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极客汽车 4浏览 2023-08-04 IP属地: 广东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曾经高攀不起,如今触手可及。

这句话套在如今的汽车上,能得到有很多印证:比如,曾经「寸秒寸金」的百公里加速能力,在电动车上习以为常;曾经概念车和旗舰车型上「尝鲜」的 HUD,越来越多成了新车的标配;曾经豪华车象征的空气悬架,如今成了中高端电动车们的卖点之一。

这并不夸张。自从 1957 年凯迪拉克在 Eldorado Brougham 上用到了现代的空气悬架以来,空气悬架一直豪华车升级体验的配置。一个简单的例子,2014 年当保时捷给 Macan 搭载上空气悬架时,是同级中型 SUV 中第一款装配空气悬架的车型。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从宝马 7 系、奔驰 S 级、奥迪 A8,到路虎揽胜、宾利、保时捷,70~80 万起步的豪华 D 级车,或者那些看起来不太豪华但价格不菲的商用重卡们,才是空气悬架的舞台。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那时空悬的价格也颇为感人,宝马 7 系的魔毯空气悬架,选装 3~4 万;奔驰 S 级 E-ABC 魔毯悬架,由于额外搭载主动液压系统,选装较基础版空悬高出了 9~11 万元。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在欧洲人眼里,「少而贵」的空悬绝对是金字塔尖上的奢侈配置。

这种局面,直到新能源时代开始转变。2017 年,蔚来在 ES8 上搭载空气悬架,搭载空悬的车型价格来到 50 万以下;然后是理想、极氪、岚图、高合、比亚迪…… 越来越多 40 万级,甚至 30 万级车型有了空气悬架。

特别是随着标配了空气悬架的理想 L9、L8/7 Max 大卖,空气悬架的市场水涨船高。截至 7 月底,理想 L 系列正式交付一周年,搭载魔毯空悬的车型累计交付突破 20 万辆,其中搭配魔毯空气悬架™的比例达到了 93%。要知道 2022 年全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空悬新车总装车量也只有 23.8 万辆,装配率 1.2%。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空气悬架一跃从遥不可及的金字塔尖,变成了智能汽车们唾手可得的升级配置,着实让人傻眼。空气悬架的「密码」,是如何被中国人解开的呢?

打开空悬的「潘多拉黑盒」

「买方案可以,但你们只能买全套现成的软硬件、系统方案,用车身适配我们的空簧。」

身处汽车行业的人对于这套话术恐怕不陌生。全套的黑盒方案,是传统汽车领域供应商的常见操作,空气悬架也不例外。当时行业内空气悬架三巨头:大陆、威巴克、AMK,都是提供集成系统方案。

上边那句话,就是 2019 年理想决定使用空气悬架时,国际供应商给出的答复:只提供全套方案,无法跟根据整车开发需求改动。这样一来,车辆的零部件性能需求、底盘布置都需要根据空气悬架调整,等于为了空气悬架这盘醋,要重新包一顿饺子。

不仅整包方案无法适配车型,量产的需求也无法匹配。根据理想汽车整车电动副总裁刘立国回忆称,理想早期就计划在车型上标配空气悬架,并要求供应商准备每月 1 万套的产能。这受到部分供应商的质疑,甚至连帮助对方投资在中国建厂生产的建议都被拒绝了,「三四十万的中国车,怎么可能一个月卖 1 万台?」

这个质疑不只是针对理想,恐怕是针对当时整个空气悬架市场。毕竟 2019 年,大陆、威巴克、AMK 三巨头占据了全球空气悬架市场份额的 80%,在他们的经验看来,就算是 BBA 也很难在一款车型上一个月卖出 1 万套空气悬架。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购买整套方案的路走不通,留给自主品牌的路只剩下国内供应商。区区一个空气悬架,还能让它卡了脖子?

