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一线城市均落地了“认房不认贷”的重磅房地产政策,这意味着大家只要名下无房,便可按照首套房标准享受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而不再参考是否曾有过贷款记录。这样一来,对于想以小换大置换改善性住房的家庭来说,可谓大大的利好。而且这项举措的实施,也与国家鼓励多胎生育的政策相辅相成,毕竟孩子多了,房子也得够大才耍得开嘛。
除了房子要变得更大,日常出行的车子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便是二胎家庭,原先的5座车也肯定不够用了,如果再加上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是时候置换一辆更大的MPV车型了。纵观目前市面上的众多MPV,金字塔结构还是比较明显的,顶端食物链依然由别克GL8把持着,即便它有点儿小贵,体验感也不如中国品牌那样紧跟时代,但是GL8依旧是绝对的金字招牌,现象级霸主。不过从能否兼顾家庭使用场景的角度,我倒是不太推荐GL8,因为它长得太商务范儿了,而且走在大街上容易“撞脸”,缺少一定的归属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以主流自主大厂领衔的第二梯队,比如广汽传祺M8和上汽荣威iMAX8。
都是大块头,但配置各有千秋?
这两款车在品牌力、定位、尺寸、价格和消费人群上保持高度一致,我们选择了售价为23.28万元的传祺M8领秀至尊版,和23.38万元的荣威iMAX8至享版进行对比,这两个版本均是各车系的次顶配,基础配置比较齐全,能给到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为MPV来讲,尺寸是前提,不然无法发挥应尽的职责。在这方面,传祺M8与荣威iMAX8这两个“8”字辈几乎相同,轴距均为3000mm,只是在长宽高上略有差别,但最多也不过73mm,可以说是齐头并进了。
不过,如果细化到实际体验层面,两款车还是存在细微的差距,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后排上车的地台高度。经常带老人和小朋友出门的用户,应该都能体会到低地台设计的友好,在这方面荣威iMAX8的高度只有385mm,轻轻一抬脚就能够到,而传祺M8的地台高度则为450mm左右,会相对吃力一些。
此外在配置层面,我们选择对比的两个版本相差了1000元,荣威iMAX8是价格稍高的一方,但我却觉得它更超值。一方面,荣威iMAX8至享版是标配L2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像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前方碰撞预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和道路交通标识识别等样样具备,而这些在传祺M8至尊版上,则需要花6000元左右进行选装。
另一方面,荣威iMAX8至享版也为大家提供了更为舒享的体验,其具备尺寸更大的12.3英寸中控屏、支持前后20cm移动+二次翻折的第三排座椅、声场更强的BOSE音响,品质更讲究的前后排多层隔音玻璃,以及此级别少有的车载冷热冰箱,所以大家来评评理,这1000元多花得值不值?
既想马儿跑得快,还想马儿少吃草,有这好事儿?
对比完以上的静态天赋,我们把重点放在动态的行驶方面。传祺M8和荣威iMAX8均搭载了“2.0T+8AT”的动力总成,动力规格很高,有矩浪动力加持的传祺M8,最大功率可以达到185kW,最大扭矩为390N·m,发动机热效率也能超过40%,而荣威iMAX8也不差,最大功率为172kW,最大扭矩为360N·m,两款车的动力参数均超过了别克GL8陆上公务舱豪华型。
之前总说,MPV只要舒适不要动力,但实际上这个观点被我们理解跑偏了,相比轿车和SUV,MPV其实承担着更多拉人载货的职责,随着车重的增加,反而更需要澎湃的动力,而所说的不强调动力,是指不需要输出时的爆发感,因为绵密线性地速度攀升,会让驾乘者更加舒适。所以我们看到,现在这些主流自主车企的MPV车型,它们的动力参数并不弱,但是在调校上会更加注重细腻感,营造安稳的行驶体验。
跑得快是好事儿,但如果还能跑得省,那奶爸们就更该乐开花儿了,毕竟现在养娃成本挺高的,一块钱都得掰成两半儿花。在这方面就得夸夸荣威iMAX8了,不仅油箱容积比传祺M8更大(70:65),而且还能吃92号粗粮,按照目前北京的油价计算,荣威iMAX8加满一箱油需要568.4元,传祺M8为562.25元,几乎差不多的价钱,却能让荣威iMAX8多跑大几十公里。如果是跑长途的话,就相当于能够延后进服务区,甚至能在整趟旅程中,节省一次进站加油的麻烦,体验层面还是相当划算的。
舒适来源于品质,更来自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而在旅途当中,奶爸们总希望孩子能睡得香甜,老人能坐得舒适,媳妇能向自己投来赞许的目光,这时候一辆称心如意的MPV车型便能为你送上神助攻。
荣威iMAX8的前后排多层隔音玻璃,能妥善解决MPV后排空间静谧性不佳的问题,有效隔绝高速行驶所产生的风噪和胎噪,而传祺M8则需要提升到26.48万元的领秀系列顶配车型,才能享受这一配置。更夸张的是别克GL8,作为MPV界的标杆模范生,居然陆上公务舱全系都没有多层隔音玻璃,不知道是过于自信,还是有其他手段能解决噪音的问题,但是从我们对这三款车的体验来看,确实荣威iMAX8的静谧性是表现最好的。
