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汽车商业评论 2870浏览 2023-08-01 IP属地: 北京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刘宝华
设计 / 琚 佳

晚上9点,南京一处街道,女孩杨杨趁着在路边停车休息的时间,打开了抖音直播。她的主业是一名婚庆摄影师,兼职开网约车。

杨杨开的是一辆换电版东风E70,月租金3900元,加上每天五六十元的电费,平均下来每天的成本差不多是180元。

这一天她已经开了6个多小时,跑了16单,流水差不多是300元。从早到晚只吃了一顿饭,杨杨很饿,就计划给车辆换电之后去找一位同行姐姐吃饭,然后再跑上几单。

两年前她就开过油车网约车,那时每天开13个小时流水能有700元,现在换了电车,每天开10个小时流水大概能达到五六百。杨杨每天开8小时,刨去成本,一个月差不多能有5000块兼职收入,她觉得也不错了。

不过,直播间有人向她咨询怎么租车,她的反应是劝退:“不要来开网约车了,你看我累得头都秃了,赶紧退车。” 杨杨在直播间展示一个拼车单的收入数据▼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事实上,仍有大量从业者正竞相涌入这个行业。有不少人是像杨杨一样把开网约车当作兼职来做,也有人是把开网约车作为下一份工作的过渡,其中也不乏因为失业、负债而来开网约车的人。

青山资本发布的《平台工人》2023年中消费报告显示:我国网约车平台注册司机总数已经超过1亿,仍然每天有超过两万新司机注册;去年跑过一次的司机接近3000万,目前日常在跑的网约车司机大约700万。

反反复复的约谈

网约车已经成为当下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22年新发的网约车驾驶员证同比新增32.6%,2023年每日新增的网约车司机数相比2022年又增长了接近5倍。

网约车司机人数大幅增加,但打车需求就那么多,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司机每天挣到的钱少了,而为了维持收入,开车的时长更长了。曾经月入过万不是梦,现在就比较困难了。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来源:青山资本《平台工人》

《平台工人》写道:“无论几线城市,还在坚持的司机们一个月歇不了一两天,每天出车十几个小时,强度早超过了996。但到手往往只有几千块,算下来时薪已经不如工厂打螺丝的价格。”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在一个网约车群里,记者看到一位成都网约车司机晒出了当前接单的截图,25.6公里流水为22.2元。“这就是成都滴滴的运价,现在这边的网约车卷得让人怀疑人生。”

7月26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滴滴出行、高德打车、T3出行、曹操出行、万顺叫车、首汽约车、如祺出行、享道出行、携华出行、及时用车、阳光出行、美团打车、百度打车、腾讯出行、携程用车等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公司进行约谈。

这样的行业约谈并不罕见。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网约车相关公司已被各级监管部门约谈20多次。反复约谈可能也说明,行业存在的顽固问题并不好解决,没法一蹴而就。

有不愿具名的网约车从业者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记者,这一次,主管部门集体约谈这么多网约车公司,可能跟近期深圳网约车司机计划联名上访有关。

今年6月,有深圳网约车司机称将到福田信访局反映实际困难和网约车价格问题。他们反映,网约车平台存在抽成高、打价格战、无证经营等问题,导致司机生存困难,一个月的流水就够车租电费维修费。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深圳司机反映的问题差不多也是当前网约车行业的普遍问题。

这次官方约谈也指出:当前部分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公司存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随意调整运营规则、侵害乘客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问题,存在不稳定风险隐患,甚至个别平台公司出现了运营安全事故。

约谈提出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维护司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六项要求。其中,在维护司机合法权益方面,明确提出“加强与司机群体的沟通协商,落实落细降低过高抽成比例民生实事要求”。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还曾印发《2023 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目标就是推动主要网约车和道路货运新业态平台公司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者会员费上限,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不同的网约车平台、不同的单型,抽成比例有所不同。杨杨展示的流水单显示,有个拼车单抽成比例是28.9%,有个快车单抽成比例是25.7%。

浮动的合规率

开网约车需要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即人车双证齐全,才是完全合规的。

“现在政府强化网约车行业的合规化工作,合规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推进的。”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根据交通运输部官微披露,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共有31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5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79.0万本、车辆运输证243.4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7%、3.3%。

这些都是网约车行业合规化工作的成果。虽然579万与日常在跑的网约车司机数量700万两个数字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强力监管之下,行业合规率总体还是在往上走。

