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广以及各种政策倾斜下,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而绿牌和低用车成本无疑是打动消费者的主要原因。
但当充电费用不断攀升,用车成本逐渐向燃油车靠近,优势减弱之际,必定会引起热议。
近日,据多地网友爆料,进入7月份以来各地新能源车充电价格正在大幅上涨,部分涨幅甚至一度超过70%。受影响的包括上海、杭州、郑州和广州等在内的多个一二线城市。
对此,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品牌方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来说,夏季全国处于用电高峰期,电价可能会有所上调;另一个原因,则是过去部分地区处于推广应用阶段,现在只不过是把之前较低的价格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如此一来,充电价格未来是否会像油价一样涨个不停?
电价+服务费,一定幅度浮动
据钟叔驾道了解,商用充电桩充电共有两项费用,分别是电价及服务费。其中,电价是由国家规定的,价格浮动并不大。而充电服务费标准上限由省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或其授权的单位制定,用于弥补充电设施运营成本。
但据这次各地充电费用上涨的信息显示,服务费的涨幅最高可达一倍之多,不同时段的电价差距也高达一倍以上,且不同的充电桩公司,最终算法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异。
以特来电为例,同一充电站内不同时段的充电费用,原价设定是服务费固定+电费浮动,价格差高达一倍以上;而同一时间段内,优惠价和PLUS价格,则是电费固定+服务费浮动的计价方式,价格差在0.3元/度左右。
至于星星充电,同一时间段内,则没有原价、优惠价和PLUS价格之分。只是不同的充电站有不同的计价方式,有的采取电费固定+服务费浮动方式,有的采取电价+服务费双浮动的方式,整体价格差不大,维持在0.5元/度左右。
另外,有些充电站价格由当地子公司直接负责调控,甚至总公司都无权干涉子公司的决定。如果车主觉得所在充电区域价格昂贵,可以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段和地段进行充电,亦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
不盈利,充电何以健康
充电桩为何涨价?服务费上涨的背后,其实是充电桩运营企业普遍面临的亏损困境。
翻看一众充电桩运营公司的业绩数据后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充电桩运营商,都处于亏损状态。这样的局面有点像如今的新势力,除了特斯拉等少数公司之外,其他的诸如蔚来、小鹏等仍未能实现自我造血。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14.9万台。其中,特来电42.80万台,星星充电39.16万台,云快充34.36万台,国家电网19.65万台,占据前四名。
即使是暂居市场第一的特来电,2019年至2022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2.69亿元、-1.35亿元和-2600万元,也只是无限接近盈利的状态。与之相对,一些中小型充电企业却实现了稳定盈利,这就是重资产模式的利与弊。
从前有补贴的时候,起步较早的充电桩运营商大规模投放,如今却面临着老旧设备急需升级改造的难题,还需要极大成本的二次投资。钟叔驾道认为,用“上调”而非“涨价”来形容这次充电价格变化更为合适。要不然,又得大规模淘汰掉一批充电桩运营商。
其次,公共充电桩实际运营也会受限于充电效率问题。说白了,就是忙的时候很忙,甚至一桩难求。而闲时就会长时间空置,进一步提升运营压力。据业内人士透露,运营商这一轮调价,希望进一步调整时间与空间上的资源匹配问题。
属性和燃油有异,可调控
关于此轮调价,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充电价格是否会像成品油价格一样,犹如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钟叔驾道认为,两者的属性还是有所差异的。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同时,也是全球发电量最大的国家。
一个是进口,一个是自产,已经决定了两者价格的可控性。国际油价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跟涨不跟跌。但是从全国层面的数据来看,我国已基本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供需平衡之下可控性比成品油更高。
6月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实行新的电价方案,之后各个省市都实施了新电价。
而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也确实令电网承压。叠加夏季用电高峰和高温高热的天气,势必会逐渐增加用电负荷,也必然会带来电价的进一步上浮。电价上调的本质原因,就是用电负荷的增加。
因此,各地的充电费用都会有所上涨,这属于正常的市场供需关系调节,会在一定幅度内浮动,但绝不会无底线疯涨。
当然,相关市场监督部门也应该加大力度,防止充电桩运营商串通涨价、甚至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国家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让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走上快车道,绝不会让充电价格破坏了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蓬勃发展中,长安启源凭借其卓越的数智AI电驱技术再次引领混动技术的风潮。这次技术升级并非寻常的演进,而是对未来出行的既定承诺,是一次深刻的技术飞跃。通过高效数智电
新能源连续4个月创历史新高 海外销量首次突破3万12月1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公布最新销量数据:11月乘用车销量200079辆,同比增长约38%,环比增长约11
随着公务用车新政推行,各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正在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力度。近日,飞凡汽车获批上海市政府公务用车采购项目,向上海市政府交付18台飞凡F7进阶pro版担任上海市市级机关
导语由深圳特区报、读特、华声全媒体&华声汽车科技联合举办,奔奔车展协办的——2023(第二届)深圳“新年”欢乐购车节,将于12月23日—24日(星期六一星期日),在深圳福田•深圳特
为了安全性,奔腾B70做了场翻滚测试,这场面比电影还刺激
与山海相约,赴王者盛宴,11月29日,中国星进入4升时代——中国星智擎全程约驾体验会in武汉燃擎开秀,专业的媒体测评老师和吉利用户汇聚一堂,驰骋汉城,体验智擎驾趣,围炉点茶,探享雅
10层扁线技术、轻重量集成方案、0.27mm的硅钢片、智慧驾驶管理模式、智慧能耗算法、4核高算力电机控制器、可插混可增程的双驱模式.......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巨变中,长安启源携多
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如期来临,各家车企也进入了年终冲量的关键时刻,毕竟留给大家完成KPI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经历了年初价格战的惨烈之后,通过各种政策促销已经成为各大厂商的基操,用
今年表现亮眼的上汽大众,明年会更强势。12月1日,上汽大众官方发布消息公布11月最新销量,ID.家族持续热销达1.56万辆,突破单月交付纪录,ID.家族累计销量破20万辆,开创合资
现代汽车高性能电动车IONIQ 5 N,获得TopGear最佳汽车
谁能拒绝一个荣获TopGear年度性能汽车大奖的IONIQ 5 N呀!
全系官降三万元!汽车机器人极越01瞬间香了?
星瑞L智擎探店,引领中国星油耗进入四升时代?
这几天长安汽车在国际市场上赚足了眼球。先是11月27日,在泰国曼谷召开“长安汽车品牌东南亚发布会”;后是11月29日,在泰国车展重磅上市两款深蓝右舵车型DEEPAL S07、DEE
岚图追光 PHEV 在 11 月 17 日的广州车展上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 26.69 万起,现在预定还可享价值 3.3 万元的权益。值得一提的是,新车在短短 5 小时 11 分钟内订单量超过 10000 辆。它到底有什么魅力?试驾感受一下
12月1日消息,阿维塔科技宣布,11月阿维塔11交付4080台,持续热销稳步攀升;阿维塔12上市热销,大定订单突破20000台,批量交付即将开启。双旗舰比翼齐飞畅销国内的同时,携手
12月1日,一汽-大众第2700万辆整车——ID.7 VIZZION在佛山MEB智慧工厂下线。继去年10月24日第2500万辆整车下线之后,一汽-大众再次刷新纪录,站在了累计生产整
11月30日,福特蒙迪欧大马力E-混动版正式上市,共推出2款车型,厂商指导价18.98万元-21.98万元。新车在延续新一代蒙迪欧家族高颜值兼得大空间、高科技兼得高安全等优势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