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安和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行业揣测已久的华为车BU独立传闻终于水落石出,虽然只露出了一大半。
“经双方协商,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长安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支持目标公司成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产业的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产业领导者。”
该公告特别提示,本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为意向性文件,相关合作事项尚需进一步洽谈,后期还有哪些有待关注的进展?不妨先看看已知的信息。
第一,“华为设立目标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并将专用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注入至目标公司,具体业务范围及装载方案在最终交易文件中进行确定。”上述表达已然概括了华为车BU的技术研发范畴,仅保留销售功能的华为车BU实则已算拆分独立,而长安汽车“属实”就是大股东。
第二,“本次交易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拟出资获取目标公司股权,比例不超过40%,具体股权比例、出资金额及期限由双方另行商议。”“双方承诺与目标公司进行长期合作与战略协同,业务范围内的部件和解决方案原则上都由目标公司面向整车客户提供。华为原则上不从事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长安汽车将全面推进与目标公司战略协同。”
长安股权不超过40%,那么华为占比就是60%么?非也。备忘录中还有一条,“目标公司将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开放,成为股权多元化公司。”这一条充分对应了华为反复承诺的“华为坚持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长安公告刚刚发出不久,当晚,赛力斯集团就发布了一则情况说明,第一条就强调了新公司“股权开放”之性质,并在第四条当中表示也在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
自从华为参与造车以来,汽车圈和资本市场一直对“谁跟华为更亲”的话题津津乐道。随着阿维塔的持续上量,问界新M7的走红,还有智界系列的诞生,行业内思考更多的是:谁能真正从华为合作中受益?这种受益不是简单的“傍大腿”,而是势均力敌的结盟互利。目前,除长安外,赛力斯、奇瑞、江淮和极狐四家车企被认定为有更大意愿入股新公司的车企。不过,鉴于长安已占据股权谈判优势,显然第二家、第三家会思虑更多。
从各车企对华为的宣传方式中,我们大约能感受到不同的态度。有那么一段时间,“丧失灵魂”的说法掀起舆论风浪,也加重了诸多主机厂对华为的戒备之心,当发现没有市场影响力的全栈自研多么悲壮后,又陷入另一种焦虑......
那个阶段,阿维塔方面就已经表态:“新时代品牌的灵魂在于用户洞察,在于整合创新的技术为用户创造新的体验,阿维塔从不担心跟华为合作会失去灵魂。阿维塔同样也不担心华为跟别的品牌的合作,反而更乐见越来越多的品牌与华为深度合作,共同把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做大做强。”为什么华为成立新公司,长安汽车会成为大股东?回想起来,阿维塔就是很重要的灵魂纽带。
且不论相关单位深层次的撮合以及长安的资金实力,至少在诸多伙伴中,长安没有那么多嚷嚷,也不左摇右摆。华为并非车圈之神,傍上就能大卖;相反,华为的朋友圈有局限性,处于亏损中的华为车BU自身背负着不小的压力。所以,想成为华为的核心伙伴,不光得有钱,自己也得有技术,更要有大格局——最好的关系,莫过于你很好,而我也不差。
和走下坡路的车企不同,长安与华为的合作不是“等靠要”,相反,长安才是华为汽车生态的白衣骑士。近几年来,长安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厚积薄发行业有目共睹,梳理一下时间线就会发现 ,除了CHN架构之上的阿维塔,长安阵营的深蓝汽车也在华为的接触了解范围内。
今年8月16日,深蓝与华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将聚焦汽车智能化领域,共同推进新技术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研发与应用。8月17日,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全面持续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表示要在数字化转型、算力中心、云业务、工业软件等方面合作,共同完善合作推进机制——可以预见,长安旗下各品牌都得到华为技术的赋能。
近几个月,深蓝汽车销量稳居万台以上;今年10月,深蓝汽车刷新了自主新能源品牌突破10万销量的最快纪录。11月,智能操作系统Deepal OS和高阶智能驾驶辅助Deepal AD的发布,代表着深蓝对于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竞争的敏锐洞察。
在本次广州车展的发布会上,深蓝提出在纯电动汽车上做补能速度的创新,这是深蓝超级增程的底层逻辑。“混动的天花板,是深蓝超级增程“, CEO邓承浩的一席话引发了行业热烈讨论。从销量表现来看,押对增程线路的深蓝汽车后来者居上,在主流市场逐步站稳了脚跟。随着华为的加持,“左手天花板,右手遥遥领先”的深蓝汽车能否在激烈竞争中“智”在必得?我们拭目以待。
【写在最后】
回到开头的备忘录和华为汽车生态话题,华为能否成为中国的“博世”?这恐怕不是华为和长安两家公司的事。如余承东所言:“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 如今,火车头已经驶入轨道,其它车企准备登上第几节车厢呢?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