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是什么?马云曾经归纳过三点:全局观,未来观和全球观。
有这样一家企业,以制造皮卡起家,进而进军SUV市场,再者触及自主品牌的豪华SUV市场,不用明说,这便是长城集团,这其中的豪华品牌,便是WEY。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和豪华搭边的词语,无非就是“贵”“华丽”二词,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百花齐放的市场,开始富裕起来的国人会想要享受一些以前得不到的东西,所以在早期从香港,欧美,日本走私过来的名贵手表,豪车都不断的刺激着消费市场。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中国的商人想要分上一块饼,便有了早期的很多所谓自主品牌的诞生,也正因为某些企业的“唯利是图”的商人思维,使得自主品牌的口碑和国人期待感由盛转衰。
全局观—不走寻常路的长城品牌
长城集团在成立之初,是一支有着60人的团队,魏建军在经营品牌初期,长城集团是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而真正让长城集团出现拐点的时间,便是在1995年,那一年,在欧美,俄罗斯等地进行考察归来的魏建军决定转产皮卡。和当年如火如荼的轿车市场不同,国内当年的皮卡市场并没有太多人进驻,但是在国外的皮卡市场,早已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看清楚了这一点,长城集团便集中精力专攻这个市场,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是一个冒险的决定。
当年全国最大的皮卡生产商是田野汽车,国有企业的固定化机制使得它的运转并不灵活,而另一家庆铃汽车,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产品的成本的和售价昂贵的也让国人望而却步。
而长城当时的定价远低于它,所以那几年长城皮卡的销量一直名列前茅,这也是良好的开端。
“因为我们定位在制造,制造业日本企业做得好,我们就应该向它们学习”,在良好的开端走势下,魏建军并没有自满,他充分的认识到国内企业在制造行业的水平远不及邻居-日本的企业,从那一刻起,他便开始带领团队着手研究日本的精益生产模式,说白了,就是把产品的细致程度做得更好的同时提高产能。培训员工,成立精益生产部,邀请外资专家指导,在集团内部形成一种风气—“我们是学习,而不是抄袭”
自此之后,长城集团从最初的生产线产能的1万台,提升到了3万5千台,而质量却没有下降,这其中也不得不佩服日本企业的精益生产模式。
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长城集团的哈弗系列销量一直位于汽车销量榜的前列,特别是推出长城炮之后,商用版本9.78万元起和乘用皮卡12.68万元起的价格,使得市场供不应求。在这之后,魏建军开始着眼于自主豪华SUV的品牌,这更是一块极少数自主企业企及的领域。
全球观—外建俄罗斯工厂,参加法兰克福车展
走出国门建工厂,现在对于很多国内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但是建完之后能完全投入运营才算是成功。在今年的6月5号,长城集团旗下的哈弗品牌在俄罗斯的工厂正式竣工并投产,进军国外市场,将国货带出国门,这是一件令国人都特别期待的事情,究竟中国人制造的产品,是否能得到外国人的青睐?拭目以待的事情我们不做过多的赘述,只保留个人的一些期盼。
我们再谈另一件事,WEY品牌在前年便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要知道这个车展是比肩底特律车展,东京车展这一些国际化大车展的平台,参展的汽车厂商可远不止我们熟知的这一些,敢在这样的车展上亮相,也展现了WEY品牌的自信,在前年便推出了WEY品牌全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WEY P8,在两年后,再次登台,这一次他们带来了全新平台下的量产车型—WEY VV7 PHEV车型以及全新的设计语言—WEY-S和WEY-X。步伐之快令人难以想象。
这是基于全球化的战略,WEY此举目的在于向全世界介绍WEY,并且在全球化的新能源领域,告诉大家,我们也要开始造新能源车了。
未来观—着力新能源豪华品牌的研究
WEY品牌从诞生之初,创始人魏建军便一直称这是一个自主的豪华品牌,要做国人买得起的豪华品牌,无论从外观的设计,内饰的布局和用料都证明了这确实是一台有着豪华车底蕴的车型,我仔细对比过家里的Q5和VV7的做工,在门板的接缝,漆面的色彩度和光度,甚至包括车内中控台的用料,一些细节的地方,都比家里的Q5做得更用心一点。
“说得这么好,那为什么还要买Q5?”不好意思,这是我父亲买的车,他是一名德系粉,而我并没有能力去干涉他的决定。
