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借上海车展重磅发布的超级黑科技“凝聚态电池”吗。
现场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称,凝聚态电池兼顾“高比能+高安全”,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
500Wh/kg!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的时候不禁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能量密度太炸裂了!
要知道,宁德时代去年发布的麒麟电池,基于811高镍三元正极体系,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能顶到350Wh/kg,这在目前已经是妥妥的业界天花板水平了。
特斯拉的4680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略低一些,能做到300Wh/kg。
目前市面上普及率较高的622和523三元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分别能做到250Wh/kg和220Wh/kg。
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就要低很多了,大约只有180Wh/kg。
假设凝聚态电池500Wh/kg的能量密度,没有吹牛逼且数据属实的话,那就是对目前市面上所有量产电池的终极碾压、降维打击!
原本续航700公里的车,装上凝聚态电池之后,在整车重量不变的情况下,续航可以直奔1500公里以上,极限一点的话,甚至续航上2000公里都是有可能的。
说它是压倒燃油车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它可能会把燃油车秒得渣都不剩!
凝聚态电池50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确实十分惊艳。
但,也仅限于此了。
以往宁德时代的发布会,风格都是简短而不简单,短短10分钟不到的时间里信息量巨大,非常烧脑。
可这次凝聚态电池发布会,根本不像宁德时代的风格,只延续了时间“短”的特点,内容却异常空洞,竟然开始讲起了情怀!
整场发布会时长仅为7分58秒,其中“前摇”占了前5分钟,连仓颉造字、莱特兄弟造飞机、阿波罗11登月……这些跟电池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都能扯出来。
结果到了讲凝聚态电池本身,吴凯只用了短短几句话就就讲完了,用时才2分钟不到,紧接着就鞠了个躬,光速下班!
纵观整个凝聚态电池的发布,除了500Wh/kg这个明确的指标以外,其他的全还未知。
-1-
首先, “凝聚态”到底指的是什么,就是个迷……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凝聚态物理竟然是当今物理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百度对于凝聚态的解释,也是十分高大上:由大量粒子组成,并且粒子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这也让产生了好奇心,凝聚态的物质到底长什么样?
结果,搜了半天除了一些抽象的微观粒子图,就是各种高校教科书,什么量子力学、场论、形核,也太前沿太高大上了。
后来进一步挖掘概念才发现,原来固态和液态本身就属于凝聚态的一种,怪不得说它是当今物理学最庞大的学科之一。
相对的,气体和火焰(等离子体),就不属于凝聚态。
严格扣概念的话,现在主流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不就是一种凝聚态的电池吗?
所以,宁德时代所指的“凝聚态电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只能用咬文嚼字的方式来猜测,其中“凝”大概指的是凝胶,“聚”大概指的是聚合物,连起来叫“凝胶聚合物电池”?
动力电池根据电解液(电解质)不同的状态,可分为液态、半固态和固态。
其中半固态电池顾名思义,电解质物理性质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可以是混凝土泥浆状的固液混合液,也可以是柔软富有弹性的果冻凝胶。操作大体上就是把部分电解液,替换成固态电解质。
相比纯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无论技术难度还是成本,都更容易实现落地。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行业内人士都猜测,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很有可能是半固态电池的一种?
不过,宁德时代却通过媒体发声,否认了凝聚态电池是半固态电池!
去年6月重庆车展上,宁德时代曾毓群首次对外提出了“凝聚态电池”这个词:“除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包括大家没有听过的凝聚态电池,宁德时代都在搞。”
这么看,至少宁德时代自己主观上没把凝聚态电池归到固态/半固态这类里。
另外,发布会上吴凯称:“凝聚态电池已经开启了民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可以达到航空级的标准,后续还会推出凝聚态电池的车规级版本。”
也就是说,凝聚态电池的重点目标客户,是飞机而不是车。
早在1957年,人类就创造出了首款电动飞机。
显然,电动飞机并没有活下来,原因也很简单,电池太重了。飞机选择烧油,主要还是因为燃油轻。
凝聚态电池的500Wh/kg能量密度,确实可以使同续航下电池重量降低接近一半。
但即便如此,有业内人士对凝聚态电池在飞机上的应用仍然是存疑的,毕竟汽油的能量密度约为3500Wh/kg,是普通电池的10-15倍。即便凝聚态电池再牛,也遭不住汽油能量的数量级碾压啊。
知乎上有人分析称,凝聚态电池如果成组后系统能量密度能做到400Wh/kg以上,在小型航空器上的应用还是有希望的,在大型民航客机上应用的可能性不大。
但上面这张发布会PPT上,偏偏放的是一张大型民航客机……
不过,不管用在什么机型上,凝聚态电池如果主攻的是飞机市场的话,也都可以推测,这电池大概率不会太便宜。
-2-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技术?具体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500Wh/kg超高能量密度?