事实上空气悬架不是一个简单的零部件,可以拆分成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可变阻尼减震器、ECU、系统总成等 5~6 等核心零部件,不仅结构复杂,各零部件间的配合也至关重要。最终,理想选择了其中两家具有潜力的供应商——孔辉和保隆。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选择国内供应商到阻力并不小。比如,当时的孔辉科技刚成立两年,前身是做商用车空悬和前瞻技术研究的长春孔辉,乘用车工业化的经验并不丰富,甚至还没有正式的项目量产。

这时候主机厂与本土供应商联合开发的优势开始显现:供应商负责方案设计,主机厂负责工业化合规。双方合作开发不仅能适配车型个性化需求,也能同时进行深度合作:理想参与产线策划和检测,建立了专用产线,从产线设备的选型到开发工艺参数的验证,全部与供应商共同决策,来确保生产的稳定与可靠。本土供应商也能一次投入两套模具,同时验证 A、B 方案,开发效率提升;开放二级供应商权限,共享产线智能监测数据等等。

这种合作模式下,空气悬架从以往整包方案,向拆分采购模式进化。主机厂将空气悬架系统分拆成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空气弹簧、传感器等产品,灵活、快速、自研可控。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在据盖世汽车公开数据,今年 1~6 月,孔辉和保隆分别为中国空簧市场第一和第三,总份额超过 60%。前边提到 2019 年还没有乘用车量产项目经验的孔辉科技,今年初,三条理想专用的空簧产线单月产能 2.5 万套;保隆科技目前空气弹簧最大年产能已经达到 50 万台。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随着本土车企和供应商的共同成长,空气悬架的价格也被打下来。据本土供应商透露,目前价格已经是国外供应商的 70%左右。

在更大众化的车型上搭载空气悬架,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什么是更适合「中国体质」的空悬?

作为一套由减震系统、气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构成的底盘稳定系统,空气悬架利用传感器、计算执行机构、空气弹簧+CDC 电磁减震器结构一起,将原本固定的刚度和阻尼变成可以的调节。这样,车辆和地面之间就像有一个可软可硬、可薄可厚的地毯,能让车身像阿拉丁神话中的「魔毯」一样舒适、平稳、丝滑。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舒适,是大家对于空气悬架最基本的需求。决定舒适性和减振效果的核心部件就是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就像一个「气球」,在其充放气时,车辆高度也随之上升或下降,可以为车辆提供支撑力和减振效果。一般来说,空气弹簧刚度越高,车身稳定性就越高,但舒适性会随之下降;反之亦然。同时,空气悬架还要与整车 NVH 的配备,在不同地理环境、路况条件下的表现,也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舒适性。

简单来说,要打造一款适合中国市场的空气悬架,不仅需要一套合适的空气弹簧,也需要空气悬架与整车控制之间的匹配,以及专门针对中国环境和路况的调教。

以理想 L 系列搭载的魔毯空气悬架为例,作为一款家庭用车,老人和孩子对于车内的噪音振动更敏感。因此,理想专门对隔振设计、软件控制进行优化,自研空气压缩机支架隔振装置,最终在车辆静止时、空气压缩机工作的状态下,车内一二排的用户基本感知不到工作声音,其静谧性超过了很多豪华品牌。

比如,为了达到极致舒适的目标,理想团队制定了一套主观评价体系,从车身控制、悬架隔振入手,拆解出 30 项舒适性指标,从 30 个用户场景维度全面考察一台车的舒适表现。专门针对中国地理环境、路况条件南北差异巨大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验证,覆盖覆盖了从城市到高速、从道路到桥梁到桥面大起伏、从柏油路到水泥路方砖路等上百种典型工矿,空气弹簧调校 150 组、减振器调校 330 组、橡胶与液压衬套 132 组、轮胎 88 组……

与此同时,理想汽车的魔毯悬架还会和自研的数据算法系统「连山平台」进行联动,把 7 个专属传感器实时感知的路面信息上传到平台的后台系统,持续优化体验。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车企对空气悬架研发的深度参与基础上,根据自家车型特点和用户需求来重新调教。如果当初选择的是整包方案,就只能调整整车来适应这套空悬了。

开不坏的丰田,修不起的空悬?