3年30万台的销量足以证明,是很多消费者是青睐于WEY品牌的车型。郭德纲曾经说过所谓的成功的相声的定义是什么,“供不应求的商业演出”,回归到汽车产业也是一样,销量的多与少,证明了这个品牌的成功与否。VV6的热卖,VV7的新进销售红人,都是WEY品牌逐步成功的一个信号。
在豪华品牌的试探性成功后,WEY品牌开始着力于新能源品牌的领域。燃油车领域的状态已经达到了饱和,注重生态发展这是全球的形势所需,新能源车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星也是必然的趋势。
人们常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混动,一种是其他混动,丰田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的垄断优势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但是价格并没有那么便宜,而比亚迪在20万级别以下的新能源车市场也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地位。但是随着市场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升级,加上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车市场,整个局面开始进行大洗牌。
和其他品牌一样,WEY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从2006年长城品牌成立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开始,历经13年的时间,它们带来了全新Pi4平台下的两款产品,WEY VV7 PHEV和WEY VV7 GT PHEV。
骄傲的“双子星”—VV7 PHEV&VV7 GT PHEV
此次带来的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VV7 PHEV和VV7 GT PHEV是基于WEY品牌正向研发的全新Pi4智能插电混动平台下。P是Plug-in(插电式)的缩写;i是Intelligent(智能化)的缩写;4指代4WD(四驱系统)。而这两款“双子星”便是采用了Pi4平台中发动机与驱动电动机分离驱动的形式,也就是P0(BSG电机)+P4(后驱动电机)最优混联模式。发动机前端安置15kW的BSG电机,驱动电机放置在后桥,这样一来便能实现轻混前驱、纯电后驱、插混四驱三种驱动模式。
从外观方面来看,VV7 PHEV,VV7 GT PHEV和燃油版没有太大的变化,唯一有所不同的便是在车位处增添了“PHEV”字样以及绿牌的区别。确实,WEY品牌在车身的设计层面和美学角度,已经使得旗下的车型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代表性,再要在这其中做大幅度的修改,如若达不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的话,未免会产生“画蛇添足”的逆向变化。
而内饰上依旧和燃油版车型保持一致,和2020款的VV7一样,都是更换了12.3英寸的虚拟组合仪表,整体画面显示变得更加流畅和清晰,同时更换了第三代的流媒体后视镜,并且座椅采用NAPPA真皮包裹以及哈曼Infinity12扬声器。在GT车型上更是搭载了模拟声浪的效果。考虑售价并不高,这样的做工用料可谓是对得起消费者了。
在配置方面,WEY VV7 PHEV作为国内首次搭载了ADB自适应远光设备的车型,可以实现远光灯智能控制功能,要知道奥迪车型上,是最喜欢用这一套设备来凸显它的科技感和豪华感的。除此之外,全车也搭载了Collie智能安全系统,常用的ACC自适应巡航和LDW车道偏离预警,自动刹车,倒车辅助系统都一应俱全,在A柱同样是拥有人脸监测功能的设备。避免驾驶员分心提醒。
动力方面,双车依旧采用2.0T发动机+7DCT双离合变速箱,配合上后桥能达到最大功率85kW,峰值扭矩为195N·m的电机,使得在起步阶段的响应速度来得更快,在需要加速时,变速箱的加速感觉来得更加畅快,并且减少了顿挫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身就具有弹射起步模式的VV7 GT上,搭载了后桥电机之后,整体弹射起步的响应更加的快速,百公里加速可以达到5.9S,纯电状态下可以很轻松达到130Km/h的速度,混动模式下可以提升到230km/h。
此外,VV7 PHEV&VV7 GT PHEV提供了EV(纯电)、SAVE(高效)、AUTO(智能四驱)、AWD(全时四驱)、SPORT(运动)、SPORT+(超级运动)六种驾驶模式,以及沙地、雪地和泥地三种全地形模式可供选择,这样一来便弥补了VV7产品线上缺少四驱的劣势。
而基于插电式混动的增益,车辆的综合工况油耗可以低至1.6L/100km,纯电状态下可续航里程70km,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30km。
自主品牌造车的难点在哪?
