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在全球豪华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市场功不可没。
然而,中国汽车市场被智能化浪潮席卷的背景下,奥迪如何保持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不仅是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两家合资公司亟需破解的课题,对奥迪的全球战略同样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2024年,奥迪在华销量64.94万辆,虽遭遇挑战,但仍然占比奥迪全球销量的近40%。无论是销量占比还是利润贡献,中国仍然是奥迪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杀手锏”。
正因如此,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销售及市场董事石柏涛再度回到中国市场,此前他曾担任一汽奥迪总经理,被认为是最了解中国市场的奥迪董事会成员。
“我是2021年离开中国的,再次回到这里我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期间我们看到中国市场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石柏涛接受买车网Buycar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对奥迪来说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市场,因此我们也倍加关注。2025年是奥迪的产品大年,我们将陆续在中国市场强势推出7款新产品。”
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奥迪首次以奥迪中国、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三方共同参展的形式呈现,同时,三方负责人共同接受媒体采访,宣示着奥迪在中国市场更具竞争力的新形象:
买车网Buycar:您已深耕中国市场多年,再次回到中国的感觉如何?您此次回归是带着什么样的目标而来,未来的工作重点又是什么?
石柏涛:我之前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过4年的时间,这一次回来我发现中国市场变化速度确实特别快: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和现在比起来要小得多,如今的中国会出现月销车型中新能源车占比50%的情况,由此可见,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
我这一次来中国主要是有三个关注点。一是想要了解整个市场、媒体、消费者对奥迪新产品的反馈;第二,关注竞争对手,及其产品和技术,我们会充分向中国市场学习;第三,我需要了解未来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上,满足消费者需求。
买车网Buycar:本届上海车展,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在同一个展台上,未来两家合资企业能否真正形成合力,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石柏涛:我们与两位合作伙伴——中国一汽、上汽集团有着长期合作的历史,他们在技术和市场表现上有着各自的优势,但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高度关注客户的需求,开发和设计出最具吸引力的产品,确保 “1+1>2”。当然这不仅要在合资企业之间有合作,在合资企业和奥迪总部之间也需要有更多的合作。
买车网Buycar:伴随中国品牌借新能源产品的快速向上突围,中国用户对于豪华车的定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下,奥迪如何定义豪华,并重新打造这一品牌形象?
石柏涛:对奥迪而言,我们始终以豪华品牌的形象进入世界各地的市场,将来我们也会继续保持这样的形象。奥迪的豪华体现在我们方方面面的细节上,比如全新推出的智能座舱技术,另外,我们在车里面所使用的材料和材质,品质都是非常高的。像AUDI E5 Sportback这样的车型,我们会使用到木制的材料;像Audi A8这种高端车型也依然会用非常高端、高质量的材料。另外,我们在安全上是绝不含糊、绝不妥协的,所有这些细节构成了豪华品牌的定义。
曾慧芳:作为一个豪华品牌,首先必须是一个有特色的品牌。奥迪进入中国已近40年,我们现在发现中国的车主和消费者不仅是越来越年轻,而且他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对车辆本身的使用需求之外,还有基于社交、文化,甚至是基于价值观的需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有信心推出这样的双品牌战略和策略,来吸引更多年轻且多元化、多需求化的消费者。
买车网Buycar:在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如何更好地利用集团优势,同时更好地“做自己”?
安德楷:我们将会更多地向消费者讲述奥迪在中国37年来以及在全球100多年来传承与创新的故事,这也是奥迪品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把德国制造工艺和中国的智能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这在我看来是在中国市场上能取得成功的最佳组合。我们一方面会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燃油车车型,并且让燃油车插上智能化的翅膀,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推出新一代的电动车车型,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李凤刚: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关注点,就是我们和客户沟通的方式。在我看来,社交媒体在中国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奥迪作为传统豪华品牌,我们所拥有的资产、技术特点和亮点,以及在安全品质上的种种优势,在过去没有被很好地通过社交媒体向客户讲述。从我的角度,我未来也会和奥迪中国一起,通过社交媒体更好地去传播奥迪的优势,从而巩固我们既有的优势,并获得更大的成功。
施鹏泽:作为奥迪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之一,上汽奥迪成立仅四年,相比有37年历史的一汽奥迪来说更加年轻。我们采用奥迪四环与AUDI双品牌战略,希望可以吸引到热衷科技潮流的年轻用户群体,传递“年轻、科技、豪华”的品牌形象。我们正持续完善生态体系建设,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和支持,释放更强的奥迪品牌势能。
谢施奇:上汽奥迪刚刚发布了全新AUDI品牌旗下的首款量产车型奥迪 E5 Sportback,这也是我们强化“年轻、科技、豪华”品牌形象的重要契机。AUDI品牌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奥迪,它所面对的是一群非常前瞻新锐、果敢自信、彰显本色的年轻客户群体。
在智能化汽车浪潮当中,我们希望上汽奥迪能借奥迪E5 Sportback,彰显出百年奥迪的豪华底蕴,同时创新融合中国顶尖智能电动科技,以“美美与共”的多维产品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买车网Buycar:如何让用户感知到奥迪电动车的独特价值?
石柏涛:小时候,如果我们有机会开上一辆车相互比较的话,我们可能会比一下大家谁的引擎更大一些,或者说加速更快一些,其实有一些内燃机时代的指标在电动车时代依然是有效的,大家现在还是非常关注加速度的。
除此以外,还有关于车辆残值的问题。我觉得在未来我们更多的要考虑电动车的循环价值,尤其是电池的续航价值,电池本身是消耗品,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在电动车上关注它的循环价值,来彰显我们可持续发展理念。
另外一点,对于电动车而言,安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无论是电池本身、电池的生产,还是驾驶辅助技术,这些都要非常成熟、可靠。
李凤刚:奥迪作为一个100多年的全球化品牌,我们在造车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始终要做一个敬畏法律、敬畏生命的一个好企业。基于这样的经营理念,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特别是刚刚提到的安全方面,我认为我们是更靠谱的。
比如,我们车的门把手的安全设计上等等,可能有人会认为冗余,但这对于保证客户的驾驶安全有着特殊的价值。我们会从大家的这种尊重行业、尊重法律、尊重生命的角度去做很多很多的设计,所以我们更靠谱。
再比如说电池,“史上最严苛的电池新国标”明年年中才会实施,但是奥迪在两三年前开发的产品就已经满足标准了,奥迪的PPE豪华电动车平台早已经按照最新的法规要求进行电池设计。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
全球车企财报透视:数据背后的真相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