除此以外,MPV车型的舒适,还来自于底盘质感和座椅设计。两款车的前后悬架结构相同,轮胎尺寸也均为225/55 R18,整体上都能充分消化掉路面的细碎颠簸,从而减少对驾乘人员体感层面的干扰。但是,荣威iMAX8采用了比较罕见的前悬铝合金羊角和下摆臂,以及大尺寸柔性衬套(比主流规格大13.5%-25%)和液压衬套,在保持前悬强度的同时,让簧下质量更轻。而传祺M8是基于SUV底盘演化而来,前悬采用的是铸铁羊角和铸铁三角臂,相较荣威iMAX8来说簧下质量更重,在实际驾驶中,会有细微的差别,没有那么自如、好开。
另外,相差较多的是座椅环节,在3月上市的2023款车中,荣威iMAX8在20万元以上的版本中均标配了航空座椅,采用扶手一体化设计,S-Nappa高级打孔小牛皮材质,并且像6向调节的睡眠级超宽航空头枕、4向调节的腰托,64度调节的腿托、69度靠背调节以及360mm超长滑轨,均为电动调节方式,并集成在了左右扶手内的操作面板,同时这块面板还能控制两张航空座椅的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
而在这方面传祺M8就差点意思了,加热通风按摩倒是有,但是座椅控制却都是手动调节,便利性和科技感都明显偏弱,再加上两款车价格几乎相当,就使得荣威iMAX8的性价比优势一下就凸显出来了。
另外这还没完,还记得荣威iMAX8首创的那个神奇设计嘛?没错,就是魔吧,可支持声控前后移动的中央扶手箱,让后排乘客拿取物品更加方便。并且车载冷热冰箱也内置于此,3-55℃的宽广调温范围,使其既可以在夏天冰镇饮料,也可以在冬天储存热饮,以及给孩子加热牛奶和食物,成为全家出游的好帮手,好搭档。
安全是红线,也是良知的底线
最后浅谈下安全性能,在此前中保研公布的C-IASI九款车型的测评结果当中,荣威iMAX8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3大测试项目中的7个小项中,全部获得G(优秀)评级认证,成为截止目前,中保研碰撞测试中成绩最好的MPV车型。
而传祺M8,则没有参与此次测试,别克GL8倒是敢于挑战,但是结果差强人意,在偏置碰撞测试中只得到P(差)的成绩,因此这就更能凸显出荣威iMAX8在用料和结构安全上的重视了。
写在最后
未来,随着二胎三胎家庭越来越多,大家对于MPV车型的需求量肯定是日趋增大,那么如何用有限的Money,去挑选一款具备越级实力的生活好搭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上述我们的对比当中不难看出,荣威iMAX8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即便别克GL8的名气更大,传祺M8的年头更长,但是作为后辈,荣威iMAX8在易驾性、静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均可圈可点,甚至很多环节还占据上风,强势压制。所以,巨头相争何为胜负手?其实大面儿上都差不多,关键就在于细节的品质和体验,而在这场对决中,显然荣威iMAX8做得更好~
上市3个月,交付超2万台——你以为广汽丰田忙着数销量?不!他们忙着给铂智3X做首次OTA!比新势力还快!这波操作,直接把用户需求拿捏死了
电动方盒子:一种是福特烈马、另一种是其他
月销超4万台以上 顶配裸车不到10万 吉利星愿是纯电代步车首选?
很多家庭第一次考虑买七座MPV,可能都是因为“空间不够用了”。从接送娃、照顾老人,到周末出游、临时拉货,越来越多家庭意识到:一台车得同时兼顾“生活”和“事业”,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2025年已经过半,回望过去的上半年,价格战、科技战等也让很多车企压力倍增,不管愿意与否,弱肉强食的市场规则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市场之争就是这样:能者居之。因此我们看到了吉利银河的快速崛起,更看到了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傲立潮头。
穿越生死线的救援先锋——58岁“老顽童”与他的钢铁守护者。
左手纯电,右手增程,烈马新能源能否成为最畅销“方盒子”?
最近特斯拉涨价新闻不绝于耳,那么现在还是入手特斯拉Model Y的好时机吗?
双销冠!双爆款! 岚图宣布全系车型升级终身免费三电质保
兄弟们,买电车是不是觉得设计同质化,满大街都是眯眯眼?今天带你看一台有脸有面儿,颜值能打的狠角色,长安马自达EZ-6!
2025年新能源市场持续内卷,而15万级SUV成为家庭购车焦点,其中,比亚迪宋PLUS在销量上依然强势,但为了争夺一杯羹,不少车企也都推出了相应的竞品来与之抗衡,譬如零跑C11,就凭借不俗的产品力获得不错的市场响应,毕竟自2021年上市以来,4年时间累计销量也超过25万辆。
奇瑞风云A9L上市稍有些晚,但不妨碍它搅动C级混动家轿的水。作为后来者,它能让吉利星耀8和比亚迪汉DM-i紧张吗?
【英俊的车车报道】随着7月12日岚图FREE+以21.99万元起正式上市,在15分钟内便收获过万订单的成绩,岚图汽车也正式开启“2025产品连击战”。在7月12日发布会现场,不仅有25万内唯一中大型SUV岚图FREE+的上市,还有25万级超强华为纯电SUV全新知音的亮相,这也是自......
别克至境首款新能源智能豪华轿车 “至境L7”
汽车市场里面的竞争尽管比较激烈,但有实力的车型往往都是自带光环,尤其是对新车型来说,抓住上市后三个月的热度期来提升影响力相当重要,坊间有句话是说:三岁看老。其实,新车型亦是如此,上市三个月市场表现就不给力,后续的市场之争就可想而知了。
各家都在推打着年轻人第一台车标签的产品,那年轻人第一台车到底应该是什么?我觉得是能买得起的最贵的,你觉得呢?
比亚迪打通全品牌“手车互联”功能,出行体验再升级
汉DM-i、星耀8、风云A9L,20万内插混C级轿车你选谁?
2025上半年车企销量,比亚迪吉利破百万,大众独守前三
相比很多新势力选手的卷,我更欣赏特斯拉Model Y上没太大存在感的语音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