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PHEV,正在成为合资品牌的救命稻草!

PHEV,正在成为合资品牌的救命稻草!

百姓评车 3039浏览 2024-01-28 IP属地: 海南
2024年,正在成为主流合资品牌的PHEV年。
这些主流合资品牌包括南北大众、东风日产、上汽通用,这绝对称得上是合资品牌的半壁江山了。

PHEV,正在成为合资品牌的救命稻草!

其实,以上主流合资品在2023年下半年推出了PHEV计划。上汽大众在2023年7月,争取到自研PHEV项目——该项目和上汽集团合作,无需经过大众汽车集团审批。为了庆祝项目,上汽大众请员工吃了一份30元的午餐,还挺有意思的。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建旭介绍说,上汽大众将承担75%的研发工作,预计于2025年推出市场。
东风日产则是在2023年10月份宣布启动全新PHEV车型开发,由东风日产技术中心,主导开发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PHEV车型。未来,东风日产自主开发的PHEV不限于启辰品牌,还将赋能日产品牌。
上汽通用总经理庄菁雄在2023年广州车展上说,2024年下半年,上汽通用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自研的全新一代PHEV智电插混技术,将应用于别克GL8车型上。据了解,该车将与腾势D9、魏牌高山、小鹏X9等国产新能源MPV展开竞争。
到了2024年,一汽-大众在新春媒体沟通会上宣布,自主开发的混动系统即将上车,未来一汽-大众全系产品将混动化。将率先搭载在大众品牌车型上。此后,奥迪品牌也将推出长续航PHEV车型。

PHEV,正在成为合资品牌的救命稻草!

其实,对于合资品牌来说,插混技术并不是迟来的选择。此前,南北大众就推出过PHEV车型,而且推出的时间很早。只不过,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原因有两个,一是纯电续航在100km以下,续航太短,二来是价格过高。我们以途观L为例。2019款车型纯电续航为52公里,售价28.28万起,性价比方面确实不太受欢迎。
如今的中国的插混市场在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品牌的带动下,无论是在产品表现上,还是市场销量上,变得异常火爆。
中国在全球插混市场份额表现持续走强,在2021年的市场份额达到32%,2022年增至56%,2023年则提升到67%。消费者对插混的兴趣也在增大。我们以两条路走路的比亚迪为例,其在2023年总销量为302万辆,插混车型销量为143.8万辆,和纯电车型占比大致为50:50。或许正是因为看到比亚迪在插混领域收获了巨大的销量,而合资品牌又面临着燃油车业务的压力,因此,合资品牌计划在PHEV领域重新发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合资品牌此前的PHEV路线不灵,现在又该如何发力呢?
最紧要的问题是控制成本
此前有观点认为,合资品牌在PHEV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合资品牌在发动机领域有着数十年年的深厚积累,相比于在纯电车型生产方面的从零开始,合资品牌在发动机技术、以及供应链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投入的市场周期也相对会短一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合资品牌就可以拿来就用,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无疑是走了前几年的老路——短续航、性价比不高,这在今天并不能讨消费者的欢心。

PHEV,正在成为合资品牌的救命稻草!

这需要合资品牌改变思路,推出与时俱进的插混技术。从中国同行的成绩来看,借助中国市场的经验,开发符合本土用车需求的技术,是一条最适宜的选择。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南北两个大众身上就能看出端倪。按照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说法,此次推出的PHEV技术是全新自研,和此前德国总部提供的那套技术完全不同。
按照上汽大众的说法,其自主开发的PHEV技术完全不同于此前大众汽车集团提供的那套系统,而是全新系统。
目前来看,产品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要具备长续航。按照现在中国同行的水平,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均在100km以上,最高可达200km左右,而增程式产品的纯电续航甚至能做到300km以上;第二就是成本控制。长续航就意味着要采用更大的电池。用大电池还要做到油电同价,这就需要合资品牌要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参考比亚迪的经验,比亚迪能够在一众亏损的新能源品牌中脱颖而出实现盈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所以合资品牌需要重塑自己的产业链,相信合资品牌有这样的控制力。

PHEV,正在成为合资品牌的救命稻草!

因为合资品牌毕竟和新势力不一样,它在供应链方面耕耘的深度和广度不可同日而语。换句话说,新势力品牌只能在现有供应链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而合资品牌确实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像比亚迪那样深度控制。
当然这需要经历时间和阵痛期。
智能化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目前,行业达成的共识是,新能源市场下半场竞争核心是智能化。而合资品牌要想在PHEV领域收获销量,也应当在智能化方面发力。

PHEV,正在成为合资品牌的救命稻草!

汽车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驾驶,二是智能网联,前者提升安全性能,后者提升人车交互体验。无论是前者和后者,都是诸多软硬件为基础的。比如智能驾驶方面,普遍搭载大量的摄像头、激光雷达以及其它的高精度感知元器件,还需要各种高性能、高算力的芯片,人在车中坐,车辆前后左右各种路况尽收眼底。
智能网联是将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搬到了车上,中控大屏相当于平板电脑,能下载并使用各种APP,这更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也赋予了车辆之前不具备的使用价值。
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大电池基础上的。只有大电池才能支撑起如此多的电子设备进行工作。这也是合资品牌此前的小电池策略为什么不灵的原因,从而错失了插混车型的高速发展期。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智能化绝不止智舱智驾,整车智能打破固有思维,重新定义智能汽车。
按照比亚迪2024年梦想日上发布的战略,未来的重点将是整车智能。根据描述,“璇玑”智能化架构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组成。“一脑”是指中央大脑,它是智能汽车的最强大脑;“两端”指车端AI和云端AI,两端实时协同部署,以实现智电融合;“三网”指的是车联网、5G网、卫星网三网融合,以拓展智能汽车的链接半径;“四链”即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以及机械链,通过四链贯通,以实现灵活感知、精准控制、协同执行,让整车的功能体验得到提升。

PHEV,正在成为合资品牌的救命稻草!

总的来说,整车智能要做到实时捕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毫秒之间对信息进行汇总,快速迅速调节车辆状态,大幅提升驾乘体验。与此同时,实现更多的个性化设置,做到千人千面。
当然,这只是比亚迪的设想。实际上,未来汽车的智能发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没有人能够知道。这需要参与其中的各家车企共同来谱写。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这需要它们拿出更大的诚意和资源出来,才能跟住潮流。所以,我们看到大众和小鹏的合作,这不是简单地技术合作,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合资品牌保留智能赛道的席位,为将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百姓评车/百姓汽车网
无论如何,合资品牌意识到问题,肯发力,这对于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事情。一方面,中国市场应该是多主角唱戏,百花齐放才有利于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更容易得到实惠,只有竞争才能实现更极致的性价比,否则就像前几年合资品牌独大的情况,市场毫无活力可言。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百姓评车 4383粉丝    4970作品 关注 汇聚来自百姓的汽车声音!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