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07来了,还没上市时便吸引了大量眼球,作为极越品牌的第二款量产轿车,同时也是极越的首款轿车车型,定位纯电动中型轿车市场,很难不让大家把它与这一级别另一个焦点车型特斯拉Model 3进行对比。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两款车,到底各自水平如何,是极越07能挑战成功Model 3,还是Model 3靠实力证明,能够抵御住后起之秀的冲击?
当年的先进设计迎来挑战,极越07的未来感如何?
众所周知,特斯拉如同当年的苹果手机一般,率先在汽车领域提出了极简风,并且率先实践,刚刚推出时确实经验了市场。
可以看到特斯拉Model 3就是秉承特斯拉的极简设计,大灯造型线条简洁,造型圆润,流线型的设计不仅美观,更降低了风阻,溜背轿跑式设计,也有一种比较科技风的优雅。
不过所谓时代赋予产品,但是时代也在淘汰产品,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内车型早已进入颜值时代,年轻人崇尚个性设计的想法也被国产车很好的满足。所以可以看到当特斯拉Model 3一直保持简洁风格时,国产车已经在简洁风格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科幻未来感。
极越07在外观设计上就是落脚未来感,封闭式进气格栅代表了新能源属性,U型日行灯带提升了造型感。不同的是,极越07车身采用了掀背式设计,而且居然加上了可调节高度的运动尾翼,这种性能与造型俱佳的设计绝对是年轻人的最爱。
更不用说,极越07还配上了双模镜轮辋,美观大方之余还增强了空气动力学水平。极越07的风阻系数低至0.198,比特斯拉Model 3的0.219风阻系数还低,在同级车中基本上属于顶格实力了。
还有一点值得说一说的,特斯拉Model 3强调极简风,以至于很多细节都省略了,看着太素。但极越07却在细节上更较真,比如前后车牌下面和前翼子板下都配备了蓝绿色指示灯,夜晚出行更显科幻氛围。无框式车门顺便取消了门把手,按键式开门,更有仪式感。
而且极越07的尾部不仅采用了贯穿式尾灯,还采用了智能AI交互像素灯组,能够通过车内语音操控智能交互,变换动态的灯光效果。加上车尾自动升降电动尾翼,大面积熏黑的后包围扩散器,很大程度上已经有着不错的视觉惊艳度了。
大一圈的极越07,有着后出手的优势
国内消费者对汽车“大”的需求一直没有消失,且贯彻各个级别。在这方面,国产车极越07很上道,长宽高达到了4963/1989/1475毫米的水平,轴距也达到了3013毫米。
对比Model 3来看,Model 3长宽高分别为4750/1921/1624mm,轴距2890mm,很直观的可以看到极越07拥有着更加出色的数据基础。在空间布局上也会更宽敞。
极越L4级自动驾驶,百度的自动出租车已经证明了实力
外观一眼定喜好,内饰还得看配置。
这方面说实话,是特斯拉Model 3一直被吐槽的一个点,主要是Model 3的内饰太极简了,极简到甚至可以说是简陋。整个座舱只有一个方向盘和一块中控屏,甚至连仪表盘都没有。怪不得有人说Model 3是毛坯房。
对比来看,极越07同样采用了极简的设计风格,但是一块超大贯穿式液晶屏,几乎占据了整个中控台,简直就是精装修了。而且极越07采用了半幅方向盘设计,更加的未来化。
在车机方面,特斯拉搭载了电脑芯片AMD Ryzen芯片,运算性能是出了名的出色,性能超过了同级国产车常规使用的8155芯片运算能力。智驾方面,也是得益于特斯拉的超前技术, 采用纯视觉方案,实现了高速和城区的智能驾驶。不过,由于特斯拉的核心AI投喂数据大多来自于国外,其智能性也受到国内众多博主的测试,结果也有毁誉参半。加上特斯拉的FSD目前并没有真正落地中国,从目前各大媒体和平台测试来看,也没有吗明确的落地时间,所以特斯拉的智驾性能一直处于被阉割的状态。
这就给了国内车企太多的机会了,作为后来者的极越07就在这方面有备而来,搭载了高通骁龙8295芯片,首次完全启用了双NPU,算力最高可达1000TFLOPS 的高性能水平。这也要比Model 3的500TOPS算力要高很高,毕竟此前的极越01搭载了双NVIDIA DRIVE Orin芯片后,AI总算力已经达到了508 TOPS,极越07属于是进一步开拓市场的车型,算力水平肯定更高。
极越07同样采用了纯视觉高阶智驾技术方案,具备高速领航自驾和城市道路领航辅助驾驶功能,3D智能驾驶地图可以感知动静态的人、车、物。
说到极越的自动驾驶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参考,那就是前一阵上热搜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萝卜快跑的安全、智能已经有目共睹,其技术便出自百度Apollo智驾系统,而极越背后的技术支持便是吉利和百度,所以极越的自动驾驶直接用上了百度深耕10年的技术成果,超过7000万公里安全行驶里程的试验,加上极越07定位更高端,所以极越07的整体自动驾驶水平肯定是目前百度技术的最高水平了。
账面数据优势明显,极越07可圈可点
最后再来看看动力系统把。特斯拉的电池技术一度成为行业领先,随着行业的发展,国内电池技术自然也在突飞猛进。具体来说,今年刚刚推出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全轮驱动版CLTC续航里程为713公里,可以说是代表了Model 3的顶级动力水平了。
而极越07在动力方面提供单、双电机两种选择,单电机最大功率为200千瓦,并且提供71.4千瓦时、93.4千瓦时和100千瓦时三种电池规格配备,71.4千瓦时电池版本续航达到了660公里,93.4千瓦时的电池版本续航达到了770公里,而100千瓦时电池版本续航直接达到了880公里的后驱续航。这个续航水平确实统治同级了。
