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Janson
编辑 | 志豪
电池热失控成热议,电池安全成为车企研发重点。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动汽车也越来越普遍的被公众接受。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电动汽车自燃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燃不仅给车主带来了财产损失,更对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电池安全问题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此,国标对于新能源电池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2020年,我国发布了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等首批三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其中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专门针对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包括单体、电池包或系统)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规定。
在规定中,具体来说删除电池单体针刺试验,仅作为单体热失控的触发条件,增加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该标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标志着对于整车安全的认识由单体安全转向系统安全,也就是说单体针刺是否通过已不重要,关键要看单体热失控后是否可以及时控制蔓延,单体热失控和系统热扩散的概念被区分开来。
▲(GB38031—2020)安全测试项目、方法、要求(部分)
2024年5月27日,为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GB 3803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
该《征求意见稿》在既有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加严了对动力电池热扩散测试要求,主要包括提升热扩散要求、新增热事件预警要求、完善热扩散测试方法等。
《征求意见稿》强调动力电池系统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情况下的防护能力,将热扩散要求从“起火、爆炸前5分钟报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并且在热失控触方式上,增加内加热触发作为推荐方式之一。
▲《征求意见稿》关于热扩散试验判定流程
根据行业标准定义,热失控是指电池单体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度不可控上升的现象。
热扩散则是指电池包或系统内由一个电池单体热失控引发的其余电池单体接连发生热失控的现象。
针对这样的国标新要求,比亚迪在电池热安全上也有着自己独家的思考和研究。
01.刀片电池针刺实验引热议详解比亚迪技术方案
2020年初,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以及公布电池的针刺试验,引发行业热议。从单体针刺试验结果来看,三元锂电池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
而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30℃-60℃。据称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针刺试验核心目的就是要让电池内短路,以便观察电池的热失控情况及制定更好的安全防护策略。
其后,根据比亚迪公开的热扩散试验资料,强制引发位于中间的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约为350℃。而此时邻近位置的电池温度仅有80℃,刀片电池只出现了冒烟现象,既没有着火也没有爆炸。
基于磷酸铁锂材料体系(产热少)和长薄型刀片电池设计(散热快),刀片电池在发布之初既已具备较好的对热扩散的控制能力。
▲比亚迪发布针刺试验对比
刀片电池使用的是磷酸铁锂材料,理论上其低温性能相对较弱。
为了提高刀片电池低温性能,首先在热管理系统方面做了很多改进,比如说刀片电池的结构设计上增加保温材料,在热管理系统外侧再布置一层保温棉,整个构成刀片电池的一个完整的热管理系统。
同时比亚迪首创智能双环流电池直冷直热技术,以提高刀片电池冬季使用性能。
▲比亚迪刀片电池热管理方案
02.比亚迪提升电芯隔热水平进一步提升电池整体安全
2023年2月,比亚迪着重进行电芯间超级吸热材料的专利布局,如《冷却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电池包以及车辆》(申请日:2023.02.28)、《吸热组件、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申请日:2023.02.28)、《包体,电芯之间设置相变件》(申请日:2023.02.27)等专利,在电池系统中导入高吸热材料、相变件,通过吸热+隔热等组合方式抑制热扩散,进一步降低动力电池包产生热扩散的风险,提高动力电池包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传统的相变材料为固液相变,比亚迪此次另辟蹊径,采用液气相变,具有比固液相变高十倍的吸热能力,因此才能通过吸热方式,彻底解决多节电芯同时失控引发的极端热扩散问题。