交通运输部每月发布网约车平台和聚合平台的合规率排名及增长情况。合规率统计包含接单车辆合规率、接单驾驶员合规率、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三项指标。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来源:交通运输部官微

今年6月,在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按订单合规率从高到低的分别是享道出行、如祺出行、携华出行、T3出行、万顺叫车、及时用车、曹操出行、阳光出行、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其中,最高的享道出行为93.9%,最低的花小猪为43.1%。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来源:交通运输部官微

此外,在主要7家聚合平台中,按订单合规率由高到低的分别是滴滴出行、高德打车、花小猪出行、美团打车、百度打车、腾讯出行、携程用车。其中,最高的滴滴出行为72.8%,高德打车为68%。

从合规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平台的合规率相比上月有所提高,但也有一些平台,合规率是下降的。另外,没有一家公司的合规率能达到100%。

网约车资深从业者王庆表示,完全合规的平台不存在,因为合规要求出台之前,有一些司机和车辆已经在平台上了,现在没办法把所有不合规的给清理掉,只能慢慢转化。

数据还显示,6月180天以上未传输数据的网约车平台有61家之多。这些多是小公司,基本可以判断,它们在行业竞争中很难活下去了。

7月12日,浙江省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对8家网约车平台的宁波分公司出具了要求临时下架的通知函,实施不少于7天或15天的临时下架处罚措施。

原因包括:有的平台经营者已不具备线下服务能力、经营条件与许可条件不符,且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到位;有的未按规定上传信息,且车辆信息、驾驶员、订单、乘客评价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未取得人证车证等。

这些网约车平台被要求完成整改,待通过核查后才能重新上架运营。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依托于聚合平台开展业务,从聚合平台获取流量。

纪雪洪向记者解释:“聚合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合规的运力接入,所以,监管部门要求,聚合平台对接的必须是拿到资质的网约车平台,同时,网约车平台接入的司机和车辆都应该是车证和人证齐全。”

此前,4月25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到“要督促网约车聚合平台及合作网约车平台公司落实明码标价等要求,不得以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督促网约车聚合平台不得干预网约车平台公司价格行为,不得直接参与车辆调度及驾驶员管理”。

在6月7.63亿单网约车总订单中,聚合平台就完成了2.18亿单,占比接近29%,环比上升4%。

聚合平台所占订单比例在逐步提高。下一步,网约车行业的合规化发展,对聚合平台的监管可能是一个重点。

逐渐饱和的运力

今年4月6日,济南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知。截至今年3月底,济南市共注册69家网约车平台企业,注册网约车17800辆,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35983人。根据统计数据测算,“目前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

因此,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提醒有意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人员做出理性从业选择,建议网约车企业谨慎投资本市网约车市场。

济南不是孤例,今年以来,长沙、东莞、三亚、温州、遂宁等多地发布了网约车饱和预警。长沙、三亚、上海还宣布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业务。

市场饱和,网约车司机最有体会,有人吐槽:“现在什么奖励都没有,你就知道司机有的是了,它已经不缺司机了。”

但目前,不少平台仍然在四处招揽司机。这可能说明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大,需要随时补充新鲜力量。

看完这组数据你还想开网约车吗?

今年4月20日,东莞交通运输局曾披露一组数据:有不少此前已进入行业的网约车驾驶员因收入不符合预期而选择主动退出网约车行业,第一季度全市共有1665辆网约车退出营运,其中个人车辆454辆。

眼看着网约车运力日渐饱和,但没有人知道网约车市场是否已经见顶。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显示,今年6月共收到订单信息7.63亿单,环比上升3.7%。参照2020年12月历史最高的8.1亿单,王庆相信网约车市场还有上升空间。

在他看来,网约车企业除了继续提高合规率,还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网约车是基石,要利用这个平台,找到上下游的突破点。比如,Uber就开展了外卖业务。”

T3出行CEO崔大勇在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曾表示,“网约车行业头部效应日益凸显,想要进入决赛的平台,必须满足坚持合规运营、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建立生态圈、拥有智能化能力等四个条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约车早已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行业也经历了数次调整。现阶段的平台业态又给网约车企业以及网约车司机带来了新的考验。很多时候,是走是留,可能都身不由己。(杨杨、王庆为化名)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7112粉丝    6278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