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上汽大众朗逸诞生史:中国特供是怎样炼成的?

上汽大众朗逸诞生史:中国特供是怎样炼成的?

买车大师 4浏览 2023-06-06 IP属地: 上海

2008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是四年一轮的公历闰年,这一年还是国际语言年、国际地球年、国际卫生年。曾有人这样评价道:“2008年是注定坎坷的一年,也是充满辉煌的一年。”

彼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经济衰退,寒气弥漫于各行各业。但与此同时,世界汽车产业重心也开始向中国转移,为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加速我国成为汽车消费大国和制造大国。

而就在这坎坷与辉煌并存的一年,一款“中国特供”的汽车出现在中国市场,引领中国汽车市场销量逆势向上,开启了新的辉煌,它就是上汽大众——朗逸

上汽大众朗逸诞生史:中国特供是怎样炼成的?

然而,朗逸诞生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在逆境中求生的奋斗故事。

寒气下的汽车市场

提到朗逸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到那段艰难的环境。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一场全球规模的金融危机正式引爆。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几乎遇到灭顶之灾,而全球的汽车行业也成了最先遭受冲击的实体行业之一,面临着购买力急速下降的难题。

上汽大众朗逸诞生史:中国特供是怎样炼成的?

首先是美系车企,2008年9月,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整个9月份美国汽车工业销售量下跌了27%,创下了17年以来的新低。其中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在当年二季度,共亏损241亿美元。

当时有市场分析师分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三大美国汽车巨头可能面临被迫申请破产保护的境地。而当时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也表示,可能会将通用和福特的债信评级调至更低的级别。

其次是日系车企,早些年,凭借二战后推出的一系列汽车政策保护与《机械工业振兴法》的制定,让日本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并在上世纪70年代借着石油危机的东风走向世界。但在2008年,日系车也已经不复往日的盛况,就连日系巨头丰田汽车也出现了多年来的首度亏损。

除了整车企业外,汽车产业链上游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更是哀鸿遍野,利润受损、订单不足还是小事,破产和并购直接成了上游零部件企业的家常便饭。可以说在2008年,大多数汽车企业都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那么2008年的中国汽车行业呢?

显然,中国汽车市场也没能幸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汽车产销连年高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中汽协数据,2008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5.21%和6.70%,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6.81个百分点和15.14个百分点。

上汽大众朗逸诞生史:中国特供是怎样炼成的?

彼时的中汽协助理秘书长朱一平曾表示,2008年国产汽车产销增幅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首次低于10%的情况。大环境的寒气不断加剧,使得各家车企开始积极寻找求生的可能性。

于是就在2008年,全球汽车市场遭受沉重打击的一年,中国汽车市场结束连年产销高速增长的一年,各大车企在寒气中寻找出路的一年,同时也是让上汽大众接下来几年内在国内轿车市场遥遥领先的一代神车朗逸,正式上市。

上汽大众的自救

前文提到了朗逸诞生的大背景,而事实上关于朗逸这款“神车”的出现,其实早有预料。

一方面,由于中国轿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起步较晚,底子薄、基础差,无论是设计、制造、技术等都与日系、欧系车企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中国轿车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宏大的轿车产业奋斗史。而这部恢弘的奋斗史,在早期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引进合资、自主创新。

先引进合资,学习外国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工艺,为中国轿车市场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待羽翼丰满之时,便开始尝试自主创新,最后过渡到自主开发,造中国人自己的轿车。产品落地后,如大鹏展翅般一飞冲天,引领中国轿车产业走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上汽大众朗逸诞生史:中国特供是怎样炼成的?

这样的规划实在是令人拍手叫绝,而提到从引进合资到自主创新的制度和政策设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邓小平。

彼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新旧观念交锋不断,“引进合资”是否可行也是一个难以定论的话题。就在此时,邓公一锤定音,开启了创办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的新型企业模式,为中国汽车史打开了新的篇章。

因此在当时看来,自主研发、制造是合资汽车企业的必经之路,这也为朗逸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在21世纪初,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竞争对手不断发力,凯越、伊兰特、花冠等车型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开始向家用车方向倾斜。

而上汽大众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先行者,自然凭借着灵敏的行业嗅觉感知到了压力。虽然上汽大众此时已经有了多款车型,但从德国引进的大众轿车和中国式审美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上汽大众亟需推出一款真正适合中国家庭消费者的轿车来打开家用车市场,同时也为上汽大众自主化造车补足最后一块拼图。

上汽大众朗逸诞生史:中国特供是怎样炼成的?

