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运动配置丰富的赛科龙RT1,不仅是国产150级别当中少有的水冷四气门踏板车型,而且是一款高颜值的运动踏板摩托车。当然仅仅是外观运动显然是不够的,赛科龙RT1骑起来到底是不是如外观这般运动,本期文章就来盘一盘RT1的种种试驾部分的表现。
场地绕桩轻松满胎
绕桩是考验一台车操控性能的基本操作,从倾角极限、循迹性、左右倾倒的速度,轮胎的抓地力,减震的反馈等各方面,都会有一个很直观的呈现。对于RT1这款运动踏板来说,绕桩是不是能够轻松拿捏,试试便知。
赛科龙RT1令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左右倾倒、切线的速度非常快,得益于合理的重心分布以及过硬的车架素质,RT1的循迹性也相当出色,大倾角绕桩玩起来得心应手。而且减震的表现比预期要好很多,压缩与回弹的反馈充满韧性,大角度入弯、刹车、急加速出弯,丝丝入扣,这套减震的调校确实很有运动风格的取向。
前后碟刹、双活塞刹车卡钳,前刹车盘直径更大,相比传统150踏板的后单活塞卡钳,RT1的规格要高出一个级别。在实际使用当中,RT1的后刹制动力明显更强,刹车手感轻盈,绕桩测试轻捏刹车,即可得到一个非常不错的反馈,一捏就有,从容不迫。
踏板车因为没有探钉的设计,所以倾角极限基本上就在,右侧排气和左侧大撑的位置,想要测出极限只需要磨到即可。因为配备了半热熔的轮胎,所以在倾倒的时候信心十足,而且在触及极限的时候,轮胎也刚好达到极限,不怕压过头;而短轴设计的RT1甚至可以用金卡纳的方式绕桩。
原厂的CST半热熔轮胎,抓地力出色,在绕桩的过程中,前轮和后轮左右两侧都能轻松满胎。而当时的环境温度不过只有十几度,由此可见,这一套轮胎在运动性能方面的表现毋庸置疑,相比同级别车型优势明显。
小半径掉头轻松拿捏
赛科龙RT1只有不到1.4米的短轴距,在小半径掉头的时候轻松拿捏,完全不需要伸脚就能完成掉头动作。这种高度灵活性,在闹市当中穿梭简直如鱼得水,特别是在小巷子当中骑行,优势会更加明显。
上下楼梯过减速带
骑踏板下楼梯见多了,但是反其道而行进行上楼梯操作是不是很少见。这一次的新车试驾当中,心血来潮想着骑RT1上楼梯看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无限魔力的安迪老师,身高超过一米八,体重超过150斤,妥妥的山东大汉形象。骑着RT1上楼梯竟然真能上去,虽然弹跳的很厉害,但是RT1并没有因为减震回弹慢导致前轮怼死在楼梯上。
下楼梯显得更加从容,即便是前减震触底,底盘也没有磕到楼梯上,离地间隙还是相当给力的。并且车架的刚性和韧性特别强,在后轮弹跳之后也能保持稳健的姿态落地,由此可见RT1的底盘功底相当扎实。要知道这可是一款踏板摩托车,并不是ADV或者越野车型。
至于快速通过减速带,对于RT1来说更是小菜一碟,虽然RT1是正立式的前减震搭配双边后减震,但是很明显能够感受到,厂家在调校减震的时候,还是着重的考虑到了运动性和支撑性,过减速带并没有触底。特别是高强度的车架已经不是150这个级别该有的水准,RT1的综合表现已经达到了越级的水准。
山路高速弯的表现
仅仅是在场地里面,是不足以体验到RT1的真正实力,这台车在山路上过高速弯会有怎么样的表现?相比绕桩,高速弯更加考验一台车的综合稳定性,之前的场地测试,笔者对RT1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熟悉,在山路高速度压弯信心倍增。高速通过U型弯,RT1并没有表现出多余的减震弹跳以及车架的晃动,进弯刹车、出弯加速非常流畅,只要你胆大,压得够低,也能跑出一路“火花四溅”的效果。
帅气运动的外表之下,RT1真正骑起来,贴近日常通勤舒适定位的同时,兼顾到的运动性能令人满意。它的加速感不会来的突兀而猛烈,反而会以更加线性的方式呈现。如果想要激发RT1的运动潜能,更加激进的高转油门控制,会让你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动力水准。
作为一款踏板,RT1的设定场景并非是跑山、绕桩,这种非常激烈的驾驶环境,以目前对RT1的了解,在大部分的使用场景下,常见的路面颠簸和减速带,RT1可以非常从容的去应对。实际测试当中,RT1也确实很好地兼顾了运动性能。同时RT1也有不错的改装潜力,比如你想要它变得更加运动,简单的拆掉中撑,升级一下前后减震,就会在运动性方面有一个大的飞跃。
RT1极速小试牛刀
水冷四气门的150踏板,更加擅长中后段的动力输出,同时相比两气门的同级别踏板,极速水平更具优势。简单的拉了一下极速,表显110左右,而因为直线道路的长度有限,RT1并没有达到转速的极限。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速度下,整个底盘的反馈相当扎实。
短轴设计不显小
传统的入门级踏板受制于尺寸,很多大个子车友只能望而却步。赛科龙RT1作为一款入门级的150车型,到底适不适合大个子的车友,这台车的骑行三角和腿部空间到底怎么样?这些问题想必是不少车友关心的话题。
身高超过180cm、体重超过150斤的安迪,骑上RT1之后效果如上图所示,不难发现即便是这种魁梧身材骑着RT1,也没有“人大车小”的感觉,整个骑行三角也是一个非常舒适的直立姿态,即便是打死方向,距离腿部依然会有余量。
笔者身高173cm,体重120斤,骑着RT1如上图所示。是不是看上去完全不会觉得这只是一款150级的小踏板?相比楼上的一米八几大块头,小编的腿部空间要更加富余一些,而且还有前置脚踏板,尺寸和舒适度上完全没问题。
赛科龙RT1的座高为755mm,因为踏板车型的坐垫较宽,所以有些“吃”腿长。上图当中的女骑士身高165cm,双脚前脚掌落地,驾驶RT1毫无压力,基本上身高160cm都没什么问题。
