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汽车商业评论 2554浏览 2023-03-02 IP属地: 北京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撰文 / 孟 为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玉超

一封来自长安的律师函和一封来自吉利的回应声明将还在热度中的吉利银河再次推上了舆论顶点。

2月27日,长安汽车委托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发函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指出2月23日吉利银河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发布的吉利银河“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类提供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要求停止相关侵权行为。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次日,有好事者将吉利银河概念车和长安深蓝、UNI系列多个车型进行对比,并引发了网络上车型是否抄袭的广泛争论。

当天下午,吉利汽车发布声明称,该律师函内容严重失实,误导公众,对品牌和商誉造成严重损害,强调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产品基于吉利SEA浩瀚构架正向设计开发,在设计上延承了吉利独特的“涟漪美学”,有这独立且完整的设计理念体系。同时,吉利之光创新性地运用了以“西湖山水”为灵感的独特设计符号,并融入了吉利独有的智能技术等。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汽车商业评论就此事询问了多位业内汽车设计师。

业内人士表示,首先,长安和吉利引发争议的车型都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虽然可能有欠考虑之处,但其中抄袭与否很难论断,个中的竞争和恩怨也难以评说。

其次,从专业设计师的角度来讲,关注的点也和公众有很大的差异。

“大众判断是否抄袭一般都是通过某种形状或者是某种图案来判定的。事实上,在汽车设计师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形状和图案是处于比较低的层级和位置,设计师更加关心的是整车的姿态、整车的曲面关系、形态语言、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动静之间的韵律是什么。而这样的思考往往只有设计师自己心里知道,两款车的设计理念或者思考内容是否相似,你几乎没有办法判断。”汽车商业评论专栏作者常冰表示。

同时,也有人表示,网络上流传的对比图严重误导了吃瓜的群众。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对比图中将车身分为红色区域和白色的区域,两个色彩之间的边界线就会变成特别抢眼的车灯线,但是实际在真车上是不存在这样的分界线的。作为一个每天和设计打交道的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块图和色块,让你觉得很相似,或者也可以完全不一样。”一位汽车设计师说。

因此,对于本该携手向上的两家中国品牌却因为一款概念车的设计而引发纷争,背后除了能够看到残酷的市场竞争外,我们更应该问一下,为什么欣欣向荣的新物种智能电动车,如此迅速地走入了设计同质化的窘境和尴尬?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设计之困

事实上,除了这次的吉利和长安设计之争,蔚来ET7、智己L7、飞凡R7以及威马M7等车型的设计就曾被拿在一起比对,它们在设计风格甚至车身姿态上也被认为几近相似。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有人说,燃油车从每个品牌极具个性化和拥有独特的家族设计语言到走向同质化,用了长达100多年的时间,而电动汽车从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到今天,只不过区区十载,就已经进入到了同质化的竞争中。

常冰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电动车的设计同质化之所以如此之快,塑造自己的品牌个性越来越难,从更宏观的角度讲,有三个因素:

首先,汽车普及化,大众化,价格越来越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车的工具属性变得更强,它代表的社会地位、个人审美的属性在相应变弱。

其次,法规越来越严格。历史上,设计师认为的很多美学经典以及极具个性的设计,在今天的法规环境下都是不可能存在的,甚至是违法的。这就对设计有了更多、更强烈的约束。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比如可以翻折的前车灯,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发展中被踢除出了汽车设计之外。

第三,技术同质化。

回到之前燃油车为什么用了100多年才走入同质化,而电动车更快的话题。因为历史上不同地域的汽车设计,带有各地的特色,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

法国车,美国车,日本车,这三种车你是不可能混同的,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理解,有各自的鲜明的风格。

但在这个背后,一方面是设计师的风格不一样,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关于技术、关于车的架构、装备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思路去解决人关于车的需求。