据专利信息透漏相变填充材料主要为亲液性高分子材料和液态相变介质,和骨架组成的冷却组件具备不易发生形变,散热效率高,散热响应快,排气效果好等特点。
该技术的关键点在于采用高吸热材料,并利用该材料的汽化潜热,使得电芯间吸热能力极大提升,可以完全吸收一个电芯热失控传递到下一个电芯的全部热量,从而有可能解决多个电池热失控以及极端工况下多节电池被破坏导致的热扩散问题,且技术方案能够覆盖全部电芯尺寸与不同电芯体系。
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因通过针刺试验而一举成名,单体本身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再加上电芯间高吸热材料的加成效果,相信刀片电池系统的热安全能力足以应对征求意见稿的“不起火,不爆炸”,其关键在于高吸热材料的成本几何了。
▲电芯间填充相变材料(专利截图)
在《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的导向下,在“不起火、不爆炸”将成为动力电池系统的基本要求之一。
而整车或电池系统“不起火、不爆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控制电芯层级的热失控,二是控制单个或多个电芯热失控不引起系统层级的热扩散。
03.结语:电池安全成车企研发重点
应对新国标《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比亚迪也继续“加码”电池安全。
刀片电池自身的结构特点和体系决定了其非常高的本征安全,本身极不容易失效,安全性非常高
再通过刀片电池整体设计,双环流电池直冷直热技术以及电芯间超级吸热材料等设计,在各个维度提升了比亚迪电池的整体安全性能。
在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当下,电池安全是重中之重。
只有车企足够重视,“死磕”安全,才是在最大程度上对消费者负责。
不到15万预算,入手带 5C 的极狐新阿尔法S5才是正确操作
4月23日,智己汽车于上海车展正式发布 “线控数字底盘技术”,为行业划出智能汽车进化新坐标。该技术以全线控架构革新底层逻辑,实现全域数字化控制与 “大小脑” 智能中枢深度融合,补齐智能汽车迈向“具身智能”的最后一块拼图,为用户带来全场景都好开、全场景更安全的颠覆性体验。
5C闪充+3.7秒破百 加量不加价 11.98万起新阿尔法S5上市
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启幕。值此全球汽车行业瞩目之际,华为数字能源于4月22日开启了“2025华为智能电动&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及高峰论坛”,重磅发布全场景运动域融合解决方案。作为华为数字能源在商用车超充领域的核心战略伙伴,东风商用车......
捷途纵横全系产品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开创豪华电混越野新时代
广汽昊铂GT与昊铂HL两款新车特点鲜明,一眼豪华的外观设计带来了极佳的视觉感受,同时在机械素质和智能化配置上也保持了大厂的一贯水准。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启幕。在东风品牌展台,东风纳米第二款力作东风纳米06重磅亮相,成为东风汽车发布“天元智能”品牌技术后的首款量产国民纯电车型。
4月23日,上海国际车展盛大开幕,捷途汽车以“以旅行 见世界”为主题,携旅行者星际卫士、山海T2加长版、山海T1四驱版、捷想者、全新山海L9等全明星阵容强势集结,“科幻方盒子”捷途旅行者星际卫士全球首发上市,全系旅行越野新品成团亮相,宣告捷途汽车以持续向“野”的硬核实力,全面开启......
百万双奢齐发,豪华随心定制!4月23日,东风猛士罗伦士M900星际战车与蛟龙战甲加长版,于上海车展正式上市并启动交付。其中,纵享尊荣的移动行宫——罗伦士M900星际战车,官方指导价128.8万元起,全球限量66台;匠心定制的私享空间——蛟龙战甲加长版官方指导价109.8万元起,全......
4月23日,长安马自达MAZDA EZ-60(以下称EZ-60)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正式迎来全球首秀。作为长安马自达全面转型新能源时代的战略级之作,EZ-60以全面进化的「魂动」美学设计、超愉悦AI智能座舱、电感「人马一体」驾控、全球顶级的主被动安全性能,重新定义电动时代的智电......
比亚迪,把唐“撸”得,直冒火星子!
智慧重塑豪华 问界亮相2025上海车展
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魏牌发布会盛大开幕,魏牌以为用户而改变为核心主题。
百年奥迪 王者归来 | 一汽奥迪携强大产品阵容闪耀2025上海国际车展
它同时扮演着价格战的“终结者”与“终点站”双重角色。
为用户而变!魏牌全新“双山”登陆2025上海国际车展
限时一口价7.98万,越级纯电紧凑轿车——荣威D6,这波赢麻了?
宋家族一季度销量领跑SUV市场,宋PLUS DM-i成家用车新宠。
从高速撞石墩到爆胎稳停,比亚迪的安全实力让我服气。安全不是口号,是真技术,全球都在用它保护生命。品质安全加上技术安全,就是用户安全,选择比亚迪,值得信赖!
最高含华,最贵奢定!东风猛士科技上海车展三车“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