈弗赤兔、哈弗神兽等,它们与哈弗H6价格相近或重叠,而且都是紧凑型SUV,难免同室操戈,分走原属于哈弗H6的热度与销量。

况且,这几款车的命名都太过奇葩,一开始“大狗”出来时,大家伙还觉得新鲜,后来初恋、赤兔、神兽等等,只能说长城这出圈的方式玩得太过了,一过就容易受到反噬。像哈弗已经不将初恋的销量计算在内了,赤兔、酷狗的销量加起来不到千台,神兽不到1500台。

如果说,这几个“动物园系列”的销量不错的话,哈弗H6就不算白牺牲,问题是它们都不算很能打,对哈弗品牌的贡献或许还没有以前哈弗H6一款车多。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新能源浪潮冲击了。如今稳坐销冠的比亚迪宋,很早就涉足新能源领域了,凭借出色的用车体验和低廉的用车成本,宋很快抢占市场高地。

与比亚迪相比,长城在新能源领域的反应就较为迟滞了。在2016年时,魏建军公然宣称“长城汽车只做新能源汽车追随者”,并表明布局新能源领域只是为了应对国家油耗限值。

而在2020年,当“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趋势”已成共识后,魏建军才开始大刀阔斧进军这块领地,但机会已经晚了,比亚迪在这一年陆续推出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系统等利器,开启了属于比亚迪的黄金时代。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其实说实话,长城的柠檬DHT插混系统与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各有千秋,高下难分,但为何市场更认可后者呢?从这里面就能看到两个品牌在战略布局上的水平高低了。

比亚迪的先进技术,无论是e平台3.0,刀片电池还是DM-i超级混动系统,都率先应用在了易走量的中低端产品身上,一旦消费者觉得好,便容易形成口碑,迅速扩散,促进销量增长,同时提高更多人对这项技术的认可度。当e平台3.0、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系统成为销量保证时,比亚迪便可在各大细分市场,甚至是更高端的领域部署拥有这些技术的产品,而消费者在认可技术的前提下,是更愿意去接受新产品的,这是比亚迪如今全面开花的重要基础。

长城走的是相反的路线,当李瑞峰口中的“全球最好的混动技术”出世后,率先应用在魏牌咖啡系列身上,而当时魏牌什么情况?它处于消费者不信任、不感兴趣的阶段,这项技术纵使再好,也难以打开受众面。

如果当初它将这套技术安在哈弗H6身上,迅速推出哈弗H6 PHEV,借助哈弗H6的声势、口碑、销量,显然更有机会出圈,让更多人知晓这项技术的含金量,并以此为起点,展开长城的新能源布局,结果绝对不会是今天这样。

可惜,晚了就是晚了,机会不等人。在比亚迪宋大杀四方时,哈弗H6 PHEV才在今年9月份姗姗来迟。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现在长城将重新聚焦哈弗品牌,并由CGO李瑞峰亲自督战,意味着哈弗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但能否“收复河山”,属实未知,如果李瑞峰在任职魏牌CEO时,让魏牌的发展局面有了起色,那么此时此刻我们对哈弗品牌的未来发展将会是不同的态度。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总的来说,整合与聚焦品牌矩阵,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对于目前的长城来说,确实是自救的最好方式,当所有渠道、资源、技术、人才有的放矢后,将大大提高运营效率、战略协同能力以及销量规模价值。

新的棋盘已经开始了,李瑞峰、刘艳钊、文飞等人又将使出什么招数?整个棋局的走向能否如魏建军所愿?我们将持续观望。

 
相关推荐
1号车盟 2.1万粉丝    6005作品 关注 专注汽车,深度传播。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