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能否抗衡DM-i?比传统四驱省钱省油,长城Hi4插混解读

能否抗衡DM-i?比传统四驱省钱省油,长城Hi4插混解读

新车评 3浏览 2023-05-31 IP属地: 广东

插混车型,车价向油车看齐,可油可电,不充电还能更省油,并且可以享受绿牌政策,试问这样的条件哪个消费者能拒绝?尤其是对经济性相对敏感的消费者,所以20万元内,不管轿车还是SUV,必然快速全面转入插混时代。

主攻燃油经济性的插混DM-i固然已经先行一步成为大热门,但是,消费者需要更多元化的选择,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可能呢?长城的答案是Hi4四驱电混,能应对更多变的路况,且比传统四驱省油、价格入门槛更低。

能否抗衡DM-i?比传统四驱省钱省油,长城Hi4插混解读

四驱混动有什么好处?

这个问题分两部分答,先说四驱的好处。理论上,在湿滑、泥泞、雨雪路面,或者是复杂路况下出现单边桥,少部分工况下车轮打滑等情况下,四驱较两驱要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统计数据显示,两驱车死亡率普遍高于四驱车。

能否抗衡DM-i?比传统四驱省钱省油,长城Hi4插混解读

大家都知道四驱车油耗高,以油价高企的当下,一台普通的前驱SUV每行驶一公里成本要在6毛钱以上,而四驱燃油车要在此基础上增加至少四分之一的成本,对一般家庭来说一年下来油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四驱混动的好处,是相比燃油四驱要更省油,甚至比燃油前驱车也省,经济性使更多普通家庭拥车成为可能。

所以,四驱混动可能会有比以往四驱车型更可期的未来。

能否抗衡DM-i?比传统四驱省钱省油,长城Hi4插混解读

Hi4四驱电混能做什么?

长城全新智能电混四驱技术Hi4,H(Hybrid)混动、I(intelligent)智能、4(4WD)四驱系统。系统主要部件包括新一代混动专用发动机(1.5T或1.5L)、混动专用变速箱+前桥电机、150kW后桥电机,以及低内阻动力电池,采用三动力源双轴分布,前后轴荷比接近50:50,实现前后桥更均衡的配重。

能否抗衡DM-i?比传统四驱省钱省油,长城Hi4插混解读

其中,发动机最优工程热效率可达到41.5%,采用米勒循环+16:1的超高压缩比、980度VTI增压器等先进技术,1.5T发动机油耗在老款基础上降低6%,1.5L则降低7%。前驱动总成传动效率98%,后驱动电机效率达到96.5%。

另外,Hi4还搭载iTVC 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对前后轴扭矩进行分配及动态调节,实现智能前后轴0:100-100: 0扭矩分配,更好地应对“低附着路面、爬坡、高速转弯、脱困越障”等复杂路况。为了节油,Hi4可在两驱和四驱之间智能切换,在路况良好且车速无需大扭力时采用两驱提升燃油经济性,在急加速、低附着路面或出现单边桥情况下,车辆会自动切换到四驱,提升安全性和通过能力。

能否抗衡DM-i?比传统四驱省钱省油,长城Hi4插混解读

长城汽车研发部部长王超介绍,Hi4会在9种模式下进行智能无感切换,具体工况包括两挡发动机直驱、纯电两驱、纯电四驱和串联驱动等,具体我贴图在下方,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看,由于并不需要人手选择,所以这里我就不展开细说了。

能否抗衡DM-i?比传统四驱省钱省油,长城Hi4插混解读

Hi4首搭车型枭龙MAX已在5月15日正式上市,指导价15.98-17.98万元,全系四驱,推3款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均为105公里,支持33kW的快充和3.3kW的对外放电,系统保电SOC为20%,也就是电池电量低于20%,发动机将强制启动为其充电,WLTC馈电油耗为5.5L/100km。

枭龙MAX提供标准、经济、运动、雪地和四驱5种驾驶模式,可与动力模式纯电、纯电优先和人智能混动进行自由组合,并提供3挡动能回收等级,分别为弱、标准、强,其中四驱驾驶模式下不可选动能回收强一档。另外,系统还支持选择单踏板模式。

能否抗衡DM-i?比传统四驱省钱省油,长城Hi4插混解读

Hi4和柠檬混动有何区别?

柠檬混动是P1+P3的结构,理论上和DM-i接近,就是多了个两挡变速器,而Hi4采用的是P2+P4的布局。说人话吧,就是把驱动电机拿到后桥,让它承担大部分的纯电驱动工作,如果你选择纯电驱去,Hi4的两驱是后驱为主,前电机稍加调整,大部分时候用于发电,在四驱模式下参与驱动前轮。

Hi4的好处是实现前后桥配重50:50,在相对极端的工况下车辆稳定性可更高。当然也有弊端,相对柠檬混动纯两驱,后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车辆,很多时候需要更大的功率输出,电耗也相对高,对应地就会导致油耗相对柠檬混动略高一些。

能否抗衡DM-i?比传统四驱省钱省油,长城Hi4插混解读

编辑说:跟着别人做,做得再好也只能做第二名,唯有另辟蹊径,方可竞争进而有超越的可能,这就是Hi4之于长城的意义。相比于其他还没有在插混路线上找到突破方向的品牌,如果长城能够坚持把这套东西应用到全系产品,并且把价格进一步打下来,那中国品牌插混第二的地位,就指日可待了。

来源:新车评网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新车评 8.6万粉丝    5553作品 关注 选车、用车、互动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