赛科龙RT1试驾报告
这一次的试驾对于一台踏板来说,显然有些苛刻了,毕竟在踏板的大多数使用条件下,很多测试路况是涉及不到的。而RT1经得起这么摧残,也证实了这台车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相当扎实。日常通勤的舒适之余,兼顾了一些运动特性,在闲暇的时候,去跑跑山路RT1也能轻松应对,很符合它运动踏板的身份。
什么样的用户适合赛科龙RT1呢?其实这个级别的踏板可以看做是,高阶的通勤踏板,毕竟相比传统的小平踏,RT1的运动性以及功能性要强大太多。对于不喜欢平庸通路车踏板的年轻消费者,RT1具备极强的吸引力。整个的运动风格外观,也带来了相当高的回头率,想要兼顾日常通勤,还喜欢偶尔激烈驾驶的车友,赛科龙RT1都是一款非常值得尝试的新选择。
大道滑翔是一台有上手门槛的车,交车的时候听店里面说成都有家媒体,骑了50m远就把车还回去了。就像是开谢尔比的野马一样,很容易在路上被车教做人。你需要对大道滑翔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不要去挑逗这台车的极限,舒舒服服巡航就好,不会让你想把这台车骑快。
将于12月30日起开始执行的《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引起热议。该规定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维修、登记、通行、停放和充电事宜进行了全面规定,并且确定车辆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的最
11月26日,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隆重签署延长合资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期限延长至2040年,标志着双方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也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将迈入2.
春风500SR,一款融合了多重现代科技的四缸仿赛摩托车,自发布以来就凭借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强劲的性能表现,成为了车圈内的热门话题,不仅让摩托车爱好者们眼前一亮,更以其“小表情包”的
川崎日本宣布,现代经典风格的街车「Z900RS」系列即将推出新颜色,并计划于 2024年12月14日 开始发售。 此次的新色是针对 2024年9月发布的 2025年款额外增添的选项
回顾2011年第42届东京摩托车展上首次亮相的雅马哈Y125MOEGI,它的设计令人联想到融合了自行车与摩托车特质的独特载具。 经过十三年的时光,这款车依然具备相当的吸引力,让我们
对意大利越野车有些涉略的车迷想必对于Fnatic Motor旗下的车款不太陌生,尤其是旗下的Caballero 500车系凭借着沙地滑胎风格吸引了许多越野车迷、Scrambler车
二手宝马杜卡迪现在只卖1万多?造成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因为车况差,相反它们都正在壮年,这么便宜其实另有隐情……
现在还有多少真正的摩托车爱好者喜欢看摩托车相关资讯?打开非垂直领域平台或网站的话,综合类资讯里只要出现与摩托车相关的话题,十之八九会与“炸街”“飙车”或者“闯卡”等话题相关。打开评
在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的大环境下,长城灵魂大八缸的设计寿命竟然是50年100万公里!就不怕亏本吗?清华大学的李稻葵教授给出了一个让人兴奋的答案。
Pierer Mobility Group宣布KTM正式进入自愿管理程序来避免公司持续陷入财务困境而导致破产的局面。KTM近几个月以来因财务问题而采取了一连串的措施,包含了董事会成
在成立50周年之际,Moto Morini带来了全新设计的 31/2 型号,将这款历史悠久的经典车型带回大众视野。 1974年首度亮相的原版 Moto Morini 31/2 是该
可能是大环境影响,国内摩托车制造业相较于国外品牌要晚发展几十年。好在现如今国内的用车在逐渐好转,国内的摩托车厂家也在不断发力,近三五年间推出了不少有实力的新车,尤其是四缸领域,每年
头盔安全认证这么多,美国的最没用
2024年11月23日,昆明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成立大会在昆明•871文化创意工场如期举行!
第1台杜卡迪大魔鬼 20年开始改款的1260,现在行情也就6万多,外观和现在4s店里卖的没有任何区别,骑出去气场比哈雷还要足,这也是我们能买到最便宜的陈震同款 第2台 奥古斯塔f3 如果你想装,那奥古斯塔是最会装的,风琴排气,单摇臂,三缸的独特声浪,22年的现在五六万,比自家老......
雅马哈的XSR900复古街车在2025年迎来升级,这次它依然保持了那份精简而充满力量的外观,但在科技方面增加了一些小巧思。 话不多说,让我们来看看它到底升级了什么!首先最明显的改变
当我们还在慨叹20世纪末那股小排气量四缸风潮已然远去的时候,川崎Ninja ZX-4RR 的推出似乎让这股风潮再度兴起。 而现在,这个市场变得越来越热闹,特别是在中国的年轻摩托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