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购买汽车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对于现在社会来说,买车容易,养车确实要难很多,为了减少养车成本,很多人都会去做所谓的攻略,但往往攻略使用不当,会直接加速车辆的损坏,就拿除积碳来说,常规的除积碳方法就是化学清洗,或者通过人工拆洗进行,而一些人听信所谓的空挡轰油门能除积碳,那么空挡轰油门就真能除积碳了吗?想多了加速毁车更彻底。
空挡除积碳是没有什么依据,空挡除积碳只是心里的作用,没有其它的作用,空挡过程当中发动机是没有负荷的,只有转速变高,在空负荷的作用下,即便转速高,积碳依旧是吸附在发动机内壁上,同时发动机内部的各摩擦副的润滑会跟不上,极易造成拉缸、拉瓦等故障。因此空挡轰油门应当避免。加上发动机的积碳都是集中在活塞环和喷油嘴以及气门的位置处,这些地方本身缝隙狭小,积碳形成的周期长,空挡车辆是没有带负荷的,喷油嘴大量喷油,活塞高速运转,而零件等产生的震动等都很少,这样不仅是没办法清积碳,而且还会增加积碳的产生所以通过这种方法除积碳是很难做到的。
另一个方面,现在的车基本上以涡轮增压为主,涡轮车进气靠的是涡轮把空气吸进来,在空转速下,涡轮一时很难介入工作,这样做反而用处不大,加上短时间内原地轰油门,由于没有大量撞风,车辆冷却系统有会撑不住,容易造成发动机温度过高,加速零部件的磨损。
对于车辆除积碳,即便不采用化学清洗剂的方式清洗,作为我们日常用车来说,也可以从驾驶习惯上面去进行避免和改善,避免大脚轰油门,避免急刹急停车即可。想要积碳问题不严重,最好是5000公里就进行一次深度的除碳。
今年中国618购物节提前至5月13日鸣锣开市,各大电商平台试图通过拉长战线刺激消费。Tech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 尽管此举带动平台总成交额(GMV)实现增长,但智能手机市场却呈现出复杂图景:销量整体持平,销售额却因零售价格普降而遭遇下滑。
OMEN暗影精灵 11 游戏笔记本(后简称暗影精灵11)可以说是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游戏本,硬件规格主流,性能释放不低,关键是价格太香了,国补后RTX 5060版本最低也就6000多一点,RTX 5070版本国补后最低甚至低于7000元,性价比放在一线品牌中十分突出。今天我拿到了暗......
容声冰箱携“寻鲜之旅”养鲜答卷鲜耀南博会!
日前,多个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显示,潮玩巨头泡泡玛特正在招募小家电研发工程师、工业设计师等专业人才,月薪在1.5万-2.5万元,岗位职责明确指向复古小冰箱、咖啡机、早餐机的开发流程,甚至要求十年以上家电行业经验。这家以盲盒玩偶风靡全球的企业,正在向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伸出触角——......
发动机质量日系遥遥领先,但要说技术还得是德系!
日前,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在苏州盛大举行,此次峰会上,高通携手广大主机厂、供应商,展示了骁龙座舱平台至尊版、Snapdragon Ride平台至尊版等汽车平台,以及落地方案,展示了基于舱驾融合理念下的汽车智能新体验
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迎来中韩巨头深度较量的关键时期。一边是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巨头,凭借深厚的显示技术底蕴和品牌积淀强势布局;另一边则是以TCL、海信为首的中国军团,以极具性价比的创新技术与灵活策略发起冲击。这场交锋的核心焦点,已鲜明地聚焦于新型显示技术路线的争夺:......
颠覆传统豪华:阿维塔06带来的不只是变革
挂耳式耳机什么牌子好?怎么选?开放式耳机测评推荐
日前,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在苏州盛大举行,现场,除了有高通汽车平台硬核展示之外,还云集了汽车领域的诸多大佬,留下了不少精彩瞬间
华为智驾灵魂人物空降,吉利迎来iPhone时刻
在生物柴油上涨的推动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随之修复。
当方盒子遇见摇滚灵魂,iCAR V23以先锋态度助燃苏见信「尽兴而活」成都巡演
智能驾驶当下的发展方向,一个是从L2级别辅助驾驶向L3级别自动驾驶迈进,另一个就是实现算力硬件的自研,比如说小鹏即将在G7上首发上车的自研图灵AI芯片。哪怕是财务状况一直紧张的蔚来,也在不遗余力推动自研神玑NX9031芯片的发展。
“一家在海外市场已经很有知名度的中国电视品牌,利用其现有渠道转做空调,但其净利润率仅为3%。”2025年6月底,深圳“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上,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的发言引发关注。
罗姆宣布,与领先的车规芯片企业芯驰科技面向智能座舱联合开发出参考设计“REF68003”。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激烈角逐中,“打死不做增程” 的呼声背后,是对更优技术方案的探寻。长城汽车的 Hi4 技术应运而生,以破局者之姿,重新定义混动四驱新标准,尤其是在与增程技术的对比中,优势尽显。
强到没朋友,指纹加密+100W快充,这款至高8T硬盘盒颠覆我的体验
森萨塔的 SIM200 绝缘监测设备可检测高压电气系统(如EV充电)中的潜在隔离故障以帮助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中国车企自动驾驶正经历量产普及、技术跨越、生态输出的三阶跃迁,2025年也将是针对L3级自动驾驶量产的爆发元年,中国车企需把握数据主权与技术普惠双轮驱动,构建全球智能汽车新秩序。我们在家“坐等”新车上门的时代,也许就在不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