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汽象观察:新能源车降价漩涡,跟或不跟是两难抉择吗?

汽象观察:新能源车降价漩涡,跟或不跟是两难抉择吗?

三个司机 4627浏览 2023-03-09 IP属地: 辽宁

(汽象观察61期)

最近, 新能源车降价漩涡,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且听汽象自媒体联合会的大咖们,对此作何分析。

汽象观察:新能源车降价漩涡,跟或不跟是两难抉择吗?
汽象观察:新能源车降价漩涡,跟或不跟是两难抉择吗?

“车透社” 罗裕(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3轮值主席):

这道选择题,暂无更优解

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其实处在关键性的十字路口。此前是政策市、资本市在推波助澜,今后能否成为多赢市、健康市,这一走向性问题,才更攸关未来。

如果大部分车企造新能源汽车都在亏钱,只有极少数几家能盈利,那么它其实很不健康。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走向看,传统合资车企的燃油车销量,甚至不少都出现了骤降般的拐点。由于他们此前多是地方上的纳税大户,所以他们的承压,必然会传导到产业链上下游的方方面面。

面对头部车企的悍然降价,造车新势力们,其实也很两难。

跟则剜己肉,不跟则失己江湖地位。这道选择题,财大气粗的蔚小理尚且做得很痛苦,更别说资金面没那么宽裕的那些车企了。

令人捉急的是,这道选择题现在暂时没有更优解。

“钟叔驾道” 徐钟:

降价这事,讲究后发制人

讨论要不要跟随降价之前,先要确认有没有降价的必要。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行降价,那才能促销,否则只会引人发笑。

特斯拉一降价就杀疯了,无非是因为自身吸引力足够强大,这里面包含了产品理念和造车工艺。但如果现在的威马也在宣传同样的优惠力度,指不定就会被误认为清仓甩卖。所以,品牌号召力和产品竞争力是决定能否降价的基础。

然后,如果要降价,最好先看主要竞争对手是什么动静。购车用户都习惯观望,早降晚降影响不大,不如谋定而后动,随机方能应万变。

当然,核心依旧是能否以降价换来一组“体面”的销量当数据,否则得不偿失。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在降价,一定程度上已经说明了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已经降低,没有多大议价权品牌也可以跟上了。

汽象观察:新能源车降价漩涡,跟或不跟是两难抉择吗?

“三个司机” 刘志向:

降价还会继续,残酷的淘汰赛!

丰田的纯电车一夜降了6万,店面订单量有大幅增加吗?并没有!其他品牌的降价潮也在汹涌而来,不管是自主品牌还是国际品牌,他们面对问题其实是一致的,消费低迷!

三年疫情和地缘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严重打压了大众的消费热情,避险情绪高涨,储蓄率大幅提升。国际大宗消费品的价格进入周期性调整,并开始逐渐渗透到新能源车制造领域。作为制造商,新能源车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周期内。

原材料价格包含电池的价格并没有回落,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同时,消费低迷,车卖不动。所以,有些车企只能忍痛降价来换取市占率,期待未来通过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服务来换取收益,并且以批量优势来摊低成本。

对于前期犹疑迟缓的丰田这类传统企业来说,形势尤为严峻。而那些布局较早且转型坚决的企业,也许还能挤压出空间去应对市场的变化,先抢份额再考虑盈利。

然而特斯拉相当于给丰田这类企业来了个晴天霹雳,他们最近宣布,通过先进的装配技术,生产成本还能降低50%,具备横扫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实力的巨鳄目前还没有发威而已。

谁能活下来,现在不好说。蔚来、理想、小鹏的日子也不那么好过了吧!但是电车的价格肯定会持续走低。对于大众来说,恢复消费信心目前看还不那么容易。

“车哆哩” 王智良:

降或涨?看实力

1月补贴退坡,新能源车企特斯拉降价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实际上,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降价早在业界预料之中。车市如股市,有2022的大起必有2023的大落。哆哩君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芯片的逐渐满足,也给了新能源汽车降价的空间。

众所周知,作为新能源市场顶流,特斯拉降价的第一目的就是要提升销量和市占率,从而使得特斯拉的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能够进一步提升。特斯拉降价的打法尽管简单粗暴,但因为特斯拉主要靠直营,赢取暴利之后必然有降价的资本。

