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知名的超豪华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你或许从F1的赛场上,又或是从《007》系列、《憨豆先生》系列的电影里,都对它有过了解。但最近大多数国内车迷聊起阿斯顿·马丁的时候,恐怕都会带上另一个车企的名字,那就是吉利汽车。听起来似乎这是两家风马牛不相及的汽车品牌,但就在不到3个月之前,吉利再次开启的买买买节奏,将目标对准了这家百年英国超豪华品牌。并宣布已收购英国超豪华性能品牌阿斯顿·马丁·拉贡达国际控股7.6%股份,成为该品牌第四大股东。
当然,吉利的真金白银不是单纯为了给阿斯顿·马丁输血,这笔非直接投票权的普通股份收购,并不能帮助吉利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于是很快就有了吉利有意增持阿斯顿·马丁股份至10%水平的消息。然而在即将告别2022年的时候,我们没有等来吉利增持股份的消息,反倒是阿斯顿·马丁执行主席劳伦斯·斯特罗尔(以及他的投资集团Yew Tree),在近几个月悄无声息地将股份从今年早些时候的19%左右大幅提升至28.29%。这基本可以宣告吉利的这波买买买,以失败告终。那么这对阿斯顿·马丁和吉利双方到底有何影响呢?
有关Yew Tree迅速收购大量股份的行为,劳伦斯·斯特罗尔曾表示,“我们坚信阿斯顿·马丁的价值被低估了”。但这句言不由衷的话相当经不起推敲,因为吉利对于阿斯顿·马丁的热爱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20年初,就有相关报道被曝出。然后在今年7月份,阿斯顿·马丁的又一次“卖身”需求中,也有消息称吉利将与意大利合作伙伴共同注资。但最终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收下了阿斯顿·马丁近17%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虽然最终吉利的诚意还是“打动”了阿斯顿·马丁,但无论是股份比例,还是话语权方面,阿斯顿·马丁对吉利多次“表白”的反应还是相当克制。但既然这是一场堪比马拉松的“爱情长跑”,包括劳伦斯·斯特罗尔在内的大佬们,早前没发现自家的大宝贝阿斯顿·马丁是块被低估的金矿吗?
答案其实是,阿斯顿·马丁混得一点都不好,并且非常缺钱。今年汽车界的大事件当中,保时捷无比成功的IPO一定榜上有名。但此前仍然有少数声音对保时捷的IPO持保留态度,究其原因便是此前阿斯顿·马丁的上市实在过于失败。在2018年上市时,阿斯顿·马丁估值一度高达50亿英镑,但不到2年的时间,其股价就瞬间蒸发90%。销量的下滑以及投资人信心的崩溃全部直白地写在各种报表上,劳伦斯·斯特罗尔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成为阿斯顿·马丁的“救生圈”。
此后的时间里,阿斯顿·马丁一直在于高企的债务作斗争。然而事与愿违,疫情以及供应链的影响接踵而至。仅在2020年第一季度,阿斯顿·马丁就亏损了近1.19亿英镑,超过了2019年的全年亏损额。即使是来到今年上半年,阿斯顿·马丁的净经营亏损依旧高达7300万英镑,净负债12.66亿英镑。甚至在历史上,阿斯顿·马丁就是“老赔钱货了”,百年历史中已经经历过7次破产。不过大家不禁要问,这样一个“赔钱货”,吉利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兴趣要买呢?
一方面是阿斯顿·马丁虽然身陷债务危机,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依旧是亮眼的。比如在2019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就增长了28%。而在2021年,据阿斯顿·马丁官方信息,凭借在中国市场的4款车型(DBX(参数|询价)、V8 Vantage(参数|询价)、DB11(参数|询价)、DBS(参数|询价)),以及23家授权经销商,当年阿斯顿·马丁在华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0%。另外根据同年上险信息,阿斯顿·马丁也是国内超豪华品牌中排名前三的存在。
当然,中国市场的生命力并不是吉利猛追阿斯顿·马丁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如果说此前收购沃尔沃让吉利名利双收,那么拿下老牌超豪华汽车品牌的阿斯顿·马丁,势必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吉利汽车的品牌知名度。对于迫切需要提升品牌高度,在全球范围内树立更豪华、更高端形象的中国品牌们而言,收购恐怕是最高效,甚至成功率也最高的办法了。
既然如此,一个缺钱,一个有意,那阿斯顿·马丁的这波操作算是哄抬物价,想卖个好价钱吗?答案恐怕还真不是的。根据相关收购行为准则,如果投资者拥有阿斯顿·马丁的股份达到29.99%,就将必须提出购买剩下股份的要约,但劳伦斯·斯特罗尔领衔的这波投资恰好卡在了股比28.29%的位置。简而言之,就是吉利如果再进一步,那他随时都可以熔断这根保险丝,触发更为直接的收购对品牌进行“保护”。如果是看准了吉利的收购诚意,那劳伦斯·斯特罗尔现在就应该尽可能多的攫取股份,从而直接与吉利solo才对。
故事到这里,那为什么阿斯顿·马丁宁愿相信这位来自加拿大的资本家呢?要知道此前沦为金融大亨大卫·理查兹私人玩物的阿斯顿·马丁,收获了一段毫无起色的日子。当然,有“内部人士”极力否认劳伦斯·斯特罗尔的这次投资是要将阿斯顿·马丁再次私有化。也算是给这家超豪华品牌以及各路投资人吃下一颗定心丸。不过属于“旧秩序”的身份认同,或许才是阿斯顿·马丁对其信心的由来。