于是在2006年11月18日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上汽大众正式揭幕了一款概念车——Neeza,这是一款以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哪吒为灵感源泉,集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汽车工业科技成果于一身的概念车,也是首款具有国际水平的本土开发概念车。

Neeza概念车的出现,正式标志着上汽大众有了首款具有国际水平的本土开发概念车。也就是说,此时的上汽大众已经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接下来只需要拿产品交给市场验证。于是,就在Neeza概念车亮相后不到两年的时间,朗逸上市了。

仔细观察第一代朗逸与Neeza概念车,会发现这两款车有许多相似之处,上汽大众将Neeza概念车上亮眼的设计元素一一在朗逸上实现。这款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又学习了德国优秀设计的朗逸轿车一经上市,便使中国消费者的传统审美印象大大改观。

上汽大众朗逸诞生史:中国特供是怎样炼成的?

而就在朗逸上市后不久,全球车市就经历了前文中提到的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滑铁卢”。这对于许多车企而言都是十分艰难的阶段,但有着朗逸加持的上汽大众却在寒气弥漫的行业中,开启了新的辉煌。

“铁打的朗逸,流水的前十”

朗逸在命名上就具备着深刻的寓意,“LAVIDA”是一个典型的西班牙语单词,有着生命、生活和希望的含义,代表着奔放动感的生命力量与乐趣横生的生活形态,表达了一种从内心深处迸发的激情与动力。

而其中文名字也彰显着上汽大众对于这款车的期待,“朗”代表着明朗、流畅的设计风格,“逸”代表了洒脱飘逸的驾乘体验。如此被寄予厚望的朗逸也并未令人失望,在上市三个月后,便迎来了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在2008年10月8日,朗逸上市三个月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在天津公布了一些车型的测试结果。最终,上海大众LAVIDA朗逸以47.4分的优异成绩一举获得该测试评级中的最高级别——五星级安全评价级别。

上汽大众朗逸诞生史:中国特供是怎样炼成的?

要知道C-NCAP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6年3月2日正式发布的首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在汽车行业内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也就是说,如果一款车可以满足C-NCAP的五星级标准,那么它的安全性能在市场中已经处于前列,可以满足复杂碰撞条件下的安全配置需求,显然朗逸做到了。

那么朗逸的市场表现如何呢?

200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轿车销量主要以家庭轿车为主。在Top10的销量排名中,桑塔纳、捷达、凯越、雅阁、卡罗拉都是榜上有名,而自主品牌也在这一年不断发力,奋起直追。

在“神仙打架”般的轿车市场中,一款车要突破固有的行业格局,做到榜上有名,显然不是一件易事。但朗逸凭借超强的产品力,完成了对市场格局的突破。

2009年对于朗逸来说,是积极融入市场的一年。在2009年12月份,朗逸单月销量突破了2万辆,全年销量达146455辆,已经成为中国轿车市场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也是上汽大众抢占轿车市场份额的功臣车。

到了2010年,朗逸已经彻底被中国轿车市场的消费者所认可,成为销冠。在这一年内,朗逸的整年销量高达251615辆,比排名第二的车型足足多出了18271辆。至此,朗逸正式开启了长达数年的霸榜之路。在轿车市场销量榜中,也常年流传着“铁打的朗逸,流水的前十”的传说。

上汽大众朗逸诞生史:中国特供是怎样炼成的?

如今提起朗逸,很多人想起的第一个词便是“中国特供”,这四个字的背后,代表着朗逸从研发到量产,从量产到销售,全部在国内市场完成。也就是说,朗逸是真正的为国人而生。

大师观察

回顾朗逸的成功历程,表面上看是自身产品力、设计的成功,但细究其背后原因,则要归功于上汽大众人的智慧。回首上汽大众过往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从最开始的引进合资到实现自主创新,从没钱、没技术到凭实力领先汽车市场,于寒气中砥砺前进,于迷茫中探寻光明。

《格言联璧》中有言,“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上汽大众便是如此,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一次次翻山越岭,奋楫前行,勇攀高峰。如今,上汽大众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一面旗帜,在未来,上汽大众将继续为中国汽车工业史谱写更加华丽的篇章。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买车大师 7万粉丝    5063作品 关注 明明白白买车,就找买车大师。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