而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来说,1月增速放缓,采取降价来提升销量,有点被“逼上梁山”,“跟上节奏”的感觉。

当然,不同的车企会根据自己的产能及库存来决定降价的幅度。比如,比亚迪因为市场价格低所以销量快速上涨,在“求大于供”的背景下提升价格,不仅可以平衡市场供求,而且还可提升品牌力。

一季度,因国内市场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的消费需求肯定会比去年有所“降温”。有的涨,有的降,新能源车企根据不同巿场策略进行短期调整实属正常。考验每一家车企生存能力的一把尺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销量。面临存量渐渐走低的有限市场,销售终端呈现压力,迅速作出反应也是必然。

降价或涨价,市场格局可能会重塑。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获得实惠才是硬道理,但也会造成有些品牌陷入价格连环战的恶性循环,价格越降低,消费者依旧持币观望,继续等待下一波降价,这就要看各家车企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大侠上车” 任辉:

降价不一定能提升销量,但是能打击对手

年初,作为行业头部品牌的特斯拉突然宣布降价,无疑是让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措手不及,毕竟这对于其他车企来说是个很艰难的抉择,如果不降价肯定会失去市场份额,降价又会导致利润降低,而这一状况就如某新能源品牌的领导所说:“降价不一定能提升销量,但是能打击对手”。

除了品牌之间的内卷,导致新能源汽车在开年就陷入降价旋涡,还有就是电动车的原材料价格也在持续走低,比如占据车辆成本最高的锂电池,其锂电原材料就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由巅峰期的近60万元/吨降至不足40万元/吨,并且业内专家预测今后几年的锂价还会持续走低到更加合理的价格,毕竟两年前的锂价才不过6万元/吨,因此这不仅代表着还有很大的下探空间,还侧面证明了新能源汽车在今后几年的市场行情,也或将会处于长期降价的状态。

汽象观察:新能源车降价漩涡,跟或不跟是两难抉择吗?

“中视汽车” 张少杰:

新能源车降价漩涡,跟是一定的!

在去年年底,我们经常看到的可能是很多新能源车开始涨价。但是今年开年之后,特斯拉首先发起了一波降价潮,这一动作,或许很多人想不明白,但是我感觉其他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懂了。毕竟特斯拉在短短几天日均过万的订单,足以让很多的新能源品牌心动不已。果然,华为问界、小鹏和蔚来等超过20家的新能源品牌,也很快发布了自己的降价方案。

当然了,也有气定神闲而岿然不动的,毕竟像比亚迪这种不愁销量,且增长态势维持得不错的品牌,并没有太大压力。尽管目前也有比亚迪终端出现优惠政策的说法,但是官方并没有降价的说明。不过我个人觉得打着标签是“油电同价”,9.98万起售的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车型,或许就是一个试探,一种变相的优惠降价。而效果也是相当的明显,这款车在上市7天内的订单就超过了32000辆。

就今天这个话题而言,新能源车出现降价漩涡,跟或不跟是个两难的选择吗?我个人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两难的,跟进是必须的。降价对于不少车企来说,短期内可能是要亏本的。但是话说回来,有销量你才能保证自己的经营。否则,产品线完全转不动了,产能无法完全发挥,对于车企而言才是更危险的。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电池原材料的价格走跌,也带动了电芯成本的同步降低,这也为部分新能源车企"挤"出了一定的降价空间。

    而且话说回来,在特斯拉这条鲶鱼开始搅动风波,如果比亚迪将这种变相“降价”从秦PLUS延伸到其它车型,将风波进一步搅浑,那些合资的、自主的厂商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如果各大厂商选择跟进,那最终受惠的还不是我们这些消费者吗?

“Nice好车” 李云凯(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3轮值秘书长):

新能源降价潮,跟了就是输?

国内新能源市场在2023年开年的整体走势低迷,但负面缠身的特斯拉,却凭借新一轮的官降,扭转了局面。

一石激起千层浪,特斯拉带出了国内新能源市场上难得一见的降价潮。小鹏、蔚来、问界、飞凡、极氪等等,纷纷宣布降价。

对采用直营模式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而言,降价还是比较少见的。尤其是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降价潮,明显是被特斯拉给逼的,为了销量,大家只能被动响应。

那么,是不是这么说,跟进降价就等于认输?不降价吧,车子更卖不动,降价吧,成本吃不消。

特斯拉降价的前提,是单车成本下降。据说降价钱特斯拉单车利润在6万元左右,所以它一台车降个2-3万元还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但那些新势力造车,受制于高昂的前期研发成本和较低的产能数量,单车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再降2-3万元可能真的要亏本卖车了。

特斯拉降价充其量只是少赚钱,但对还处在亏损状态的大多数新势力造车而言,跟进降价显然是一步险棋。被拉低的单车毛利率,将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或将对企业下一步的资本运作产生影响。

接下来特斯拉还可能进一步降价,Model2等更低售价的产品也会陆续到来,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压力越来越大。

那该如何应对呢?

