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23年5月29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3年4月24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 Model X 、Model 3及国产Model 3 、Model Y汽车,共计1104622辆。
关于此次特斯拉召回的原因,在信息中也有提及。召回是因为该部分车辆没有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策略,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可能没有提供足够提醒,存在误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增加事故风险。
一直以来,有关特斯拉的安全问题讨论不止,特斯拉的安全事故也多次登上过新闻热搜。例如2020年6月,江西南昌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路上突然失去控制,提速至127km/h,最终撞上土墩起火。还有之前林志颖驾驶特斯拉时偏离车道撞击围栏导致大火燃烧等。虽然调查事故起因时,不少专业人士称难与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脱开干系,但是特斯拉的态度一直十分强硬,甚至傲慢。
然而此次的大规模召回,可以看到特斯拉也逐渐认识到相关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可拖延性。据悉,特斯拉将会对召回车辆通过OTA升级完成相关整改。经过此次升级,特斯拉在不具备能量回收制动强度选择的车辆上,提供选项以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强度,车辆能量回收制动策略的出厂默认状态进行相应调整,并且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会给予提醒。
取消强制单踏板、给车主提供自主选择权限,此项更新是一次对饱受争议的单踏板模式非常重要的完善。数据显示,此番“低头认错”和“改过自新”,对特斯拉销量的影响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大。特斯拉作为纯电动汽车车企“一把手”的实力犹存,市场竞争力甚至得到了提升。
此次大规模召回,可以看出单踏板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缺陷,会对日常驾驶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特斯拉的“低头认错”和“改过自新”,一方面警示各大新能源车企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需要注重技术入门门槛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培训,另一方面也再一次证明负责任的企业比“嘴硬”的企业更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在解决相关问题以后,特斯拉的车型产品力也能得到一定加强。至于是否选择,目前可以等待做好完善以后特斯拉车辆的表现再做决定。
数据不说谎!全新MG4 VS 海豚 VS SU7极热防晒隔热降温横评,谁是王者
蔚来李斌:有信心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座座都是头等座!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全新上市
【E汽车】3000万背后的答案:上汽通用五菱凭什么逆天改命?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央企新势力乘风启航
直面烈日!全新MG4 VS 海豚 VS SU7隔热大PK,影响因素竟这么多
400万信赖,再启风华!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比亚迪销量领跑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霸主地位凸显
7月30日,元UP正式加推301KM领航型,售价7.48万元。并同步上新了两款车色,以持续进化的产品力,为全球年轻人打造活力出行新选择。
进入8月,各大车企陆续公布了7月新能源车销量
2025年过半,上半年比亚迪销量销量领跑全球市场,海外市场销量超47万辆,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综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全面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有了成效。一路向前,期待未来更多的精彩时刻。
比亚迪事件:如何在网络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坚守?
当2025年车市半程战报揭晓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登上了造车新势力榜首:零跑汽车以22.17万辆的交付量,终结了理想连续两年的统治。这家被戏称为“半价理想”的品牌,很短时间内便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逆袭。那么,零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当行业陷入参数内卷、安全标准模糊的迷局,北京现代以一场全球首个厂商对媒体开放的“真”实测活动,向世人展示了何为“真质力”造车。这不是浮夸的营销口号,而是以全球标准为尺、以真实数据为证的硬核宣言。
天生抵御红紫外线?全新MG4 VS 海豚 VS SU7防晒大横评!硬实力如何?
如何实现品牌跃升?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从技术实证、信用构建、极限验证,为汽车品牌长期发展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清晰路径。
实际体验+门店专访,一条视频告诉你,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到底靠不靠谱。真赔?真负责?看完你就知道了。
上半年交付同比增长71%,深蓝汽车赋能新央企奔赴新征程
7月31日,特斯拉V4超级充电站在贵阳市海豚广场正式上线。这是特斯拉最新一代超级充电桩首次进驻贵州,并面向非特斯拉品牌新能源车辆开放使用,进一步推动本地新能源补能网络向高效、智能、开放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