劳伦斯·斯特罗尔虽然是一位时尚界大亨,曾以投资多个国际知名服装品牌而累积财富。在完成资本积累之后,他将视线投放到了多个领域的投资中,其中就包括赛车领域。是的,他就是F1现役车手兰斯·斯特罗尔的亲爹。熟悉F1的朋友一直把兰斯戏称为“太子爷”,在他之前烧钱拼爹虽然也是进入F1的基础操作,但斯特罗尔却将拼爹提升至了新高度。仅仅在拿到F1席位之前,据不完全统计,劳伦斯·斯特罗尔为了宝贝儿子已经花费了8000万美元。此后老爹直接买下了自己的F1车队——印度力量,而这便是现在F1阿斯顿·马丁车队的前身。
聊到这里情况就比较清楚了,吉利虽然有诚意也有资本,但对于阿斯顿·马丁这种积累百年的超豪华品牌而言,“高富帅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一众有缘人之中,遵循旧秩序、融入旧秩序的劳伦斯·斯特罗尔,显然是现阶段阿斯顿·马丁眼中更像伯乐的选项。而吉利希望在收购阿斯顿·马丁过程中所收获的,也是阿斯顿·马丁反过来不看好吉利的因素,那就是“讲故事”的能力。
显然,即使在麾下或招揽、或合作了诸如沃尔沃、路特斯、宝腾、雷诺、梅赛德斯奔驰等品牌之后。面对超豪华品牌这种阶级固化眼中的小圈子,吉利还是显得有些英雄气短。即使你面对的是一个落魄的贵族,一个缺钱的贵族,甚至是一个不改善债务情况都无法切换电气化赛道的过气贵族。买买买固然是中国品牌接手旧秩序,从而重塑新秩序的快捷有效的办法。但随着深入到更核心或更高阶的圈层,这套玩法的风险也在成倍增加。只能说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向上之路还任重而道远,罗马真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
为什么都说凯迪拉克XT6安全性高?从强森母亲遭遇车祸时驾驶的凯迪拉克XT6可见一斑,与酒驾司机正面对撞,车头半毁,但是座舱差不多完整,A柱还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碰撞伤害。有不少“识
2月6日,长安汽车为全新车型逸达举办了一场“美好生活有逸达——动态体验篇”的专场直播,通过在线互动讲解方式,让观众直观了解逸达这款新车的诸多功能及性能特色,首次面向公众的道路行驶成
众所周知,2022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爆发的一年,不仅销量高速增长,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提前三年完成了新能源渗透率目标。与此同时,插电混合式汽车以及增程车型也在高速增长。其中
15~20万元是消费者在购车时选择最多的区间之一,众多厂商在这一价位区间投入了大量的产品,从SUV到轿车,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都可以得到极大满足。今天车叔便为大家带来了两款尺寸可观,造
春节前期,中国质量协会公布了2022年中国汽车用户满意度评测(CACSI),凯迪拉克XT6荣获了30W+中大型SUV满意度的No.1,这是XT6继2021年后再次夺得此殊荣。凯迪拉
这俩年的汽车市场 新能源车型可以说大行其道 逐步成为主力军 国产车企仿佛冲破了“封印”成为耀眼于世的存在 而在这新能源的浪潮中 就有这么一个别具匠心 标新立异的品牌 它就是被称作为“更爱女人的品牌”—— 长城欧拉
兔年春节,疫情后第一个放开到放肆的春节,报复性消费之下,中国车市是否反弹上扬?春节期间,笔者联合一些外地媒体朋友分别探访了各地的一些汽车销售店。从实采情况来看,春节期间各地不少汽车
在目前的SUV领域里,中型SUV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各大车企也都纷纷推出旗下既年轻又时尚的中型SUV车型,来迎合市场消费者的喜爱。那么,面对中型SUV市场里琳琅满目的车型,谁更值
自去年完成123万辆之后,奇瑞汽车似乎开了挂,一发不可收拾, 2023年首月便拿下10.1万辆,取得开门红。从造车新势力和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的销量来看,1月份受到春节假期等影响,都
其它车型改款顶多升级一下外观,加一点配置,极星2直接连动力都改了!前驱变后驱,电机功率增大,续航变长,看起来很有诚意!但我估计它还是卖不好,什么原因?看视频我来给你分析。
最近这段时间,贾跃亭和他的FF没少占据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先是1月17日,也就是春节前夕,一幅以“回家”为主题的春节海报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刷了屏。画面为FF 91 Futurist
【极速车评】理想首台纯电动车竟然是一台MPV?
2022年在国内宝马的销量将近80万台,超过了奔驰和奥迪。而且在全球销量达到了210万台,排名第十。销量超过预期,或许需要靠涨价提一提利润。
作者 |章敬泰出品 |汽车大观降价!降价!还是降价!自特斯拉在1月初宣布官降以来,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巨大的冲击波,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一众造车新势力们,而他们对抗特斯拉的办法目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各大厂商也是频频创新,推出了不同价位、不同类型的新能源车型来满足用户的需要。不过,在众多车型中真正满足消费者超长续航兼具运动驾趣需求的车型
超9成汽车股实现上涨,汽车股在2023年开了个好头。2023年1月,受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全国新能源车补贴两大政策同步退出影响,以及被上年末提前透支的购车需求,叠加春节假期等综合
2023年刚刚开始,新能源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牌王者理想依旧一路领先,蔚来和小鹏感觉吃紧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