继续跟风降价打价格战显然不现实,与其被动调整产品价格,不如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完成燃油车替代,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才是关键。

汽象观察:新能源车降价漩涡,跟或不跟是两难抉择吗?

“W动力” 颜延:

猪都飞起来的时代已经过去 卷卷更健康

这次空前的降价潮无疑是行业大佬们内卷的结果,特斯拉几连降,比亚迪借年度改款降价。人家卖的好的都降,你卖不动的还死守价格,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大规模的价格战一触即发。

细想这种价格战,不仅是龙头们以价换量的策略,也是他们的竞争手段之一。对于他们来说,原本毛利率较高,降价后能带来大幅增长,以量又能换取更低的零部件价格,体量大了盈利更大。

但对其他新兴纯电车来说,高额的研发成本,和较高零部件采购价本来就压的他们喘不过气,跟随降价只能进一步加大亏损。

所以龙头们降价的真正目的在这里,就是拉高新能源车市的门槛,才能越发夯实自己的霸主地位。

当然,这种降价潮也是市场决定的,去年市场的萧条加上今年疫情放开让大家认为,今年是时候该放手一搏,而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集体价格战就是冲锋的号角。

新能源市场猪都能起飞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往后的淘汰赛会更精彩。

“阿贵看车” 凌玉贵:

这是生死选择,而不是降不降价的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能源汽车市场被特斯拉一波降价卷起了一阵巨浪。先是赛力斯,接着蔚来、埃安……一时间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降价潮一浪高过一浪。接着,2月份轮到了合资品牌,先是广汽丰田BZ4X降3万掀起了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降价潮,不想一汽丰田BZ4X、东风日产艾睿雅更狠直接降价6万元……

这多少让消费者大呼过瘾,终于等来了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平民价”。其实作为消费者,谁都希望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车。然而令阿贵哥担心的是:许多新能源车型本就亏本卖,多个品牌甚至每卖一辆车动不动就亏十万八万的,可如今在整体成本居高不下时又大降价了,如何赚钱,如何持续亏本?这让阿贵哥想起了一品牌领导所说的“对于价格战,不降是死路一条,降了也可能是死,但不得不降”……这多少让人有点心酸。

想起去年特斯拉财务报表的利润率动不动就30%左右,而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却游离在亏本甚至破产的边缘,真的是太难了。最近,又有不少关于**新势力撑不过去下半年的报道,多少让人感觉市场的残酷。

可更残酷的是降价了却未必能拉起销量,实在是伤不起。更让他们伤不起的是特斯拉宣称成本可降50%,这意味着其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这无疑让整个车市风声鹤唳。很显然,这不是你跟不跟降价的问题,而是关乎着一个品牌是生还是死的问题,且你没有选择!

“鬼斗车” 王魁军: 

不跟速死 跟了还能搏个机会

从目前来看,国家引入特斯拉这条鲶鱼算是成功的。明眼人看得出来,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逐渐释放,边际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开年便擎出降价撒手锏,打得国内一众新能源车企茫然不知所踪,跟还是不跟或将成为面临生死的抉择。跟风降价如果还是没有销量,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许会像威马等一众品牌速死,不跟市场占有率会被迅速蚕食,进而慢慢死去。其实鬼哥反倒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毕竟这种看似寡头即将诞生的态势可以激发国内一众新能源造车势力的绝地反击,更可以捎带脚提升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信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怀揣必死之心,拿出看家本领殊死一搏。如今的车市竞争早已变成胜者通吃,这样还可以加快国内车企三大三小的兼并重组,从近期几大央企领导调整便可看出端倪。

文章标签:
指触经典车
 
相关推荐
三个司机 7.2万粉丝    5738作品 关注 三个司机,让买车更轻松。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