我们国家的工业起点太低,起步太晚,而外国的企业从工业革命之后,百年的时间里,已经把燃油车技术做到极致了,传统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调校都已经让外国企业研究出一定的产品优势了,一个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和工业,品牌的影响力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无论品牌口碑的沉淀还是技术上的沉淀。
因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汽车工业很大程度都要依靠外国的技术引进,在三大件方面我们无法再深入研究更多的东西,因而转向车辆美学设计,内饰空间,安全配置。我个人认为这是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竞争的另一“三大件”。
中国的汽车文化并没有像外国那样的浓烈,很多老百姓买车并不贪图一些账面的数字和技术上的参数,实用,有面子,好看,性价比高。这是很多消费者选车的最大需求,在早些年被合资车占满的市场上,价格昂贵使得很多人根本负担不起昂贵的车价,这便有了一些自主品牌所制造的价格低于合资车的车型,但是这些车型早期并不讲究任何美学设计和所谓的用料做工,很多企业甚至照搬合资车型,套上一套发动机和变速箱,便推向市场。这也导致了国人印象中的自主车型都是属于“廉价货”的概念。在这之后如若拔高高度,触及豪华,国人很难接受,这也是现如今很多自主企业的难状。
WEY品牌在诞生之初便直指豪华领域,他们将国人对于“豪华”的定义研究的很透彻,无非是精益求精的美学设计和内饰用料,充裕的内部空间搭配上一套已经成熟的动力配置和底盘技术,亲民的价格。这几个要素牢牢的抓住了国人选车的需求。之后的市场反馈也证明了这个品牌在受众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而这一次他们推出了两款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意在表明他们即将踏足新能源车领域,如果说传统造车领域我们和外国品牌相比现在还有一定差距的话,那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我们和其他合资品牌都是在同一个起点上,这是一个影响未来发展的领域,市场上需要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来引领,WEY品牌现在便是走在引领的前列中。
后话:很多人会抨击自主品牌的耐用性,技术的完善性,像WEY这样的一个品牌,它成立只有三周年,一个三周年的企业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完美的,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去陪伴它成长。
从厂家那边了解到,WEY品牌旗下有将近1000名外资顾问,这其中不乏那些在外国成熟的豪华品牌下工作过的专家,车型的每一次改进都会汇集各个专家的意见,结合品牌内部的调性和情况,作出一项项不同的决定。
并不是造车早便有肉吃,美国很多品牌也都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留下的方是英雄,美国和德国百年工业发展里,也就只有福特,雪佛兰,宝马,奥迪等这批屈指可数的企业做到了世界闻名。WEY品牌的目标或许不单单是在国内,更多的是想成为像宝马奔驰这些企业一样,比肩世界级品牌的豪华。
作为中国人造车的一个代表,不忘初心,迎难而上不难,难的是储备好实力,和优秀的对手过上几招。前路由他们探索,后来的新兴企业才可有跟随的步伐。
上市3个月,交付超2万台——你以为广汽丰田忙着数销量?不!他们忙着给铂智3X做首次OTA!比新势力还快!这波操作,直接把用户需求拿捏死了
电动方盒子:一种是福特烈马、另一种是其他
月销超4万台以上 顶配裸车不到10万 吉利星愿是纯电代步车首选?
很多家庭第一次考虑买七座MPV,可能都是因为“空间不够用了”。从接送娃、照顾老人,到周末出游、临时拉货,越来越多家庭意识到:一台车得同时兼顾“生活”和“事业”,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2025年已经过半,回望过去的上半年,价格战、科技战等也让很多车企压力倍增,不管愿意与否,弱肉强食的市场规则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市场之争就是这样:能者居之。因此我们看到了吉利银河的快速崛起,更看到了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傲立潮头。
穿越生死线的救援先锋——58岁“老顽童”与他的钢铁守护者。
左手纯电,右手增程,烈马新能源能否成为最畅销“方盒子”?
最近特斯拉涨价新闻不绝于耳,那么现在还是入手特斯拉Model Y的好时机吗?
双销冠!双爆款! 岚图宣布全系车型升级终身免费三电质保
兄弟们,买电车是不是觉得设计同质化,满大街都是眯眯眼?今天带你看一台有脸有面儿,颜值能打的狠角色,长安马自达EZ-6!
2025年新能源市场持续内卷,而15万级SUV成为家庭购车焦点,其中,比亚迪宋PLUS在销量上依然强势,但为了争夺一杯羹,不少车企也都推出了相应的竞品来与之抗衡,譬如零跑C11,就凭借不俗的产品力获得不错的市场响应,毕竟自2021年上市以来,4年时间累计销量也超过25万辆。
奇瑞风云A9L上市稍有些晚,但不妨碍它搅动C级混动家轿的水。作为后来者,它能让吉利星耀8和比亚迪汉DM-i紧张吗?
【英俊的车车报道】随着7月12日岚图FREE+以21.99万元起正式上市,在15分钟内便收获过万订单的成绩,岚图汽车也正式开启“2025产品连击战”。在7月12日发布会现场,不仅有25万内唯一中大型SUV岚图FREE+的上市,还有25万级超强华为纯电SUV全新知音的亮相,这也是自......
别克至境首款新能源智能豪华轿车 “至境L7”
汽车市场里面的竞争尽管比较激烈,但有实力的车型往往都是自带光环,尤其是对新车型来说,抓住上市后三个月的热度期来提升影响力相当重要,坊间有句话是说:三岁看老。其实,新车型亦是如此,上市三个月市场表现就不给力,后续的市场之争就可想而知了。
各家都在推打着年轻人第一台车标签的产品,那年轻人第一台车到底应该是什么?我觉得是能买得起的最贵的,你觉得呢?
比亚迪打通全品牌“手车互联”功能,出行体验再升级
汉DM-i、星耀8、风云A9L,20万内插混C级轿车你选谁?
2025上半年车企销量,比亚迪吉利破百万,大众独守前三
相比很多新势力选手的卷,我更欣赏特斯拉Model Y上没太大存在感的语音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