因此,最后的技术和思路不一样,导致最终表现为造型的时候,外在的审美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而现在的情况是,汽车的架构,制造技术,功能装备,在电动车时代,这三个领域高度相似。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也在2022年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达过相似的观点。

他认为,在纯电动时代,从技术变革,底层的逻辑发生变化了,你的造型设计要满足它底层逻辑变化而产生的新的造型,也就是形式追随技术,造型彰显纯电动技术特点。最后大家都这么做的话,你会发现纯电动车型也发生了设计同质化。进而大家同时来解决设计差异化,发现差异化又同质化了,变成一个新的循环,变成内卷。

“本质的内容是相似的,内容相似一定会导致形式上是相似的,内容是决定形式的。所以从这个上面的三个方面来讲,个性是越来越难做了,挑战越来越大,这种独特的,而且比较高水平审美的设计变得非常难。”常冰说。

同时,电动车在向更长续航和更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空气动力学、智能硬件设备(激光雷达)布局等因素的影响,也会让车型在比例、流线或者整体布局上走向相似的设计。

此外,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竞争传导到产品的造型设计上,也是设计走入同质化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随着市场的竞争激烈,两家车企面向同一价格区间、同一目标人群,很可能在设计上都会考虑这个群体和市场接受的最流行风格和线条,因此大家设计出的产品差别就不会太大。

另一方面,设计师很难有试错的成本和机会。

“这个项目关键看造型” “你看看人家做的”,往往会成为管理层给设计师们在设计产品中带来的梦魇。

一念成佛,还是一念成魔。

设计必然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就是尽可能保持设计的低风险,选择政治正确,这就会导致设计的同质化。而如果选择成魔,成为另一个极端,就要能扛得住媒体、管理层甚至投资人的无尽提问和后期在品牌、销量上连锁产生的巨大压力。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如何破局

在和众多汽车设计师的交流中,行业普遍认为从比较短的时间维度内,由于技术的变革节凑没有那么快,在未来3-5年里,设计的同质化仍然是车企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但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上,十年甚至二十年,同质化可能会是一个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而这个解决的前提是,它不是今天电动车和燃油车的目标相似,人们用车的需求更多是从A到B,而是真正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在车辆上的普及和探索,车辆在共享、第三空间等场景上充分得以释放它的魅力。

“在那个时候,从宏观上来讲,车和车就会完全不一样了。我们设计一个共享车的时候,跟设计一个私人用的车的时候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思路、完全不一样的形态。”一位汽车设计师说。

长安、吉利设计纷争背后,智能电动车为什么陷入了同质化怪圈?

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CEO张晓亮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他表示,一方面,今天虽然中国的汽车造型已经有了自己的理念、风格,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事实上设计师的资源仍然相对有限,大家受到的教育背景相同,或者选择的设计合作伙伴相同,都可能对电动车的设计同质化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今天车企在设计智能电动车产品时,对造型的倚重度过高,虽然颜值很重要,但车企目前似乎将销量完全和造型绑定,太希望造型能够出彩。而这反而忽略了智能电动车本身应该进化的方向,就是如何打造差异化的用户体验和差异化的场景。

而这需要车企在整体的顶层战略上重新布局和思考。

当下,当设计师仍然不得不面临市场、管理层、用户需求的多重压力时,或许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在去年中国汽车蓝皮书上分享的三句话,可以为行业所参考。

“第一句话,要认命。

为什么要认命呢?同质化的背景就是世界是平的,全球化、信息化一定会导致同质化,这是无法逃脱的宿命,大家要认命。

第二句话,平常心。

既然我们逃脱不了这个宿命,那就去随波逐流,以一个平常心来看待我们的工作,看待每一个设计上的挑战。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久必差异,差异必同质,我估计也是这样一个轮回,所以别着急,一定会有办法。

第三句话,别放弃。

作为设计师来说,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天职就是为了做创新,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是工作的本源,必须要去创新、突破、挑战 。”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7112粉丝    6458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