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光环褪去还是回归本位,2023,日系阵营还有戏可唱吗

光环褪去还是回归本位,2023,日系阵营还有戏可唱吗

三个司机 0浏览 2023-01-03 IP属地: 北京

最近两年,成功学教义中有个名词叫做“走出舒适区”,大意是教人不要留恋温床,要勇于解锁新技能。这个理念放在如今的车市貌似也十分适用,比如2022年车市一干传统车企脑门子就有着挥之不去的俩字——转型。

尤其是对于普遍没有完成年初既定目标的日系阵营来说,好像就更加正确了,有如下一组数据:在去年11月时,一丰的目标完成率为69.68%,广本(目标完成率)为65.19%,东本58.42%,即便是昔日的销量王者一汽大众,也要咬牙弥合最后21%的缺口。
图片

在B站上,关于“日系风光不再”,“全面下滑”之类的蹭流视频为数众多,仿佛出了一口恶气,多年来加价销售积压的反噬作用正在燃爆,不仅仅是古斯塔夫·勒庞在《群体心理》中所分析的偶像坍塌给群众带来的拉平快感,而明明就有自作孽的成分……

且只要有机可乘,日系厂商依旧会将造神运动的策略发挥到极致,比如深受小众群体追捧的斯巴鲁依然无视当下的降价潮,一台库存了一年的傲虎仅仅出于礼貌优惠两万,而前不久上市的纽北王者Type R据悉要加价8万。

光环是把双刃剑,主体很容易在失势时遭受群嘲,比如销量锐减的雷克萨斯,如今被冠上了公路闪电的社会昵称,不知道广大雷车车主是否有被冒犯。
图片

这一切似乎都表明日系阵营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包括销量堪堪破百(万)的广丰,毕竟连汉兰达也不敢再加价提车,而赛纳也回归到了正常的价格水位。

“还原”和“归位”似乎更适合描述当下日系阵营的现状,至于转型和开篇说到的“走出舒适区”则未必适合这个昔日王者。

作为电气化的祖宗,丰田电气化的里程碑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普锐斯问世;本田电气化的开山作品也再20世纪末诞生,日产的第一款电动车可以追溯到1947年,历史坐标表明,“能换替代”早就存在于日系产品的字典当中,而“转型”更像是局外人一番无关痛痒且自作聪明的指指点点。

从日系品牌研发混动技术的出发点观照,其出发点是“节能”,这个理念如今依然受到市场认可,而实际上在混动技术层面作为本田函授弟子的比亚迪,在“新王当立”的2022,是在收割销量之余充当了价格调节杠杆而已,它的热销迫使日系产品回归到更正常的价位的销量表现上。

作为本身就在探索电气化领域的技术先行者,日系阵营并不存在“转型”滞后的现象,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日系品牌更多的考量在于如何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从日系产品对于混动技术的升级思路,在混动形式基本定型——如丰田采用THS,本田采用i-MMD的前提下,重心依然放在升级内燃机方面,比如本田第四代混动技术的升级之处在于提升压缩比,优化EGR废气再循环技术等等,进一步提升内燃机热效率。

而尽管今年1-11月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了606万辆,去除杀疯了的比亚迪和难以复制的特斯拉,以及入门级产品的不容忽视的规模,新能源市场的热销还不具备普遍性,加之从BBA到大众的电气化转型遇冷,以及国货类新能源高端产品缓慢爬坡,比如智己,岚图,表明市场对于燃油车和新能源产品的态度不仅仍旧是泾渭分明的,对于同一品牌的燃油车和新能源产品的认知也并不一视同仁。

因此日系产品尤其两田继续以紧凑级SUV切割市场,看似保守有吃老本之嫌,实则是仍然瞄准燃油车的信徒们,虽然在比亚迪的强势攻占下效果一般,且成本控制也不如对手,无法拿出更具备竞争力的价格,但仍旧是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中。毕竟作为创业代表的蔚来,在2023年的赶超目标,也只是年销量16万左右的雷克萨斯,而非销量逾170万的南北丰田。
图片

当一两个销量霸主诞生后,我们往往会以为是复制的开始,其实不过像这个社会一样,富人永远是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而追随者往往无法企及先吃螃蟹的人的高度,比如当下的混动市场,都说比亚迪借了混动的东风,而追随者众多,但又有几位靠着混动技术发家致富了?

因此对于日系阵营而言,“走出舒适区”未必是个多靠谱的选择,内燃机是个仍有油水可榨取的领域,虽然钱的确比以前难赚了,但依然在赚钱。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三个司机 7.2万粉丝    5692作品 关注 三个司机,让买车更轻松。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