虽然宁德时代官方给的资料非常匮乏,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宁德时代以往技术布局、上有产业链技术进展等等角度,去推测一波。
根据吴凯发布会上的介绍,凝聚态电池采用的是高动力“仿生”凝聚态电解质。
对于“仿生”二字,吴凯解释道,“构建微米级别自适应网状结构,调节链间相互作用力,在增强微观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电池动力学性能,提升锂离子运输效率。”
无论是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相比液态电池都存在一个硬伤“界面问题”: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会因为体积膨胀,容易导致与电极片接触不良。
简单可以理解为容易插销插不牢,导致充不进去电也放不出来电。
去年6月,宁德时代刚刚提出“凝聚态电池”这一概念的时候,恰好也发布了一项技术专利。
其内容大概是凝胶电解质的三维有机交联网络粘性很不错,与电极接触十分均匀,更不容易产生界面问题。
对于固态/半固态电池而言,其电解质大体上可以分为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3类。
聚合物电解质部分材料确实做到微观尺度下通过有机物碳链,将大分子排布称三维网状结构,而宏观尺度下观察,就会是类似“果冻状”的凝胶。
常见的聚合物电解质有PEO(聚氧乙烯)、PAN(聚丙烯腈)、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 PVDF(聚偏二氟乙烯)等等。
其中能形成凝胶状的,大概率是PAN(聚丙烯腈)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AN的优点是轻、阻燃效果好,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导电率低,进而充放电效率慢。
PMMA优点是阻抗小、导电性好,但受易燃这个缺点影响,应用前景并不高。
个人认为凝聚态电池使用PAN的概率更高。
根据东吴证券和国联证券的研究,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电解质不止用到了聚合物,还混合了一些氧化物电解质。
氧化物电解质的种类就太多了,锆、钙、镁、铝的氧化物甚至部分矿物都可以用。
这类材料大体上优势是成本较低、不可燃烧,但缺点是导电率偏低。
总体看下来,无论聚合物还是氧化物电解质,主要解决的就是电解液可燃的问题,二者混合起来或许性能上是有所提升的。但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固态电解质的导电性能确实不如电解液。
因此,宁德时代大概率会为了提升电池整体的导电率,在保留的部分电解液上动手脚。
比如,将传统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锂(LiPF6),部分或全部替换为导电率更高的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
不过,双氟磺酰亚胺锂想要替换主流的六氟磷酸锂,还有不少缺点需要克服,比如易水解、衰减快、高温高压电环境下热稳定差等问题。
同时,受制于其产业链成熟度不高,短期内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电池的成本。
-3-
锂电池放电的过程,从微观上看就是锂离子从正极跃迁到负极,正极和负极的能极差越大,理论上电池的能量密度就会越高。就像水电站大坝瀑布一样,落差越高,水落下的能量越大。
受制于电解液易燃的性质,工程师们为了不敢把电池正负极能极差拉的太离谱,怕的就是能量密度高了之后电池不稳定,容易热失控自燃。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电解液是制约正负极材料的一把“锁”。
而半固态电池将部分电解液替换为不可燃的电解质之后,恰恰解开了电池自燃这把“锁”,可以使用一些更激进的正负极材料了。
发布会上,吴凯也恰恰提到了,凝聚态电池将应用“高比能正极”和“新型负极”。
正极材料方面,可以替换为比NCM811镍含量更高的9系超高镍材料。
即便9系电池热稳定性比NCM811还要差,但在只要阻燃凝胶够给力,还是有一定应用可能的。
产业链方面,包括长远锂科、华友钴业、容百科技等企业,对9系正极材料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近几年实现产业化也是有希望的。
再激进一点,可以采用能量更高的富锂锰基作为正极。
算是目前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天花板了,其比容量可达到250毫安时/克,基本上是目前主流电池的两倍;同时额定电压高达4.5V,碾压三元锂的3.7V,可以轻松制成1000V以上的超高压电池系统。
不过富锂锰基材料相比三元锂材料,存在循环寿命差、衰减快、充放电慢等种种劣势。
同时,产业化水平还差的很远,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如果社友对电池前沿技术感兴趣的话可以私信我们,有空我们出一篇更详细的分析。
负极材料方面,可以大规模采用比目前碳负极比容量更高的硅基负极,如硅碳、氧化硅等等。
更激进一些的话,可以采用锂金属作为负极,算是目前负极材料的天花板了。这个我们在2021年底写过一篇,感兴趣可以戳:《电池技术要变天?下一代锂金属电池,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根据一位电池研发有业内人士的测算,使用富锂锰基正极+锂金属负极两种天花板材料,电池能量密度理论上可以大于450Wh/kg。
由此推断,宁德时代标称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这一数据大概率是短时间内不考虑产业化和成本的理论极限值,实际量产电池未必能有这么高能量密度。
写在最后
即便“猜灯谜”猜了,凝聚态电池还是有很多没法分析的地方的。
比如,充电速度到底如何呢?