解决了舒适性的问题,摆在空气悬架面前的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耐用性。

正所谓“开不坏的丰田,修不起的空悬”,空气悬架决定支撑和减振效果的核心部件之一——空气弹簧中的囊皮是橡胶材质的,橡胶材质的耐用性远低于传统螺旋弹簧。

这也是以往传统汽车上空悬被看作「奢侈品」的原因之一:咬咬牙,花几万块钱就能上空悬;但后续的故障率和维修价格,恐怕要咬碎后槽牙了。这意味在空气悬架上做科技普惠,对耐用性的要求更高。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如何在舒适性和耐久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呢?理想研发团队给出的方案是:降低囊皮厚度,兼顾舒适性和耐用性。但囊皮厚度越薄,对工艺的要求越高。

为此,将空气弹簧高低温动态疲劳耐久试验 680 万次,做到了 1.5 倍于行业水平;整车级验证大于 1000 万公里,高于行业水平两倍;空悬专项强化耐久最长 34 万公里。在极限高低温测试方面,也将空簧行业标准的低温下限-30℃,降低到了-40℃,覆盖东北、西北等极寒气候下的用户需求。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经过一系列在耐久性上下功夫后,根据理想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已经交付搭载空气悬架的 20 万辆车中,累计行驶 16.6 亿公里,其中因自身质量问题空悬失效的案例为零。同时,理想也承诺了 8 年或 16 万公里的质保,超越使用海外供应商空悬产品的合资、进口车企给出的质保期限。

这让空气悬架这个昔日的「奢侈品」,不仅变得买得起,而且用得起、用得住。

舒适 vs 运动,鱼和熊掌兼得?

一直以来,空气悬架几乎是「舒适」的代名词。根据理想车主的 NPS(净推荐值)调研结果显示,乘坐体验和驾驶体验是用户向他人推荐购买理想 L 系列车型的第一和第二理由,有 96.5%会把驾乘体验作为推荐理由。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空气悬架的舒适属性,与理想 L 系列家庭向用车的舒适需求匹配,诞生了以舒适为主的理想魔毯 1.0。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用户不满足于舒适:「如果一个人开车时,能多点运动体验就更好了。」

即将在 8 月开启 OTA 升级的理想魔毯空气悬架 2.0 ,就兼具了一定的运动属性,通过对域控制器进行车身控制算法的升级,提供舒适魔毯、运动魔毯两个选项。舒适魔毯保留了 1.0 的舒适、标准、运动三种舒适度模式;新增的运动魔毯同样提供了舒适、标准、运动三种舒适度模式。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在运动魔毯的运动模式下,空气弹簧的高度降低,让悬架整体表现更紧致,稳定性和支撑性更好。

以理想 L7 Max 为例,在运动魔毯的运动模式下,车身降低,日常急刹车时最大俯仰角速度相比舒适魔毯下的运动模式降低 30%,稳态俯仰角度减小 15%。在 80km/h 车速变道时,模拟城市道路快速避让,侧倾角速度降低 35%,最大侧倾角度降低 20%。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GeekCar 抢先体验了魔毯 2.0 系统,最直观的感受是:在连续起步、刹车时,车头俯仰、点头的幅度明显变小了,整个车身的稳定性提高;在紧急变道时,侧倾的幅度也没那么大了,回正速度更快。

空悬的秘密,被中国人揭开了

对于一款长超过 5 米的大中型 SUV,如果要追求运动型轿跑般的驾控体验,着实有点强人所难;但是运动魔毯在原本舒适性的体验上让运动模式更运动,属于「更多选择更多欢乐了」。

而且对于以晕车体质的人来说,运动魔毯在急加速、急刹车、快速变道时对车身俯仰侧倾的改善,舒适度提升的也不止一点点。

最后

「自主品牌为什么那么执着于自研?」

面对高举自研大旗的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疑问。其实从空气悬架这个小小的零部件上,就能看到自主品牌和国内供应商们自研的心路历程:从没得选的整包方案,不得不调整自己适应供应商;到摸着石头过河,根据自己的需求联合开发;再到重新定义更适合自己和中国市场的产品。可以说正是这种执着,才让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推出更多满足用户需求、常用常新的产品。

从顶级豪车的奢华配置,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卖点,中国人解开的不仅是空气悬架上车的技术密码,也是空悬行业增长的财富密码,更是智能汽车得以快速成长的密码。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相关推荐
极客汽车 7.4万粉丝    848作品 关注 专注汽车智能化、人机交互、自动驾驶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