而且从驾驭体验方面来看,Model 3在操控方面舒适灵活,在加速、刹车封面都有着一定的水准。极越07在坐姿和视野方面与Model 3相当,操控上表现也属于同一水平标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极越的刹车明显更加适合国内城市驾驶,底盘和转向方面也有着不错的舒适性反馈。
总结
综合来看,极越07代表着国产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最新水平标准,对比特斯拉来说,目前极越07表现出来的各方面性能,依旧有着很强的地域特色,最明显的就是比Model 3更加懂国人喜好,空间更大,续航更出色,设计更个性,这都是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而Model 3满足的不是太好的地方。而在智能驾驶方面,极越07也通过先进的技术搭载,与Model 3保持着同样的优秀表现,不过极越07刚刚推出,相应的功能体验还没有完全展现,我们还是要继续关注,期待国产车的进一步提升。
OMEN暗影精灵 11 游戏笔记本(后简称暗影精灵11)可以说是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游戏本,硬件规格主流,性能释放不低,关键是价格太香了,国补后RTX 5060版本最低也就6000多一点,RTX 5070版本国补后最低甚至低于7000元,性价比放在一线品牌中十分突出。今天我拿到了暗......
今年中国618购物节提前至5月13日鸣锣开市,各大电商平台试图通过拉长战线刺激消费。Tech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 尽管此举带动平台总成交额(GMV)实现增长,但智能手机市场却呈现出复杂图景:销量整体持平,销售额却因零售价格普降而遭遇下滑。
下一代800 V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耐久性和续航里程
容声冰箱携“寻鲜之旅”养鲜答卷鲜耀南博会!
炎炎夏日,当城市在热浪中喘息,无数家庭的厨房正化身“高温孤岛”。这种困境催生了一个新兴市场:厨房空调。然而,一面是高速增长,一面是家庭渗透率仍不足1%的现实,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究竟是真正的生活刚需,还是企业炒作的精致鸡肋?
这几年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表现可以说是又便宜又好用,消费者们也习惯了国产高品质新能源车带来的优秀用车体验,甚至经常在系统UI好不好看这种细节问题上给产品挑刺。
发动机质量日系遥遥领先,但要说技术还得是德系!
日前,多个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显示,潮玩巨头泡泡玛特正在招募小家电研发工程师、工业设计师等专业人才,月薪在1.5万-2.5万元,岗位职责明确指向复古小冰箱、咖啡机、早餐机的开发流程,甚至要求十年以上家电行业经验。这家以盲盒玩偶风靡全球的企业,正在向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伸出触角——......
想让迷你主机更流畅?金百达DDR5 5600笔记本内存提升的不是一点点
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迎来中韩巨头深度较量的关键时期。一边是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巨头,凭借深厚的显示技术底蕴和品牌积淀强势布局;另一边则是以TCL、海信为首的中国军团,以极具性价比的创新技术与灵活策略发起冲击。这场交锋的核心焦点,已鲜明地聚焦于新型显示技术路线的争夺:......
当城市的霓虹渐次亮起,结束一天忙碌的人们总会期待一场舒适的沐浴 —— 它不仅是身体的清洁仪式,更承载着卸下疲惫、焕活身心的期待。然而,传统热水器长期困于 “恒温”“节能” 的功能内卷,让沐浴体验停留在 “有热水用” 的基础层面。
好开 够稳 更聪明 | iCAR V23以全能实力燃爆昆仑决世界格斗冠军赛104
东风日产这把AI椅子绝了!坐上去秒扫描全身,0.3秒腰托顶上来,按摩像八个师傅伺候!百万豪车技术塞进办公椅,还能自己OTA升级学习?躺赚了属于是!
在生物柴油上涨的推动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随之修复。
罗姆宣布,与领先的车规芯片企业芯驰科技面向智能座舱联合开发出参考设计“REF68003”。
“一家在海外市场已经很有知名度的中国电视品牌,利用其现有渠道转做空调,但其净利润率仅为3%。”2025年6月底,深圳“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上,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的发言引发关注。
智能驾驶当下的发展方向,一个是从L2级别辅助驾驶向L3级别自动驾驶迈进,另一个就是实现算力硬件的自研,比如说小鹏即将在G7上首发上车的自研图灵AI芯片。哪怕是财务状况一直紧张的蔚来,也在不遗余力推动自研神玑NX9031芯片的发展。
强到没朋友,指纹加密+100W快充,这款至高8T硬盘盒颠覆我的体验
全新荣耀一步不退!“V587”AI全家桶以自研技术重构终端生态
中国车企自动驾驶正经历量产普及、技术跨越、生态输出的三阶跃迁,2025年也将是针对L3级自动驾驶量产的爆发元年,中国车企需把握数据主权与技术普惠双轮驱动,构建全球智能汽车新秩序。我们在家“坐等”新车上门的时代,也许就在不远的未来。