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米SU7引发争议 新能源造车究竟该关注什么?

小米SU7引发争议 新能源造车究竟该关注什么?

苑叔聊车 2591浏览 2024-01-03 IP属地: 北京

不管是致敬其他中国品牌,还是发布会多次出现“最”、“第一”字眼,小米SU7这场长达3小时的发布会在一定程度上赚足了眼球。作为手机厂商,小米向汽车领域的首次进攻,引发了不少网友以及业内的关注。

然而发布会之后,有米粉喝彩期待,也有业内人士跳出来质疑,比如外观与某豪车极其相似、号称自研的技术其实来自供应商等等。发布会最终并没有公布价格,我们暂且不论小米的首次试水是否成功。不过从这些争议之中,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当下如此内卷的市场中,消费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摆在新能源车企面前的造车命题又是什么?

通过下面的三大灵魂拷问,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复制or引领?

几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在新能源技术上实现了对外国品牌的大幅超越。但是在设计上,中国汽车却始终存在短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内车企不惜重金从国外顶尖品牌挖来设计师的原因。

时至今日,很多车型还是难以逃脱抄袭的质疑,在设计上很容易发现国外经典车型的影子,比如保时捷、奔驰等品牌常常成为被模仿的对象。另外,同一品牌下的车型也常出现同质化现象,家族化的设计很容易让人傻傻分不清,比如大众系列车型的“连连看”。

再说回到小米SU7上,有网友指出其前脸抄袭保时捷Taycan,车头酷似迈凯伦,就连小爱同学都没能识别出自家车型,识别为保时捷以及比亚迪海豹,不得不说这几款车造型相似度确实很高。

有的人也许认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酷似保时捷很拉风,但归根结底,复制抄袭终不是长久之计。作为设计,原创才有其真正的价值,才能做到与众不同,甚至引领。不过进入到电动化时代,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比如酷似机甲坦克的特斯拉Cybertruck、子弹头造型的理想MEGA以及有着翅膀的高合展翼门。其中,高合的展翼门是第一个把后门做成展翼门+电动门分段式车门的形式,考虑到了实用性和仪式感,从这点来看这个中国新势力豪华品牌还是颇具创新的。

参数or体验?

说到小米手机,如果打开参数配置表,和很多同级别的手机相比,可以说几乎没有敌手。然而,作为同级参数当中的卷王,小米手机却被很多网友吐槽体验不好,比如手机卡顿、信号问题等等。

而这场小米SU7发布会上,“最”、“第一”等字眼出现次数多达数十次,从0.195Cd风阻系数、2.78s零百加速以及51000N·m/deg扭转刚度等,可以看到小米对参数的极致追求。其实很多车企也是如此,紧盯竞品动作,并极力实现在参数上的超越,陷入了越来越内卷的参数竞争。

然而参数真的决定一切吗?非也!

首先,技术细节也同样重要,拿车机体验来说,很多车型都采用高通8155芯片,但实际体验却差别很大,背后的原因,其实车机体验不止取决于算力,也取决于车企的算法,为了适配车机所做出的技术努力也不可忽视。其次,多余的配置,对于消费者却是不必要的浪费与过高的成本。最后,参数一定会被时间打败、被后来者打败,即便遥遥领先,也会成为过眼云烟,其实号称全球最高77.8%体积效率的小米CTB电池,就已经被半个月前83.7%体积效率的极氪金砖电池超越了。

未来车企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体验上的差异。比如新势力品牌,蔚小理分别主打服务、智能以及家庭用车,而高合则主打科技豪华,这也是用户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产品体验。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力。

组装or自研?

本次小米SU7发布会,其实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将供应商的技术说成是自研。比如,电池出自宁德时代用在极氪上的同款,9100t压铸机为海天8800t压铸机,电机是联电的220kw电机,而这些供应商技术都被改成了小米的名字。

看似出众的硬件技术实力,实则源于供应商,也成为许多网友的槽点,再加上华为一直没有回应小米的致敬,由此甚至引发了花粉与米粉之间的口水战。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一个新入局者来说,想要在多项技术领域都实现领先,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太现实的。

那么组装还是自研,未来造车之路究竟在何方?

汽车作为复杂的工业产品,想要实现所有零部件自研必然是天方夜谭。当然,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逐渐向着核心零部件自研的方向努力。比如比亚迪,基于早期的政策支持以及销量的累加,在三电核心技术自研方面大力投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组装还是自研,他们所关心的只有成本和体验。不求过程,但求结果,其实只要体验够好、价格能够接受,我们不用评论组装与自研的高下之分。在新势力品牌中,高合汽车也曾受到类似的质疑。据了解,高合作为中国豪华品牌,和国际品牌供应商有着不错的合作关系,可以抢先应用先进技术或实现合理的采购成本。总的来说,对于车企而言组装与自研是必然并行的,我们不妨以结果为导向,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写在最后:回顾小米SU7的整场发布会,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着硬件的参数实力,小米所擅长的用户洞察与软件生态并没有充分体现,未免显得过于传统。回到开头的问题,新能源造车不能因循守旧,走过去的老路,要打开思路,回归到用户的需求与痛点,在产品的设计、体验及技术上不断颠覆创新。能够打动人心的,不是单调的商品,一定是人性化的汽车作品。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苑叔聊车 26.4万粉丝    5537作品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柳爷评车 关注
你来说 我来测 先来一百款新车 优缺点简单粗暴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