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换道超车,智己L6第一个拥有“小脑”的智能汽车

换道超车,智己L6第一个拥有“小脑”的智能汽车

汽车三俩事 3浏览 2024-03-22 IP属地: 广东

前段时间一些国家宣布推迟本国汽车行业电动化的计划,这从客观上证明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在很多方面追平甚至超越了一众老牌汽车工业强国。大家看得见的是中国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看不见的却是无数中国汽车人立足自己岗位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

换道超车,智己L6第一个拥有“小脑”的智能汽车

这两天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文章,结合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的采访,介绍了上汽集团在智慧底盘方面的技术突破,展示了新时代下中国汽车人的骄傲和自豪,读完之后我颇有感慨。

#01 中国汽车人的使命

芦勇是中国汽车人的一个缩影。

他是1991级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工程系的校友,可能在上汽集团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工作经历了。

二三十年前,可能很多读者还没有出生呢,那时的中国汽车行业与如今中国汽车品牌百家争鸣、“吊打”西方传统汽车品牌的现状有着天壤之别。

熟悉那段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在芦勇大学毕业进入汽车行业的那会,中国汽车行业完全是以海外和合资品牌为主的燃油车时代,甚至技术人员刚入职车企技术部门的时候还需要去德国学几年,去深入了解汽车制造的方方面面。一句话,那时候的中国汽车行业,还是完全处于模仿别人的阶段。

换道超车,智己L6第一个拥有“小脑”的智能汽车

不但“质”不行,“数”也不高。那个时候的上汽集团远远没有今天如此巨大的产销量,总产量可能也就十几二十万台的水平。

有差距,迎头赶上就好,怕就怕追赶的道路被彻底封死。

传统汽车强国已经在内燃机方面有了数十年的技术积淀,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方面有非常多的专利保护,即便中国汽车人再努力,也很难跨越西方汽车强国手握的无数专利限制,这一点让中国汽车人感觉非常憋屈,有一种有力使不出的无奈感。

不再受制于传统汽车强国的束缚,真正振兴中国汽车产业,这是中国汽车人一直以来的使命。

#02 中国汽车人,奋斗不止步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汽车人扭转了被动的局面。这一代的中国汽车人及时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纯电+智能的这个时代机遇,终结了一直以来的被动局面,摆脱了燃油时代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方面的专利壁垒,迎头赶了上来。

2023年,中国超过日本,以500万辆的成绩成为全球出口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

攻破驱动形式的限制之后,中国汽车人又把目标瞄准到另外一项受制于人的领域——底盘技术。以上汽集团、比亚迪汽车等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比如人民日报文章中所说到的“智慧数字底盘”技术。

换道超车,智己L6第一个拥有“小脑”的智能汽车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智慧数字底盘可以统筹底盘各个部件要素(包括驱动、转向、制动、空簧、减震器等),从三个方向(X、Y、Z三轴)六个自由度(前后+左右+上下+滚摆+俯仰+扭摆)把车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控制整台车在运动时候的姿态,以便为驾乘者提供更好的操控和乘坐感受。

换道超车,智己L6第一个拥有“小脑”的智能汽车

可以说这是一项把智能推进到更深层次的技术创新,把行业一直强调的“智能化”升级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项技术不但可以提供更高的舒适度和更好的安全性,而且赋予中国汽车产品在未来全线控时代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中国汽车人在下一阶段的技术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

#03 圆了中国汽车人的梦

没有哪一个工业强国不是汽车强国,汽车行业可以说是工业领域一个集大成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支柱产业。作为在汽车行业奋斗这么多年的汽车人,以芦勇为代表的“老技术”们以自己的点滴行动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为中国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产业,做出了自己了的贡献。

换道超车,智己L6第一个拥有“小脑”的智能汽车

虽然人民日报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我相信这项全栈自研的技术突破对于从事技术开发的汽车工程师们来说,这批中国汽车的幕后英雄们从原来的“不会做”到成长为一支熟练的技术队伍,再到向外输出技术,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换道超车,智己L6第一个拥有“小脑”的智能汽车

说到这里,有一个行业内的共识可能行业外的人不一定很清楚,那就是上汽集团在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渗透到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的方方面面,毕竟14年时间/约8000万辆的造车经验让上汽集团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话语权。所以,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主机厂都可以让供应商“开盒”,只有在产业链拥有足够强大的话语权,才能和供应商有如此高的配合程度。

往大一点说,上汽集团在整个行业中首发的智慧数字底盘技术,打破了国外豪华品牌的技术垄断壁垒,是中国品牌真正掌握的又一项“卡脖子”的技术,可以说又一次圆了中国汽车人的梦。

写在卷尾

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那时候的中国汽车人希望通过牺牲自己的市场去换取国外的先进汽车技术;近40年后,国际一线豪华品牌奥迪汽车主动跟上汽旗下智己汽车提出合作,中国品牌反而成为技术的输出的那一方。

这背后支撑的,就是整个开发队伍从开发能力到开发体系由弱变强的过程,是一代代中国汽车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三俩事 1.1万粉丝    63作品 关注 关注汽车全热点 带来最新资讯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