虽然宁德时代官方没有透露数据,但有某家行业媒体爆料称,该电池仅需3分钟便能补能500km,10分钟便可充满。
要知道,小鹏G9 800V配合480KW超充桩,实现10分钟充电400公里就已经很厉害了。
也就是说,凝聚态电池充电速度是800V配4C超充的4倍多?
个人对网上爆料的凝聚态电池充电速度还是持严重怀疑态度的!
首先,想要达到这个充电速度,必须配合2000KW的充电桩,一个桩都快赶上一个小区的用电功率了,实在是太离谱。
这么大功率的充电桩,先不说造不造得出来,首先电网就不太能吃得消。
另外,凝聚态电池的循环寿命怎么样?这个就更难考证了,除非宁德时代自己公布实测数据。
发布会上吴凯称,凝聚态电池的车规级版本,今年内就能量产落地。
这不,2023一转眼就快过完了,会不会跳票、到底有多神,马上见分晓。
星愿屠榜 吉利在下一盘大棋
拨开迷雾看真相!全球车企高负债,中国车企排不上号
对于汽车行业来讲,普遍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特性,那就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看看2024年的全球车企资产负债率,福特负债率84.27%,通用汽车76.55%,大众集团68.92%。
从第一辆SU7 Ultra交付开始,有关小米碳纤维挖孔机盖的争议就没停歇过。
全球车企财报透视:数据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家庭能源系统正从“被动消费”迈向“主动创造”。便携储能全球领导者和全场景家庭绿电开创者华宝新能,日前以一场技术革命回应了这一趋势:在5月7日-9日举行的欧洲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电池及储能系统专业展——ees Europe 2025上,华宝新能正式发布......
吉利银河:安全与舒适的完美结合,驾乘体验全新升级!
海外车企有息负债占比普遍过高如丰田68%、福特66%,而比亚迪有息负债仅占5%,吉利、奇瑞也控制在20%以下。这种“无息负债主导”的模式,让中国车企更稳健避免了利息吞噬利润的陷阱。
小米汽车深夜发文道歉,回应了大家近期讨论最多的两个问题呀,一是给小米SU7 Ultra限制马力的问题,二是挖孔机盖的问题
2025年五一假期,哪吒车主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时刻。5月2日清晨,郑州何先生发现哪吒App显示“HTTP 502 Bad Gateway”错误,车辆彻底“罢工”。截至5月5日,超2000名车主在社交平台控诉:远程控车失灵、定位更新失败、甚至因钥匙锁车被迫钻后备厢逃生。一位车主......
因为家庭出行的需要,很多人都会考虑买一辆大型SUV,这样平时出去玩或者假期自驾游一家人都能坐得下。但是大型SUV车身都比较长,开起来会显得比较笨重,尤其是在一些窄路场景下,没有小车来得灵活、好开。可以说,灵活性是很多大型SUV车主最大的痛。那么,有没有空间又大,开起来又灵活的大型......
工信部公开向社会征集关于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阿维塔公开直播风洞测试,数据真实经得起验证,用实力打破质疑
大众当前面临的利润困境本质上是传统制造巨头向科技公司转型的必然成本。
车企财报大揭秘:财务背后的真相与格局分化
豪华SUV的标杆答案!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GLC诠释出行三重奏!
坐拥百万级沙发的东风日产N7,真是“换壳”某007?
比亚迪海狮07EV护航赵心童夺冠,全球销冠品牌再添星光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显示,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企,但国内外车企呈现分化趋势。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明显下降,比亚迪表现突出,半年降7个百分点至70.7%,年内有望进入6字头区间。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丰田、大众等国际巨头总负债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盲订开启!华为智驾+500Bar喷射动力超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